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米勒地圖集》中的一幅,比較完整地畫出了東南亞地區。馬來半島的最南端,被畫成像陶釜的圓底,顯然過分誇大了。馬來半島上不僅標出了新加坡(Simgapura),而且位置是正確的。馬來半島上還有兩座標有名字的城市。最南面的一座城市被寫作是Malaqua,稍北的那座紅色城堡則被標明是Mabaqua,實際上都是指同一個城市,即馬六甲。馬六甲是個聞名遐邇的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1511年被葡萄牙人攻佔。本地圖的繪製者無法區分不同時代通過不同渠道傳入的馬六甲之名, 誤以爲這是兩個不同的城市。馬魯古群島上方的一個方框裏,是關於“中國群島”(Chinarum Insule)的注文:“在這些島嶼中,盛産黃金白銀,還有大量的穀物,水果,胡椒,肉桂,丁香,檀香木,肉豆蔻。這裏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香料,其國王非常強有力地統治著其臣僚。”就內容而言,這段文字無疑是講述東南亞島嶼的,但在地圖的繪製者看來,東南亞的衆多島嶼顯然都屬“中國群島”。整幅地圖的最右側,畫有大片土地,以及三面葡萄牙旗幟。這片陸地顯然是地圖的繪製者根據種種傳聞想像出來的,因爲在太平洋的這一區域不存在著這樣的陸地。爲什麽地圖的繪製者要畫出這樣一片陸地,至今尚在討論中。

本圖複製自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所藏《米勒地圖集》,該複本系2006年M. Moleiro Editor 公司從法國國家圖書館限量複製的高精度版。

參考文獻:

[1]Miró, M. (2006). Atlas Miller. Barcelona: M. Moleiro Editor.

[2]. Shirley, R. W. (1983). The mapping of the world: Early printed world maps, 1472-1700. London: Holland Press.

[3]. 龔纓晏. (2011).《米勒之地集》之謎. 地圖, 02期.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