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台山”不是山,“長命橋”也不是橋,都是名不副實。所謂“橋”,其實只是一條防波堤,長逾百公尺,由新填海友誼大馬路堤邊直伸向海中心,盡處向左與一橫列的亂石基連接成直角,像巨人似的手臂環抱海面,形成一個避風塘。那是六十多年前(約1940年代)新填海區填海成陸時建築的。由於長期缺乏浚深,沙泥沉積,河床淤淺,鮮見漁船駛入停泊避風,只是偶見三兩小艇在撒網捕魚。防波堤鋪砌平整寬闊,可以讓人漫步向海中心,觀賞海景,起着橋的作用,也許形容其長,於是呼為“長命橋”。
長命橋橫臥海面上,海上船隻往還,波浪逐擁,可觀日出日落景色,波光粼粼,景致美好。平時,有不少人到來垂釣,消閒度假;晚上,情侶席地而坐,談情説愛,看海聽浪,富有浪漫氣氛。潮退後,塘內泥坦裸露,有些漁人踏着泥濘捉魚謀生;孩子們則在堤畔捉蟛蜞玩耍。橋盡處設有燈塔,指引船隻夜航;附近建有一座罾棚,吸引遊人觀看捕魚。
而今,“長命橋”以東大片海灣已填成陸地,即“新口岸填海區”,高樓林立,道路縱橫,成了澳門新發展區,而“長命橋”也就埋在沙土下(即今商貿城對開海堤邊),湮沒在澳門現代化進程中。從此,“長命橋”這名字已在地圖消失,只存在老居民記憶裡。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