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或神誕,媽閣廟和觀音堂門前,都會臨時增設一些攤檔,出售風車、花籃和關刀之類應時傳統手工藝品。這些工藝品往昔都是紙製的,用彩紙或上彩,以紅為主色,奪目耀眼,增加喜慶氣氛;由於含有好意頭,又可作玩具,不少人都樂意購買給孩子玩耍,或放在家居作裝飾。
然而,這類具有傳統色彩的工藝品,隨着時代發展,其製作因選用材料及設計形式和往昔不同,顯得新穎,如關刀原用紙皮上彩,如今卻採用金屬倒模塑造,金光閃閃,仿如真刀;風車也採用銻紙,色彩鮮艷,熠熠生光;其他吉祥飾物,也花樣百出。但不管如何變化,總不離要有好意頭及美觀。至於舊式紙製工藝品,一般人認為過時老土,銷量減少,其實,它的傳統色彩很濃,不似金屬製品那麼俗氣。
這類手工藝品,風車是普受歡迎的,其製作也講究技巧,先處理好風車頭,再以幼鐵絲繫於竹簽或塑膠骨架上,可以鑲嵌一頭、兩頭,以至多頭,色彩繽紛,頗為美觀;骨架上書寫或印刷吉祥語,如“時來運轉”、“財源廣進”、“生意興隆”等,其他花籃、關刀也有類似的語句,迎合人們節日喜歡好意頭的心理。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