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更新日期:2019/11/16
乾隆二十年(1755年2月11日-1756年1月30日)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發生一場駭人聽聞的大地震,萬幢樓宇坍塌,市民死傷無數,不僅半個里斯本成了一片廢墟,而且南部地區也遭到極大的破壞。葡萄牙里貝拉王宮王室圖書館亦毀於這場地震,許多澳門早期文獻檔案俱毀於此劫。辛耀華(Isaú Santos):《在異鄉葡萄牙的澳門史料》,載《文化雜誌》第19期,1994年。
葡萄牙里斯本發生大地震
光緒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7月20日,因為7月12日的颱風,船隻都聚集在大橫琴島的銀灣。海盜借機上船大肆搶掠。由於離島行政長官採取行動,被盜物品又失而復得,而那些經常逃避中國法律制裁的歹徒亦受到了懲罰。這些海盜在不襲擊船隻時便騷擾陸地上的石場、蠔場及漁民。人們都寧願送錢來養活這些逍遙法外人數眾多的盤剝者以求得生活平靜,直到葡萄牙軍隊來清理該海域及沿岸。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0頁。
海盜趁颱風大肆搶掠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8月30日,下午5點52分,澳門地震。連作兩次,惟未一分鐘即便停止,且不甚烈,居人亦多有未知者,屋內所懸洋燈亦搖搖欲傾。《鏡海叢報》1895年9月4日《澳門地震》。
澳門發生地震
光緒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25日)5月31日,澳門遭受颱風襲擊,“其風力雖不似去秋之大,然亦相差無幾也”。澳門“有本地大小船數百艘,或在水傾覆,或因風撞壞,其被溺者亦不可以數計。岸上房屋受損者甚多,即駐澳之督憲衙署亦半皆吹倒。有一中國之巡海炮船吹擱在岸,須設法或可拖下也”。另據其後的《申報》報導,澳門風警計沉溺大小船隻139艘,船中之貨計值銀16萬元。其中,行駛港澳的客船“鄱陽”號火船因颱風失事沉沒。客船中被溺之人,西人則船主加路兒(Garrão)、火長度林文、繕寫厘卑絡(Libero)、澳門西商哥拉(Gola)並白頭客1人、西洋客20人。華人有可稽者,如港中有利銀行買辦家屬上下共7人、祥泰小押店東1人、石街妓女9人、梨園子弟3人、廣源西街住眷婦女5人,共有120人之多。雖有訪明遇救60—70人,而此外無所下落者,尚復不少。港中洋船均下旗至半,以示哀戚。另有“塞爾吉奧(Sérgio)”號船觸礁損壞;在氹仔村有70條船失蹤;在600艘靠岸的船隻中估計只有20%倖存無礙;50間房屋倒塌並造成一些人死亡。在路環和荔枝灣有10間小屋倒塌,6艘三桅船毀壞,無人死亡。澳門政府向災民派發了1萬枚銅錢。6月5日,《澳門政府憲報》上首次就風災登載了總督亞威拉的安民告示:澳門的居民!這個城市再次遭到大災難的摧殘!5月31日來臨的颱風像去年9月22及23日晚上吹襲澳門的颱風一樣恐怖,真是一波未停一波又起。這是天意,我們應要聽天由命!在這危急關頭,不應氣餒。在上天的幫助下,我們齊心合力去挽救失去的一切,以創造美好的明天,但不要忘記各人要竭盡所能去肩負這堅定不移的任務。澳門人!我有責任確保你們的安全,當有需要時,會隨時為你們效勞。身為你們的好友,身為災難的受害者,我為災難的來臨使親人失去而感到難過,我與你們一起去克服這重重困難。《申報》1875年6月8日《粵省風災》。《申報》1875年6月19日《澳門沉船數目》。《申報》1875年6月11日《火船失事續聞》。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01頁。古萬年、戴敏麗:《澳門及其人口演變500年:1500—2000》,第67頁。
澳門遭受颱風襲擊
