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烈士。字壽源。廣東中山縣隆都人。畢業於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曾任廣州市教育局督學,中山縣中學校長,廣東省教育廳督學,中山縣國民黨部書記長,澳門中山聯合中學校長,中山縣縣長。1942年春任國民黨海外港澳灣總支部委員兼澳門支部主任委員。當時日軍已佔領香港,澳門雖未淪陷,但日偽漢奸橫行,且揚言要刺殺林卓夫,但林不為所動,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且預立遺囑,準備犧牲。1943年2月1日下午林卓夫參加澳門鏡湖醫院新值理就職會並上台演講,慷慨陳辭,揭露日偽暴行,又主持了國民黨紀念活動。晚上8時30分散會,在回柯高馬路(今高士德馬路)途中,被尾隨兇徒連開五槍後逃去,送山頂醫院搶救不果,溘然長逝,年僅46歲。出殯之日,澳門各界人士、邑僑親朋,前往執紼者逾2000人。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中央黨部列為35烈士之一。
林卓夫,1897-1943
字德彰,號壽屏。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孫中山長兄。早年隨舅父赴檀香山謀生,初作農工,後從事畜牧、墾殖,復經商漸富,接孫中山到檀香山讀書。1894年加入興中會,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1907年移居香港九龍。1909年參與籌劃廣州新軍起義,復在九龍聯合會黨,從者日眾,被港府驅逐。1911年移居廣州灣(今湛江),任同盟會香港南方支部副支部長,組織民軍響應武昌起義,並收復雷州半島各地。辛亥革命後,曾反對袁世凱竊國。1910年移居澳門。1915年在澳門病逝。
孫眉,1854-1915
廣東雲浮人,生於澳門。力新鞋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精美製衣廠有限公司董事長、佳美製衣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新美時製衣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怡富置業公司董事長、澳門廠商聯合會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澳門梁族聯誼會永遠會長、澳門同善堂值理。曾任澳門政府諮詢會委員,澳門政府經濟委員會副主席,澳門社會保障基金行政委員,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董事,全國工商聯執委,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七、八屆政協委員。1982年獲澳督頒授的工商業榮譽勳章。2003年病逝美國。
梁宋,1931-2003
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926年參加上海工人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赴莫斯科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任中共上海五金機器工會黨委書記。1931年脱黨。1933年在南京投靠國民黨,後在國民黨特務情報機關工作。1938年後,歷任國民黨軍統局特訓班上校總教官,軍統局黔陽特訓班情報教官,蘭州市中央警官學校特種警官訓練班情報系主任教官、總教官。1941年任軍統局西北區少將區長。1945年5月調任軍統局第三處處長。抗戰勝利後,任軍統局上海辦事處行動組組長兼淞滬警備總司令部稽查處處長、粵漢鐵路管理警務處處長、隴海鐵路管理局警務處處長。1949年任廣東省保安司令部視導室主任、廣州衛戌總司令部保防處處長。廣州解放前夕赴澳門,後遷居香港,長期來往港澳兩地,歷任國民黨保密局澳門派遣組少將組長、情報局澳門站站長。1964年12月從澳門起義回廣州投誠,後任廣東省參事室主任、全國政協委員。1986年6月在廣州病故。
程一鳴,1907-1986
珠海香山楊梅斜村(今屬珠海)人。陳芳之孫。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前夕返回香山,以家鄉居屋作為同盟會聯絡點與軍械存放處,策劃反清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於11月在澳門參與組織發動前山新軍起義,光復香山。辛亥革命後,任首任香山縣知事兼警察局長。二次革命失敗後被免職,遷居澳門。1922年復任香山縣縣長。1931年任香山縣公安局長。
陳永安,1885-1937
