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昔日的球场位于图片左下方,拱北边防联检大楼之高塔位于建筑物左侧,海边(今情侣南路)则位于图片右上方。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23/03/27
九月十二日“新园地”(即《澳门日报》副刊(载《澳门掌故》关于“关闸马路”内有一段说:“自从澳葡兵头亚马勒于一八四九年妄自宣布澳门为无税自由港,以与香港争市场,竟封关我税关,驱逐我关员。后来清廷为国库税饷收入计,迫得在关闸外设立拱北关。”云云,这些话,对于说明拱北关的设立,似乎有点距离,据文献记载似乎是因为洋药(即鸦片烟)缉私有关的。《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二“赫德传”说:“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赴香港、澳门,条议洋药税厘并征,并置关九龙、拱北。”当年两广总督对税厘并征,曾入奏反对的“光绪东华录”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三月条说:“癸己(引案:即初五日。)电谕张之洞等,香澳六厂岁收,为数无几(引案:下文说,每年十余万。),该委员等卖放侵渔,利归私橐,葡国以商民不便为词,初议坚请撤卡,总理衙门(引案:即外交部门。)虑与货厘有碍,饬赫德与葡再三辩论统归(赫德)税(务)司代收,该国始允照香港帮助缉私章程一体遵办。其助缉办法,凡由印度到港之洋药,何船何人,若干数目,由港官逐日知照税司,及出入口时,凡移存何栈,转付何船,运售何口,又一一知照税司会同稽察,税司全数了然,线索在手,设关密迩,消息常通,澳、港内外更无殊别。此事往返辩驳经年之久,始允定议,并非改变前说,该督等于此中曲折并未知悉,何得谓与原议不符。……”由此可以反映澳葡在一八四九年封闭我澳门关前街的税关后,可能撤往“香港六厂”的地方,到光绪十二年内因鸦片辑私的事,才正式设立拱北关。今日关闸外还有三厂的名称,大约是“香港六厂”的遗留或是一部分罢。澳门跑马场,原迺关闸马路东面海坦,自从澳葡填海拓地,筑成此一片幅员广袤之场地后,由澳门赛马会开辟作赛马场所,每月举行一次大赛马,发售马票,吸引香港游客来澳遣兴,极一时之胜。攷赛马之举,澳门原比香港为先。早在一八四零年,澳门已有赛马举行,不过未有建设完备之关闸路傍之跑马场耳。是时只在今之利宵球场及其邻近空地,即昔所谓青草地旧址。香港赛马会举办之一八四二年初次大赛马,亦假此场地举行。后香港赛马场日渐设备完善,而澳门逐渐落后,终至停办焉。迨关闸路傍之澳门赛马场填竣落成,一切设备仿效香港,故每逢周日举行普通赛马,港客到澳观赛亦极为踊跃。香港骑师到澳比赛,与澳门骑师竞一刻之先登,盖当时澳中亦养成一帮华籍骑师也。惜澳门赛马,实赖港客支持,香港本有赛马举行,跋涉澳门,港客终渐零落,而澳门赛马会不数年便告停办矣。广阔之澳门赛马场因此空置,日久渐就荒芜,澳中之潮籍农民,迺此利用此场地,竭力垦植,辟成方横二百余亩之菜田,养活百余农户。昔日奢靡娱乐之销金窟,变作农副食品生产地,而澳门人民之蔬食亦有所利赖矣。关闸马路西面,原属内河水滨,芦汀草泽,泥潭沙洲,杂错其间;西江支流挟泥土而南下致河水黄赭,滚滚向外流,是称濠江焉。初澳葡开筑关闸马路时,先令河滨之沙坵坟墓迁徙,继则将河滨海坦,围以土坝,使之渐成洼田,由是草寮茅屋,破艇渔寨,疏落参差,与对海湾仔之田舍相望,俨成对照。昔吴历之《澳中杂诗》,有“海鸠独拙崔农事,抛却濠田隔浪斜”句,正合留咏此处也。自从民初以来,澳葡凿莲峰山,塞青洲海,于是此片洼田便填成一浩阔广场矣。一九二四年后,澳葡兴筑内港,遂辟此区为工业区。