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二年(1852年2月20日─1853年2月7日)5月30日,早晨4時30分,澳門歷史上最重要的畫家錢納利因中風在其澳門寓所鵝眉街(Rua de Inácio Baptista)8號逝世,享年78歲。死後葬於澳門英國新教墳場。錢納利,英國人,1774年1月5日生於英國倫敦歌賦坊4號,父、祖均是職業的書法家。1792年入讀皇家美術學院,1794年,即開辦個人畫展。1802年前往印度,在印度生活23年。1825年來華,9月入居澳門,此後至死,除少數部分時間在香港、廣州外,其在澳門生活近27年。在此期間,他是澳門上層社會極為活躍的人物,與同時代的許多著名人物均有重要關係。在他的人物肖像畫中有行商領袖,有英國大班,有傳教士,還有貴夫人。錢納利的繪畫最典型的就是19世紀英國風靡一時的“如畫風格”。他追尋“如詩如畫”的風景、廢墟及奇形怪狀的岩石等“與眾不同”的景致。他的中國風景畫以“如畫風格”的美學觀點為原則,但十分注重市場口味。錢納利在澳門期間創作了近萬幅作品,其中尤以水彩畫《南灣》、《媽閣廟》、《玫瑰堂》等作品為上乘。他還培養了很多學生,有英國人、葡萄牙人,更多的是中國學生。[1]

[1]《東方印象:錢納利繪畫展》之孔佩特《序言》,第12—20頁及《錢納利生平簡述》,第36—37頁;陳繼春:《錢納利與澳門》,第155頁。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