光緒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5月22日,上午11時40分,經過兩天連續的大雨後,從舵尾島刮起威力巨大的龍捲風,掠過馬騮洲廠,直撲媽閣和內港入口處,致使各處養魚場半毀。颶風沿港口成之字形繼續吹襲,毀壞屋頂,掀翻舢板和木船,淹死平民百姓。嗣後向北吹襲城區,所過之處,房屋的磚瓦,舢板的篷席全都卷上天空,高達近百英尺。“香山”號船上的巨型鐵制煙筒被吹離底座,船上死亡人數達100人。莫世祥、虞和平、陳奕平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1887—1946》,第65頁。原書將舵尾譯為“馬卡里拉”。查《沿海七省口岸險要圖》(《澳門歷史地圖精選》,第92頁)在舵尾島處標“馬格里勒”。
澳門遭遇龍捲風襲擊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9月13-14日,澳門一帶颶風,沉沒船隻,淹斃人口甚眾。14日晨德國商船“亞可伯的得李遜”號在口外停泊,見有華民船被風傾覆,該船二副韓森哈路奮不顧身帶領4名中國水手乘坐救生艇深入海中救人,兩次返航,救起李洪、於立衡等26人,其中多為菊部之人(即戲班)。救人者後獲廣東政府獎勵。《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叢編——中葡關係卷》第2冊《外務部為已諮粵督獎勵在澳門拯救華民德國商船事致德國駐華公使雷克司信函稿》,第571頁。
德國商船颶風救人事
同治十年(1871年2月19日─1872年2月8日)9月2日,強颱風襲擊澳門,導致荷蘭船“羅琳娜.馬麗亞(Rolina Maria)”號和俄國船“維斯多拉(Vistula)”號在路環島附近沉沒。荷蘭船上16名水手中有7人遇難,俄國船上的22名水手全部獲救。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83頁。
強颱風襲擊澳門,導致兩艘船沉沒
同治十三年(1874年2月17日─1875年2月5日)9月22日,一場可怕的颱風在22日夜間至23日襲擊澳門,秋分時的大潮又使風向從北轉向東,澳門最美麗的部分遭到海浪和旋風的洗劫,澳門成了一片汪洋。各路海盜也趁火打劫,四周一片漆黑,雷電引發了多處火災,兇猛的火焰映紅了半邊天,無數建築物被烈焰吞沒,毀壞了大量政府與私人樓宇,並造成多人死亡,在氹仔和路環亦造成很大破壞。氹仔、路環統領山度士.瓦吉尼亞斯中尉在第39號公文中向輔政司描述了島上這場給人留下慘痛記憶的災難性颱風後果:26日從早上7點30分到晚上8點焚燒及掩埋了兩個村的屍體。氹仔約有1000名遇難者,路環有400人喪生,儘管該數字亦包括了300艘船隻的遇難者,該數字後來因另一些傷亡消息而被修正。村屋完全倒塌,然而這並不出入意料,因為棚屋均由不牢固材料建造。到處都是廢墟,甚至碼頭、棧橋和兵營圍牆亦只剩下地基。只有總督最近命令修建的新樓房才需要小規模的修理。瓦吉尼亞斯中尉讚揚了在離島服役的警衛隊出色軍官特薩拉和馬丁斯.馬德拉(João Procópio Martins Madeira)下士以及步兵營的工作熱情和精神。另據當時中西報載,稱澳門災後慘狀:城內各房屋皆為風力所撼搖,浪力所激蕩,卒無一完善者。若海灘迤南之比屋居者,則僅瓦礫一堆而已。其時城內有數處失火,赤焰猛烈,又為怪風橫吹,即相離較遠之第宅亦為飛及延燒矣。轉眼之間,倏忽數處。至三點鐘方才風靜火滅,而漲水亦已退平,然澳門則惟留其名耳。該埠先灣有華船六百艘,今惟見有十四艘也。而屍骸櫛比,橫臥街衢者真有互相枕藉之慘。計殞命者:則澳門之洋界殆有一千餘人,接近中國小村兩所則更有二千人云。大西洋有兵船二艘各被沖壞,一艘已漂流到內地三十里遠,今橫置稻田中;一艘又沖流至內地頗遠矣。夫以堅厚重大之兵船至能在陸地沖駛如此之遠,則風浪之猛惡亦概可想矣。又西兵之守炮台者,以不棄台為貴,官下令謂不可出避,兵士皆謹守其令,遂偕其上官皆葬身於炮台坍塌之時,其中僅逃出一人。據事後統計,整個澳門約有5000人死亡,2000艘漁船、貨船沉沒,損失達200萬元。後來,澳門政府將9月22日定為“天災節”。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263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95-196頁。《申報》1874年10月1日《詳述澳門風災》。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263頁。
一場可怕的颱風在22日夜間至23日襲擊澳門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