名仕年,字禮遐。原籍廣東香山(今中山),生於澳門。1886年就讀於廣州算學館。後常與孫中山、尤列、陳少白倡言革命,並稱“四大寇”。1892年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受其資助在澳門、廣州等地設立藥店,從事秘密革命活動。1895年在香港加入興中會。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總統秘書。旋隨孫中山一起解職。後移居澳門。1921年被孫中山聘為廣東非常大總統府顧問。1923年任港澳特務調查員。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隱居澳門。1934年在澳門病逝。
楊鶴齡,1868-1934
又名國芬。廣東香山楊梅斜村(今屬珠海)人。早年隨叔父赴美國夏威夷經商。1870年創辦芳植記公司,從事甘蔗種植和製糖業,後漸發迹為夏威夷巨富,成為早期的華僑“百萬富翁”,被譽為“商界王子”,並成為夏威夷國王駙馬。1878年後,曾任夏威夷政府樞密院顧問、華人商董、中國駐夏威夷領事。1882年辭職。1890年變賣資產60萬美元,返香港、澳門投資火輪業和酒店業,定居澳門。首先引進汽車來澳門,出資捐建從關閘往前山的七公里長的寬敞石板路,並在家鄉創辦學校和其他慈善事業。1906年在澳門病逝。
陳芳,1825-1906
中國近代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原名光照,族名達萌,號純甫。廣東香山南屏鄉(今屬珠海,與澳門一水之隔)人。1841年入讀澳門馬禮遜學堂。1847年隨校長塞繆爾‧布朗赴美,入讀孟松學校及耶魯大學。1854年畢業,為中國最早的留美著名大學畢業生,也是第一個獲外國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次年經澳門回國,先後在香港高等審判廳、上海江海關等處任職,並曾一度經商。1860年赴太平天國天京(今南京)參觀,向洪仁玕提出實行新政的七項建議。1863年入曾國藩幕,為籌建江南製造局,赴美購買機器。多次向清廷建議選派青少年赴美留學,以振國勢,1872-1875年受命主持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任留美學生監督,開創了中國近代留學教育之先河。為國家培養了詹天佑、唐紹儀等100多位名人,在中國現代化事業上貢獻良多。容閎堪稱中國留學生之父。1875年兼任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副公使。1895年返國後,曾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改革的方案。1898年參加變法維新活動,戊戌政變後逃離北京。1900年在上海參加唐才常主持的張園會議,被推為“中國國會”會長,旋因清廷通緝而出逃香港,途中結識孫中山。1902年再度赴美,居美期間積極支持同盟會的革命事業。1912年4月21日病逝於美國寓所。著有《西學東漸記》等。其女兒曾居澳門,孫兒現尚在澳門。
容閎,1828-1912
英國上議院議員、勳爵、皇家海軍大校。1833年代替東印度公司派出的大班,被任命為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處理英國商人在廣州的各項事務。1834年7月15日到澳門,提出以武力佔領香港的主張。7月25日擅自進入廣州,要面見兩廣總督盧坤。由於違反慣例,盧坤令行商勸他返回澳門。律勞卑態度傲慢,斷然拒絕,導致中英貿易中止、廣州至澳門交通被封鎖。9月5日律勞卑要求停泊虎門的兩艘英艦闖入黃埔,以威脅中國改變既定政策。盧坤調集大軍據險設防並斷絕英國商行的糧食供應,以懲戒其踐踏中國法律、砲轟城寨、軍艦擅闖珠江之罪,限期派人要把他押回澳門。時人稱此事件為“律勞卑戰爭”或“律勞卑的失敗”。律勞卑被迫於21日在清廷恢復貿易的條件下率領軍艦退回澳門。10月因患瘧疾死於澳門。
律勞卑(William John Napier),1786-1834
人物: | 孫中山,1866-1925 |
吳節薇,1868-1959 | |
法蘭西斯科.飛南第(Fernandes, Francisco Hermenegildo),1863-1923 | |
盧廉若,1878-1927 | |
孫娫,1894-1913 | |
地點: | 澳門半島--望德堂區 |
盧廉若公園 | |
關鍵字: | 鏡海叢報 |
資料來源: |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 MNL.09.05.F |
典藏單位: | 澳門檔案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檔案館 |
權限範圍: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轄下 |
澳門檔案館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合照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2000x1387, 2.65MB |
登錄號碼: | p0004345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