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音樂是一種跨越國界、種族文化,直抵心靈的人類共通語言,在文化國際傳播和人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是中葡建交45周年、澳門回歸25周年,澳門鋼琴演奏家與指揮家蔡崇力在波爾圖舉行的一場紀念中葡友誼音樂會上,分別指揮與彈奏了多首澳門音樂作品,以音樂築起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樑,為海外觀眾帶來了極致的聽覺享受。
音樂藝術交流互鑒──蔡崇力
2024年11月4日,澳門文化中心內鑼鼓鏗鏘,笛聲悠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教科儀音樂會在此盛演。樂音清雅,韻律綿長,宛如天地間和諧之化身,展現出道法之深邃與玄妙。作為澳門道教科儀音樂的第四代傳人吳炳鋕先生每年都會精心籌辦這樣的道教科儀音樂會,既是為了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延續先賢的智慧,更是對這份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自信與堅守。
音傳千古──吳炳鋕
戴定澄1957年出生於上海,為家中的幼子。由於父親及兄姐都喜愛音樂,八歲由善奏多種中西樂器的二哥啓蒙,九歲後開始隨音樂導師學習。由於充滿對音樂熱誠和情感,琴藝日增,中學時在合唱團擔任鍵盤伴奏,受到指揮家老師最初的音樂理論知識教導,也開始萌生以音樂為學習目標的志向
學術清風──戴定澄
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周游策劃推出大型大提琴室內樂作品《澳門意象》,將澳門風土人情、歷史人文譜寫成一曲時代讚歌。他表示,《澳門意象》透過大提琴這一特殊的藝術表演形式,向世界呈現澳門與眾不同的“小而美”,深情講述著澳門故事。
大音希聲 弦歌不輟──周游
許健華自小師從譚植雄老師學習小提琴,後進入澳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跟隨鄭震邦、鄭偉玲老師,並成為於1983年成立的澳門室樂團首批成員,其後進入於1982年成立的澳門文化學會(現文化局)工作,全職投入政府屬下該團行政管理和藝術教育推廣工作。1997年與汪加、梁健行創立澳門青年交響樂團,擔任協會理事長至今。
用專業與熱忱,引領樂團走向世界舞台──許健華
生於澳門、長於澳門,李鴻燦的身上多少留下了中西合璧的烙印。徜徉在經典音樂中,他很自然地在東西兩種不同文化之間切換,用自己對音樂的樸素理解,去詮釋作品背後豐富的內涵。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李鴻燦一路走來既孤獨又興奮。
音樂要有新發展──李鴻燦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5年-1941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福隆新街(Rua da Felicidade) | |
關鍵字: | 音樂 |
揚琴 | |
曲藝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92頁。ISBN 99937-29-26-4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203x2963, 35.64MB |
登錄號碼: | p0000092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