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茶文化館位於荷蘭園大馬路盧廉若公園內,於2005年6月1日正式開幕,建造費600多萬澳門元,是澳門首座以茶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有謂:“茶源於中國而傳遍世界”,遠於17世紀初,當澳門成為中國面向西方出口茶葉最重要的轉口港、在中國茶葉傳播及貿易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時,中國茶文化亦伴隨着茶葉貿易而傳播於西方世界,並與當地文化融合,展現出新的世界茶文化格局。作為近代茶葉走向世界的窗戶,澳門建茶文化館可謂相得益彰。

整座茶文化館原為娛園(澳門商人盧九的長子盧廉若按蘇州名園風格構築之園林)的一部分,後由著名建築師馬若龍統籌設計,以原西式建築的面貌為意念作重建,帶有強烈葡萄牙特色的外觀風格,配上中國色彩的瓦片屋頂,設計中西合璧,既與該區的葡式建築相配合,又與盧廉若公園內的蘇州園林景色互相輝映,猶如澳門在歷史上所擔當的中西文化交流角色。

澳門茶文化館總建築面積為1,076平方米,共分3層。主要展覽廳設在1樓,曾舉辦了“中國歷代茶具展”、“近代茶樓、茶莊風情展”、“清朝茶具文物展”、“茶葉知識普及展”及“茶馬古道風情展”等專題展覽。2樓曾與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合作組織“名琴名茶共賞會”,邀得古琴大師李祥霆先生撥弄距今1,200多年歷史的唐朝古琴“九霄環佩”,而由中國普洱茶學會創會會長、普洱茶專家鄧時海先生為市民介紹品茗藝術。現在2樓經改動後中央設有中式廳堂,右方近窗處劃為臨時展區,如2007年為慶祝澳門茶文化館建館兩週年,與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合作組織了“澳門在茶文化傳播與發展中的角色研討會”,邀得兩岸四地20多位學者蒞臨參與,同日亦在盧廉若公園內進行盧園茶會活動,包括茶道裝置藝術展等,場面熱鬧盛大。現在館內藏有19世紀的茶畫、廣彩外銷茶壺以及澳門舊日茶樓、茶莊等物品。

在展現澳門茶文化以至中西方的茶情風貌之餘,該館亦組織培訓(如組織博物館學生研究員活動)、講座(如“鏡海茶香”)和研究(如“中國清代茶葉對外貿易”、“澳門茶葉運輸貿易史料”),以期充分推廣澳門本土及中國的茶文化。而近年每月均會定期舉辦的茶會活動,更為市民大眾提供了認識茶的途徑,其中“和風茶緣茶會系列活動”、“大眾品茗活動”等,由介紹茶葉的品質特徵到如何透過茶葉的外形、色澤和茶湯來辨別其優劣,並讓市民品嚐不同茶葉的馥郁清香。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