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月5日─1781年1月23日)本年,根據1779年的王室詔令,佩德羅薩•吉馬良斯主教於今年離開澳門返回里斯本,安東尼奧•諾格依拉(António José Nogueira)神父為署理主教。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208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月5日─1781年1月23日)本年,根據1779年的王室詔令,佩德羅薩•吉馬良斯主教於今年離開澳門返回里斯本,安東尼奧•諾格依拉(António José Nogueira)神父為署理主教。
[1]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208頁。
更新日期:2019/01/15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1月27日─1561年1月15日)12月15日,賈尼勞神父在果阿聖保祿學院正式被祝聖為尼斯主教,同時慶祝他已為409人洗禮的業績。在此期間,他患上了哮喘和結石病,儘管深受疾病的折磨,但仍然在聖保祿學院任教。里斯本阿儒達圖書館手稿,董少新:《賈尼路與澳門》,載《澳門雜誌》2002年8月號。
賈尼勞神父正式被祝聖為尼斯主教
咸豐三年(1853年2月8日─1854年1月28日)6月25日,聖若瑟神學院院長若阿金‧萊特神父在澳門聖若瑟修道院逝世,終年89歲。若阿金‧萊特神父,1764年9月16日生於葡萄牙,1801年5月20日來到澳門,他在修道院任教52年。若阿金‧萊特神父是聖若瑟學院的最後一名教師。從1804年起擔任神學院院長,1824年由於支持立憲派人士而被捕兩次。1836年繼續擔任神學院院長。隨著老神父的去世,聖若瑟神學院的教學也壽終正寢。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17頁;《澳門教育》1860年7月1日第68期,第213—214頁,轉引自安文哲(António Aresta):《葡萄牙漢學回顧》,載《文化雜誌》第32期,1997年。阿雷斯塔稱萊特神父逝世於1854年;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p. 386-387.
聖若瑟神學院院長若阿金‧萊特神父在澳門聖若瑟修道院逝世
嘉靖十九年(1540年2月8日─1541年1月26日)4月17日,耶穌會主要人物西蒙•羅德里格斯(Simão Rodrigues)從羅馬由海路抵達里斯本;葡萄牙駐羅馬大使佩得羅•馬斯卡雷尼亞斯(Pedro Mascarenhas)和彿蘭西斯科•沙勿略(Francisco Xavier)則從陸路於6月底抵達里斯本。耶穌會當時還未獲教宗正式批准,但有消息說至少有6萬馬拉巴爾(Malabar)的土著人在印度皈依,等待參加該會。熱衷於此次宗教運動的有葡萄牙國王若奧三世(João Ⅲ)和後來成為西爾維斯(Silves)主教的熱羅尼莫•奧索里奧(Jerónimo Osório),還有巴黎大學巴巴拉(Santa Bárbara)教會的首領狄奧戈•羅德里格斯(Diogo Rodrigues)博士和其他多位人士。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8頁。
耶穌會主要人抵達里斯本,開展宗教運動
萬曆四年(1576年1月31日─1577年1月18日)6月23日,澳門教區成立後,由於薩主教(D. Leonardo de Sá)尚未赴任,由賈尼勞(Belchior Carneiro)神父署理主教。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203頁。
澳門教區成立後由賈尼勞神父署理主教
萬曆九年(1581年2月4日─1582年1月23日)本年,澳門主教薩主教(D. Leonardo de Sá)抵達澳門。薩主教出生於葡萄牙聖塔倫(Santarém)州卡爾達吉(Cardaji)村,屬於聖本篤修道會(Order of St. Benedict)。關於他任命的日期說法不一,有的稱他1577年任命,有的說他1578年10月22日或29日任命。H. チ一スリク:《キリシタン時代におけゐ司教問題》,第390—391頁。
薩主教抵達澳門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1月21日─1567年2月8日)本年,兩名葡萄牙多明我會修士熱羅尼莫•克魯斯(Jerónimo da Cruz)和塞巴斯蒂昂•坎托(Sebastiāo de Canto)受馬六甲教長派遣抵達暹羅傳教,並建立教堂。 Manuel Teixeira, Portugal in Thailand, p. 281.
多明我會修士熱羅尼莫•克魯斯和塞巴斯蒂昂•坎托抵達暹羅傳教
嘉靖十三年(1534年1月14日─1535年2月1日)8月,西班牙人伊納爵•羅耀拉(Inácio de Loyola)在巴黎蒙特馬特(Montmartre)聖母教堂成立耶穌會。這一年他44歲。羅耀拉是一位巴斯克低層貴族,在阿拉卡拉(Alcalá)和巴黎受教育,由於他早年當過兵,故他創立的耶穌會組織有些半軍事化傾向,羅耀拉本人則是全會的總司令。耶穌會的宗旨有三:一、與歐洲的新教徒改革派鬥爭;二、促進學院中貴族的天主教神學教育;三、進軍亞洲、巴西和非洲,以彌補天主教在歐洲的損失。耶穌會及其軍事基督教方式不久就在葡萄牙及其海外帝國中產生了重大影響。帕里斯(Edmond Paris):《耶穌會士秘史》,第23頁。蘇拉馬尼亞姆:《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1700政治和經濟史》第4章,第92頁。
伊納爵•羅耀拉成立耶穌會
人物: | 佩德羅薩.吉馬良斯(Guimarães, D. Alexandre da Silva Pedrosa) |
安東尼奧.諾格依拉(Nogueira, António José) | |
時間: | 清中期(1760-1844年) |
1780年 | |
1781年 | |
地點: | 葡萄牙--里斯本 |
關鍵字: | 澳門主教 |
資料來源: |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主編:《澳門編年史》第三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第1102頁。ISBN 978-7-218-06327-0 |
版權資訊: | 澳門基金會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01939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