顾以地处近郊,鲜人聚居,只宜作为制造危险品场地,因之爆竹工厂多设于斯。时有“台山爆竹工厂”者,厂址最大,工人最多,惜因一时失慎,爆炸焚如,造成澳门亘古未有之一场浩劫。而“台山”二字,成为时人之口头禅,渐且沿用作该区名焉。台山区,经过一轮闹鬼后,阒无人烟。后来澳葡将其辟为平民区,筹建平民屋数百间,建坊立碑,竟称之为“巴波沙坊”云。攷该区原属前山内河,本我国领海。据《香山县志》称:“查前山交界一带内海,及澳门交界一带河面,均自光绪十三年始,由署前山同知萧炳堃分派船驻防巡缉。”顾以民国官吏,贪污无能,致使金瓯坐缺,视清史亦不如也。关闸马路,即指关闸门以南之一段莲花茎。茎尽处有莲峰山,山麓与莲花茎接连处,即《香山县志》所谓:跗萼连蜷者也。澳葡辟路后,称之为拱形马路。拱形马路,实迺关闸马路之始点,其首冲之三角形草地,正对关闸马路及关闸。澳葡尝置一石碑于其中,刻有葡文“一八四九年八月二十二日”等字样,盖所以纪念其澳葡兵头亚马勒之被杀日期。因当年沈米事件即发生于其邻近之莲峰庙傍不远也。初澳葡填筑外港与内港时,尝欲就该处凿通一小段陆地,俾外海与内河沟通,如一小运河然,如是则澳门半岛成为一海岛,由关闸马路架一桥梁以联系焉。后填海工程变更计划,不再拟将莲花茎截断,已筑成两岸之运河石坝,遂改作黑沙环上渔艇之避风塘焉,称黑沙湾船坞。自从前山内河,我国近年曾筑一隄坝,横断西江之水,故青洲内河便变成竭源死水。而澳葡近年之繁荣澳门计划,开发青洲地区,亦有重在关闸附近凿通一水道,沟通外海与内河,使黑沙湾之海水,运通内河之拟,但计划只是计划,实行便觉难行也。现在黑沙环船坞亦被填堵,建筑洋楼,而青洲及台山区亦拟建筑平民楼宇,行看关闸马路两傍,洋楼相望,尽改旧观矣。海名红黑,关号飞砂,森严闸口,驻有姆差鬼卒;狰狞面目,都是铁面银牙。传闻如此,果属恐怖区域,原迺古人所指之澳门关闸者也。据嘉庆时,钟凤石之《澳门杂诗》有句云:“大岛飞砂出”,又云:“兵鬼黔于黑”,且注称:“澳门一岛,状如莲花,香山尽处,有路名关闸沙。直出抵澳,若莲茎焉。其两傍为内外洋,水分二色,内红外黑,亦曰红黑海,有关曰飞砂。”盖莲花茎本属砂隄,关闸在澳门之北。北风陡起,飞砂迷目。澳葡自占关闸门后,另筑新关闸,常驻非兵或印差以守之。非兵及印差俱肤黑而齿特白,故有铁面银牙之谓耳。忆昔澳中有某富绅,其先祖迺邻近乡人,以洋务起家,既富矣则谋身贵,遂厚捐获篆上海道。清朝之上海道,迺国中之最肥缺也,由是益富。权者瞰其财,故系以贪污之罪,论谪戍,其祖不惜隆贿运动,卒贬往红黑海,飞砂关,与铁面银牙之姆差鬼卒为伍。法令皇皇,闻者皆为之握汗;而不知其赖金钱魔力,实将其遣返澳门邻近之故乡云。所闻如是,确迺清朝官场中有关澳门关闸之一段笑话也。莲花茎,原是濠镜墺津梁;关闸门,旧迺香山县门户。花般地型,水流史迹,俱堪国士登临,骚人题咏者也。故明清以还,过此者或触一时之感,或兴怀古之思,或睹猾夏蛮夷,矜立丰碑铁马;或伤千秋城阙,竟陷荆棘铜驼,因而为诗为文,不鲜可诵者。兹略举数则,以见一斑何如?明末清初时,亦儒亦释之屈翁山咏莲花茎有句云:“路自香山下,莲茎一道长。”清初诗画名家吴渔山,来澳居三巴寺,尝咏过关闸诗:“关头阅尽下平沙,濠镜山形可类花;居客不惊非误入,远从学道到三巴。”《广东文献》载罗天尺诗句云:“澳口东风未易寻,莲茎关外大洋深。”乾隆时陈官有咏莲花茎句云:“货通胡妇珠为市,白满莲茎屋作花。”又竹枝词句云:“澳头一直莲茎路,侬是中间一朵莲。”《澳门杂诗》汪兆镛咏莲花茎诗云:“北自前山来,沙隄平而直,路南一山耸,俨如莲茎植。跗萼连蜷中,秀采森嵂崱,怪石高逾寻,惜之文字泐。裴𧙪一瞻眺,天然树封域。”以上皆属名士所题,其余不胜枚举,因录以殿是章。
拱北关的设立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