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0
清代畫家。廣東南海人。關喬昌之弟。活躍於1840-1870年間,擅水彩、水粉,名重一時,畫作中署“庭呱”。喜愛臨摹法國畫家博爾傑的作品。曾於澳門生活4年,曾一度作為喬治·錢納利的助手;還曾在廣州十三行同文街開設畫館。其畫吸收了歐洲古典油畫的光感、渲染和透視技法,亭台樓閣的表現方法則靠近中國傳統的界畫,人物的表現形式似焦秉貞一路。作品色彩明淨,極富層次。錢氏對其評價甚高,認為他在“1838年以前已經很聞名了”。存世作品有水粉畫《恭親王奕訢像》及大量反映19世紀中葉廣東農業、手工業及商業情景的外銷畫。
關聯昌
民國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6月8—12日,高劍父在議事亭前地澳門商會二樓舉辦“春睡畫院留澳同人畫展”,畫展特刊由張純初題簽,共展出高劍父、王豪、方人定、周叔雅、蘇臥農、黃浪萍、伍佩榮、鄭淡然、李撫虹、黎葛民、黃獨峰、司徒奇、關山月、尹廷廩、趙崇正、黃霞川、何磊等人200多幅作品,其中以抗戰、難民為題材的畫作諸如高劍父的《東戰場的烈焰》、《白骨猶深國難悲》,方人定的《出院了再上前線去》、《雪夜逃難》等,反映了抗日戰爭期間國內人民痛失家園顛沛流離的慘況。這次畫展,“參觀者絡繹於途,擁擠於室,因不收門券,科頭跣足者一體招待,更有好幾家學校的學生列隊而至,益見是會以燕民化和普遍化。不少中西男女人士是特由香港買棹前去參觀者,統計一連五天,入場觀畫者逾萬人,洵是濠江空前之文化盛事,抑亦南國藝壇之盛事也。”展覽所得之部分善款,由商會轉送給慈善團體。黎明回憶稱,“是次展覽,不僅在澳門有影響,也成為國畫家描寫抗戰事物的先河。”簡又文:《濠鏡讀畫記》,載《大風》旬刊,1939年7月號,轉引自陳繼春:《濠江畫人掇錄》,第90頁;黎明:《黎明自述,懷念高師:七十自述》,載《文化雜誌》第61期,2006年。
高劍父舉辦“春睡畫院留澳同人畫展”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