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更新日期:2019/01/15
韋崧,廣東省香山縣人。澳門賭商。 韋崧與劉學詢是同鄉好友。1882年,韋崧擔任上海一家洋行的助理買辦,後到香港投資房地產。1885-1895年,他擔任滙豐銀行及大東電報局的買辦;1893年被委任為香港太平紳士。 1895年,澳門闈姓博彩進入第三屆承包經營期。劉學詢是第二屆承包人,但因拖欠承包款,被康有為等人舉報,弄得灰頭土臉。這一屆闈姓,韋崧的“宏豐公司”投得經營權。 宏豐公司是個空殼公司,韋崧表面上是老闆,幕後大股東是劉學詢。宏豐公司資本72萬兩,分為20股,劉學詢佔十股,擁有50%的股權,其餘七名股東中,三名“總理”各佔二股,四名“協理”各佔一股。該公司規模不大,股東卻不簡單。 其他六名股東中,香山縣人韋寶珊的地位顯赫,是首批英國華人留學生之一,香港著名的銀行家、商人及政治家,積極參與清末民初各大政治事件;1882年獲港英政府任命為“非官守太平紳士”,參與創立保良局、團防局等;1896-1917年擔任定例局(今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是香港1842年開埠以來第四位擔任該局議員的華人。 劉渭川(國祥)也是香山縣人,1880年開始,劉渭川家族擔任沙宣洋行(沙遜洋行,E. D. Sassoon & Co.)買辦,他曾留學加拿大,1884-1893年擔任東華醫院總理,1891年入籍英國,被港英政府任命為太平紳士;1892年出任滙豐銀行買辦,香港衛生局、區域守望會成員。 盧九(華紹)是廣東新會人,生意涉及博彩業、豬肉生意、房地產業等;長期控制澳門博彩業,成為賭王;不僅參股劉學詢的宏豐公司,經營廣東的闈姓博彩,涉足番攤、白鴿票(小闈姓)、山票、仁慈堂彩票等,並且獨資承包廣東的小闈姓。 這些股東加盟,為宏豐公司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資源。公司日常資金運作,經常借助於這些股東關係,得到相關洋行、銀行的支持。如韋崧和劉渭川從台灣銀行香港分行為宏豐公司貸款四萬元。另一股東Ma Fat-ting從自己佔股份的Lai-hing銀號,給宏豐公司貸款31萬元。這些股東利用自己在洋行和銀行中的廣泛人脈,將華商在日本或東南亞經營商號所發行的“匯票”,轉給滙豐銀行,為宏豐公司籌措資金。 創辦宏豐公司時,劉學詢將一部分自己的房地產地契存於公司中,價值約50萬元。此舉,應當是為證明宏豐公司的資產實力和資信證明,但負責具體經營的劉渭川,卻將這些房契抵押給滙豐銀行貸款,日後引發一連串的跨境官司。 1900年1月27日,到任幾天的李鴻章,經清廷批准,全面放開廣東的賭博行業,以廣開財源,籌集包括打黑在內的經費。除公開經營闈姓賭博外,山票、鋪票、番攤、彩票、小闈姓等賭徒們喜歡的地下博彩,全部合法化,由政府發放執照,招標經營。4月23日,成立商務局,劉學詢被任命為局長。而宏豐公司除已承包經營的闈姓外,還承包山票、鋪票的經營。[1] [1]雪珥:《賭王“兄弟連”》,載“體壇網",2012年10月20日,http://news.titan24.com/wanxiang/2011-05-24/139903.html。
韋崧
葉幹周,又名葉小澄。澳門大西洋銀行買辦、富商。葉瑞卿之子。[1] 父親葉瑞卿經營澳門火藥、硫磺、博彩業等生意,又從事漁業生意。[2] 清光緒十九年(1893),葉瑞卿、姚順經營澳門鹽業生意。 光緒二十年(1894),澳門國課官發佈告示:“所有澳門、氹仔、過路灣(今路環)及其屬地出入口制賣火藥硝及硫磺生意,經准華人葉瑞卿承充。” 澳葡政府與承包商訂立合同,規定上述範圍內的制賣出入口火藥硝及硫磺等生意,“總歸承充者一人獨自發賣,或由承充人出牌照與別人發賣亦可”。規定“本章程所准承充人制賣之各項彈子、火藥、硫磺等貨物,除該承充人發給牌照鋪店外,不准別行生意各鋪店製造售賣”,實則是保護經營者的特權。除規定“不論何項船隻,除一千八百九十二年六月十六日所定限制外,一概不准多存火藥,即屬備以自用者亦不准”外,合同對於火藥的買賣並沒有嚴格的限定。[3] 清宣統二年(1910),葉幹周擔任澳門大西洋銀行買辦,又是昆泰鹹魚欄東主,成為晚清澳門比較活躍的新生代華商。 光緒三十一年(1905)九月八日,澳門西洋銀行有銀出揭啟者:“本總銀行設在西洋理斯波阿京都,實備資本銀拾貳兆萬厘士,現分設在澳門南灣總督衙門左鄰,專做按揭生意。如貴客有貴重物業或有殷實字號擔保,欲揭銀者請移玉至本行辦房,與買辦葉幹周面商便妥,或至下環昆泰魚欄與葉瑞初面議均合。此布。一千九百零五年七月十七號,西洋銀行總理人高士打謹啟。”[4] 葉幹周在澳門擁有多處物業:大三巴街五間、葉家圍六間、關前後街一間、大鵬巷一間、如意巷七間、河邊新街11間。 宣統二年(1910),葉幹周、盧廉若每人裝有二部住戶電話,當時的澳門總督也未能如此“牛”氣沖天。[5] 宣統三年(1911)四月,葉幹周生意失敗,物業被拍賣抵債,估價銀43800元。[1] [1]林廣志:《晚清時期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廣州:暨南大學,2006,第142頁。 [2]婁勝華:《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第44-45頁。 [3]珠海市委宣傳部、澳門基金會、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編:《珠海、澳門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第185-190頁。 [4]湯開建等主編:《鴉片戰爭後澳門社會生活記實:近代報刊澳門資料選粹》,廣州:花城出版社,2001,第213頁。 [5]婁勝華:《二十世紀之交的澳門社會變遷與結社轉型》,載《華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版)》,2011第1期,第28-33頁。
葉幹周
葉侶珊,澳門著名買辦、富商。 葉侶珊是澳門買辦商人,父子同是行走省澳的江通輪船的代理人。葉侶珊又是輪船招商局的股東。[1]1896年3月,葉侶珊和鄭觀應、鄺平浦等人乘船赴梧州勘察商務。1907年,葉侶珊出任鏡湖醫院值理。[2]他作為納稅大戶,被選入澳門理商局。[3] 1900年1月28日晨,盛宣懷從北京密電上海的鄭觀應等說,經元善電奏使慈禧震怒,恐有不測,並囑經元善家屬親戚,力勸經元善“辭差遠離”。1月29日,經元善乘英公司輪船南行,在鄭觀應的妥善安排下,2月7日順利地到達澳門,把鄭觀應的介紹信交給何廷光。何廷光等保皇會人士熱情接待經元善,勸他安心在澳門休息。當時經元善情緒低落,想向清政府投誠。 何廷光找到澳門招商分局的葉侶珊商量對策。鄭觀應在港澳等地號召華商參與官商合辦的洋務企業時,葉侶珊和潘飛聲等都是輪船招商局的股東,與鄭觀應有交情,鄭觀應托葉侶珊好好照顧經元善。 何廷光約葉侶珊共同做說服工作,一起探望經元善,發現他的思想動搖,情況非常危險。何廷光急忙勸阻他說:“你好不容易來到澳門,這樣豈不辜負了鄭觀應先生的一片苦心?”何廷光反覆勸說,但經元善仍固執己見,不改變向清政府投誠的意向,擬在2月24日離開澳門,回上海向兩江總督投誠。何廷光等人非常著急。 2月23日,葉侶珊會見經元善,道歉說自己沒有按老朋友的囑託照顧好經先生,是否可以“少緩行期”?經元善見葉侶珊言辭懇切,聽從了他的勸告,推遲離開澳門。何廷光得知此事非常高興,不料2月25日,經元善被澳葡當局逮捕。經元善覺得其中必有奧妙。[4] 1900年底,經過里斯本高級法庭覆核,葡萄牙政府確認經元善是政治犯。1901年春,澳門當局將經元善釋放,並給予政治避難權。[3] 澳門東方斜巷舊稱監牢斜巷,是澳門古老街道之一,收錄於1869年7月26日《澳葡政府憲報》公佈的澳門街道名錄中,位於澳門議事亭大樓(今民政總署大樓)西側,全長129米,寬四至七米。1945年東方大戲院在附近落成,因為監牢斜巷名稱不雅,澳葡政府借戲院名稱,更名為東方斜巷。 1875至1908年,監牢斜巷設立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關愛機構之一、收容流浪狗的市政狗房。在東方大戲院開業之前,澳門最早的電影院域多利戲院於1910年1月8日在東方斜巷開幕。一些富裕的華人曾在此巷居住,當年葉侶珊是該巷居民。[3] [1]林廣志:《晚清澳門華商的崛起及其社會地位的變化》,載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主編:《澳門史新編》(第一冊),澳門:澳門基金會,2009,第248頁。 [2]林廣志:《晚清時期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廣州:暨南大學,2006,第210頁。 [3]《東方斜巷》,載“澳門街道網",2013年8月20日,http://macaostreets.iacm.gov.mo/c/parish2/detail.aspx?id=4209e123-7b4b-42eb-a168-f094e971b6。 [4]華友根:《經元善逋逃澳門及其改良主義思想》,載“上虞圖書館"網,2012年12月20日,http://www.sylib.com/symr/bd_show.asp?id=199。
葉侶珊
人物: | 鄭伯昭,1861-1951 |
時間: | 清後期(1845-1911年) |
1861年 | |
建國之後(1949-1999年) | |
1951年 | |
地點: | 中國--廣東--中山 |
關鍵字: | 商人 |
買辦 | |
英美煙草公司 | |
永泰和煙草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 黎細玲編︰《香山人物傳略4》,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317-319頁。ISBN978-7-5034-5235-2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i0000651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