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漁翁街的水塘建造工程於1935年動工,1938年建成啟用,總蓄水容量為189萬立方米,調節庫容為160萬立方米,庫容充足時可供應澳門當時三個月的食水。
資料參考: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4/03/20
位於漁翁街的水塘建造工程於1935年動工,1938年建成啟用,總蓄水容量為189萬立方米,調節庫容為160萬立方米,庫容充足時可供應澳門當時三個月的食水。
資料參考: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更新日期:2024/03/20
同治三年(1864年2月8日─1865年1月26日)9月30日,華人陳生(Chiang-Chan)和基督徒安東尼奧‧諾古拉(António Nogueira)請求在氹仔天后廟(Thin-hau)和三婆廟(Sampo)一帶填海建店鋪。同年10月8日兩人的請求被批准。1867年5月12日填海施工完成。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57頁。
陳生和安東尼奧‧諾古拉請求填海建店鋪
光緒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9月16日,從里斯本來的公共工務部工程師囉利囉(Adolfo Ferreira de Loureiro)少校抵達澳門。其任務為研究起草一份關於澳門港口狀況及需要的報告。據1865年至1881年的一份統計資料,內港堆積的沉積物形成的淤塞層已達1. 25米厚,當澳門的經濟需要進一步向海上發展時,情況就越發嚴重。葡國工程師的方案於1884年公佈,但因不具備條件而未實施。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31頁;王文達:《澳門掌故》,第30頁提到的1883年修改內港填築計畫的工程人員羅利老應即是阿道夫.羅萊路。
公共工務部工程師囉利囉少校抵達澳門
伊斯蘭教墳場位於新口岸水塘之側摩囉園路四號,即與濠江中學澳門本部校舍相對,又與澳門治安警察局總部之修車廠為鄰,澳門人習慣上稱之為回教墳場。 白頭墳場,位於澳門半島松山山腰卓公亭側、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下,其入口面向嶺南中學,是澳門唯一的瑣羅亞斯德教墓園。
澳門墳場:伊斯蘭教墳場和白頭墳場
澳門缺乏河流和湖泊,居民的日常用水只能從地下獲取,其中水井是最重要的水源之一。除了鑿井取水之外,一些山地亦流出地下水,形成山泉,成為居民們另一個重要的天然取水點,如二龍喉、亞婆井等,雖然這些山泉隨著時間消失,但它們的故事卻長流於歷史之中。
山泉往事:澳門名泉的故事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