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鉅觀,祖籍番禺(今屬廣州市番禺區),生於澳門。“大學鞋店”的創始人。 鉅觀年輕時來廣州打工,在十六甫“全利棉胎店”學打棉胎。後來,轉行在高第街“華強鞋店”打工。他耳濡目染,勤奮好學,對鑒別鞋的品質,瞭若指掌,熟練掌握製鞋工藝,能獨自做鞋。 1934年,鉅觀另起爐灶,自己當起小老闆,在廣州萬福路開設一家“亞履鞋店”,質優價廉,該店的鞋被顧客譽為“鐵價鞋”。他被譽為“鞋博士”。 1941年,“亞履鞋店”遷至惠愛路,先後租用“雲來閣”(今中山四路、原東江飯店隔壁的333號和335號),取名“天工”和“友昌龍”。 20世紀30-40年代,皮鞋稱作西鞋,而穿皮鞋者多為政軍學界人士。為適應潮流所需,鉅觀自行設計自產的“教官鞋”、“學生鞋”、“政界鞋”,深得軍政、學生界青睞。廣州淪陷後,劫後餘生,慘澹經營。鉅觀目睹淪陷的慘況,寄望年輕一代的學生多上大學讀書,做個有進取、有作為、以知識去拯救祖國危亡的國民。1943年初,他將“天工”、“友昌龍”店合二為一,易名“大學鞋店”。 為表明貨真價實,鉅觀在櫥窗醒目處掛著一雙拆開底的大皮鞋,以示“大學鞋”的真料實做,並聲明:如假包換。還在鞋店門口掛著一副奪目的對聯“大學之作,實斧實鑿”,“大學之價,實銀實碼”,以示大學鞋店的經營理念。 1972年,鉅觀去世,終年80歲。[1] 李鉅觀生育三子二女,都精通造鞋術。長子李勤、次子李儉,造鞋技藝精湛。 李勤子承父業,將“大學鞋店”進行到底。 20世紀90年代,“大學鞋店”是廣州市鞋類市場的“大哥大”。1997年,因建地鐵和城區改造的需要,“大學鞋店”被拆除,被搬到北京南路太平沙附近“隱居”,原五家連鎖店先後被迫關閉。[2] 2009年春節,原中國歌舞劇藝社的一群老人在廣州團拜,老戰友一見李勤來了,都親切地與他握手。64年前,身為大學鞋店少東家李勤,把皮鞋送給中國歌舞劇藝社社員。他們穿上“大學鞋”穿街過巷、爬山越嶺,宣傳抗日救國。回首往事,大家都稱讚“大學鞋”輕便、好著、耐用。[1] [1]劉湛萱:《“鞋博士”李鉅觀(羊城後視鏡4)》,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第247-248頁。 [2]劉湛萱:《“鞋博士”李鉅觀》,載“羊城晚報數字期刊"網,2011年1月5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09-03/01/content_438187.htm。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