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1月,白鴿票開始在澳門專營承充繳餉。[1]據《澳門政府憲報》所載的1887—1888年的歲入報表中,有關白鴿票專營餉項一欄,其中的注釋云:“白鴿票賭博是應華人的請求,於1847年1月,由澳門總督批准設置。”[2]相應地在1847年的《澳門政府憲報》中,澳門公物會該年1月至6月的上半年度收支明細表中,准許開設五個月的白鴿票收益是720兩。[3] 這與上述歲入報表中注釋內容在時間上是完全吻合的。這一時間,即是我們考察澳門博彩業發展的歷史起點。白鴿票,同治《番禺縣誌》稱:“取 《千字文》前八十字,密點十字,令人亦猜點十字,猜得五字以上者,每一錢贏十錢,城鄉各處俱開有票廠,猜票者以票投之,每日猜一次。於是老少男女均被誘惑,約千人之鄉,歲輒輸銀兩千餘兩”。[4]光緒時期又把白鴿票稱為小闈姓。白鴿票是中國最早的彩票形式之一,出現於清雍正年間的粵東地區,見諸檔案記載的最初名為奪標[5],後又有稱之為字標。據考其得名緣由,“唯是設廠遠方,通報非易,然輸贏之間,人望知快,遂用白鴿佩還通報,故今人俗稱為白鴿票者云爾”。在葡萄牙語中,澳葡政府將白鴿票意譯為“Lotaria da China”,意為“中國彩票”。[6]此即為澳門博彩業合法之始,亦即澳門專營承充制度實施之始。[7]

[1]亞馬留政府在澳門推行的“專營制度”是西方殖民者東來後管理當地的常用的一種制度,在東南亞被稱為“餉碼(Farms) ”,實質是一種包稅制度。承包商除按期向殖民政府繳納固定稅款外,可自由經營所承包的稅收。一方面殖民政府可以更方便徵收當地賦稅,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減少殖民者和土著之間的的衝突和磨擦,特別適宜於殖民式地的統治方式。

[2]Receita do Anno Económico de 1887─1888, Boletim do Governo da Província de Macau, Tirnor e Solor, 21 de Março de 1888.

[3]Boletim do Governo da Província de Macau, Timor e Solor,12 de Agosto de 1847.

[4]同治《番禺縣誌》卷6《輿地略》4。

[5]《雍正漢文朱批奏摺匯編》第21冊《福建觀風整俗使劉師恕奏報近造奪標賭博新法情形並於上杭縣拿獲究審摺》,第342-343頁。

[6]趙利峰:《中國最早的彩票形式之一—白鴿票考述》,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7]澳門豬肉承充始於1849年3月21日,煮賣鴉片承充始於1851年7月,魚專營始於1851年,番攤承充始於1849年4月,Boletim da Província de Macau e Timor, 21 de Março de 1888, n° 11(第二附報)。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