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澳中雖已有新馬路,惟當時資本雄厚,生意較大之商店,皆集中於十月初五街。因其接近輪渡碼頭,往來中山利便,而鄰近各鄉之貨客,來澳者均就近採辦貨物,是以其商務遠較新馬路為繁盛也。迨至中山各鄉淪於日寇後,各鄉交通不便,致使該街之各行商店,或零落凋蔽,或遷徙別處,昔日之繁盛地位,遂被新馬路取而代之耳。
泗𠵼街,雖已改名為十月初五街,歷數十年,但澳中人仍習慣沿呼該街之近沙欄仔一段為泗𠵼街。蓋該段海濱,舊有泗𠵼碼頭,或稱為八角亭碼頭。
猶憶當年該處,建有一個涼亭,八角翼然,為行息鞭待渡之地,約在同治年間,該亭始被澳葡拆毀耳。嗣是填海築地,是為新填地,迄今已逾半世紀矣,而今人仍名之為新填地焉。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