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左二為黃慶鏘。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20
圖中左二為黃慶鏘。
更新日期:2019/11/20
一本1985年出版的書,震動了全球文博界,挽救了一個行業,改變了一個人甚至無數人的命運,成為了一間陳列館的鎮館之寶。鑄就這部經典的編者,就是澳門著名學者──黃天。
願一心報國不負炎黃 求終生立言無悔蒼天──黃天
翁達智探索的魔術世界與一般定義的魔術表演不同。他認為魔術師不應只著重表演純熟的技巧以博取觀眾的掌聲,“變魔術使用的技法都一樣,差別只是誰的技術更勝一籌。而我認為創作和演繹能打動人心的魔術,才算得上是藝術。”魔術表演是藝術表演這個信念,在少年翁達智的心裡萌芽。他發現的不是一片星空,而是一個宇宙。
魔術大師的文學夢──翁達智
初見張澤珣,她仿佛一卷徐徐展開的古卷,散發著歲月沉澱的溫潤與從容;她語速舒緩,字字斟酌,仿佛在思索世間最熨貼的表達。張澤珣是中國著名泥人彩塑藝術世家“泥人張”第五代嫡系傳承人。天津大作家馮驥才曾這樣描寫“泥人張”:“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 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馮驥才筆下的“泥人張”,正是張澤珣的高祖張明山。
一路繁花──張澤珣
在澳門氹仔金光大道的璀璨霓虹中,金沙中國總裁王英偉博士的身影常穿梭於藝術展覽的開幕剪綵、戲劇演出的後台探班,或是青年藝術家的交流沙龍。這位曾執掌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跨界領袖,自投身澳門綜合度假村行業以來,以“文化賦能城市”爲使命,將企業戰略與城市文化發展深度綁定,助力澳門從“博彩之都”向“多元文化之都”轉型。他的足跡不僅鐫刻在澳門的藝術地標中,更通過一場場展覽、一次次合作,向世界傳遞著中華文化的深邃魅力。
與澳門共舞的文化築夢者──王英偉
在紅樹林餐廳我第一次和陳樹榮面對面聊天,過往在電視上看他身影較多。我們坐下,他說他經常在這裡和朋友聊天,一聊就是一下午。四個小時的採訪幾乎都是他在說話,絲毫不顯老態。
報人修養 學者精神——專訪陳樹榮
如今的林發欽已是碩果累累,但他的內心依舊有一份不安與渴望。那是一種學術人特有的時間焦慮,是對自我永不滿足的追問:何時能以更深的見地、更廣的視野、更大的影響力,將個人的智慧與感悟鐫刻於世?在這平等而又無情的時間面前,他唯有不斷地自我勉勵:時光易逝,歲月不待人,切莫讓年華蹉跎。
澳門鄉土教育的守望者──林發欽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