比利時製圖學家奧特里烏斯於1570年在安特衛普出版的《世界大觀》(Theatrum Orbis Terrarum),被譽爲是第一部近代地圖集。這部地圖集最初只有53幅地圖,後來奧特里烏斯不斷增補新的地圖。1584年,增加了前面所介紹的巴布達的中國地圖。1589年,又新增了這幅太平洋地圖。地圖中標出了麥哲倫海峽,且在右下方畫出了1519-1522麥哲倫環球航行中唯一成功返回西班牙的“維多利亞”號帆船。此地圖綜合了歐洲人關於太平洋的新知識,展示了太平洋西部密集的島嶼。不過,地圖上也有許多錯誤,例如嚴重縮小了太平洋的南北距離,結果使太平洋的形狀呈東西狹長型;日本列島過於靠近北美大陸;誤以爲南極附近存在著一塊巨大的陸地。圖中畫出了中國北部的長城,註明長度。圖上標有“山東”(Xanton)、“浙江”(Cequiem)和“福建”(Foquiem)等省名,在珠江口不僅標出了廣州(Cantao),而且畫有高高的建築。地圖沒有畫出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同時錯誤地把中國東部海岸線畫成是平直的。
本圖複製自哈佛大學圖書館地圖部館藏奧特里烏斯《地球大觀》1606年英文版(MO 1.1606 pf)。
參考文獻:
[1]Ortelius, A. (1606). Theatrum orbis terrarum Abrahami Orteli Antverp : The theatre of the whole world. London: Iohn Norton.
[2]. Ortelius, A. (1950). Maris Pacifici (quod vulgo mar del zur) cum regionibus circumiacentibus, insulisque in eodem passim sparsis, novissima descriptio. St. Louis.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