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珠海香山楊梅斜村(今屬珠海)人。陳芳之孫。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前夕返回香山,以家鄉居屋作為同盟會聯絡點與軍械存放處,策劃反清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於11月在澳門參與組織發動前山新軍起義,光復香山。辛亥革命後,任首任香山縣知事兼警察局長。二次革命失敗後被免職,遷居澳門。1922年復任香山縣縣長。1931年任香山縣公安局長。
陳永安,1885-1937
又名鵬超。廣東新寧(今台山)人。早年赴新加坡經商。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與林君復組織同盟會澳門支部,任副會長兼秘書,並主辦澳門濠鏡閲書報社。1911年與李天德等在香港創辦《民生叢報》,並參加黃花崗之役籌款工作。武昌起義後,參與策動香山縣前山新軍起義和香山縣政府反正。廣東光復後,任省臨時參議會議員、都督府樞密部參謀。1912年任茂名縣(今高州)知縣。二次革命後,曾隨朱執信從事反袁討龍(濟光)活動,並在澳門教私塾六年。1918年任台山沙捐兼清佃局總辦、台山金屬團務總局局長等。1926年後,創辦香港愛群人壽保險公司、太和醫院、廣州愛群酒店等。抗日戰爭時期,寓居澳門、香港。1953年在香港病逝。著有《愛竹齋詩鈔》、《愛竹齋全集》等。
陳卓平,1877-1953
生於葡萄牙。1939年起定居澳門。在澳門中學畢業,並服兵役。1943-1976年在澳門擔任公職,1966-1974年任澳門市政廳廳長及諮詢會官委委員;1976-1980年出任諮詢會間選委員。澳門電力公司行政委員會創會人及首屆主席。曾任澳門消費者委員會主席及在公職推行使用中文委員會主席、法律翻譯辦公室顧問及律師高等委員會成員、澳門語言狀況關注委員會成員、澳門大學校董會成員、澳門司法委員會成員及澳門基金會信託委員會成員、澳門扶輪社社長、促進學會主席、仁慈堂值理會主席、葡萄牙紅十字會澳門辦事處負責人及澳門俱樂部大會主席等工作;1987年起為澳門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1976年任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秘書長,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基金會委員。早年在澳門地區參與籌辦土生葡人的聚會,是第二屆土生社群聚會籌委會主席,1980-1984年出任第一屆立法會直選議員。1996年成為第六屆立法會官委議員。特區成立後委任為法官委員會委員。曾獲多項榮譽勳章和榮銜,包括葡萄牙殷皇子紳士勳章、葡萄牙公職軍官勳章、澳門政府頒授體育英勇勳章及體育功績勳章、葡萄牙紅十字會榮譽勳章。2003年4月因交通事故喪生。
歐若堅(Joaquim Morais Alves),1924-2003
英國上議院議員、勳爵、皇家海軍大校。1833年代替東印度公司派出的大班,被任命為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處理英國商人在廣州的各項事務。1834年7月15日到澳門,提出以武力佔領香港的主張。7月25日擅自進入廣州,要面見兩廣總督盧坤。由於違反慣例,盧坤令行商勸他返回澳門。律勞卑態度傲慢,斷然拒絕,導致中英貿易中止、廣州至澳門交通被封鎖。9月5日律勞卑要求停泊虎門的兩艘英艦闖入黃埔,以威脅中國改變既定政策。盧坤調集大軍據險設防並斷絕英國商行的糧食供應,以懲戒其踐踏中國法律、砲轟城寨、軍艦擅闖珠江之罪,限期派人要把他押回澳門。時人稱此事件為“律勞卑戰爭”或“律勞卑的失敗”。律勞卑被迫於21日在清廷恢復貿易的條件下率領軍艦退回澳門。10月因患瘧疾死於澳門。
律勞卑(William John Napier),1786-1834
又名國芬。廣東香山楊梅斜村(今屬珠海)人。早年隨叔父赴美國夏威夷經商。1870年創辦芳植記公司,從事甘蔗種植和製糖業,後漸發迹為夏威夷巨富,成為早期的華僑“百萬富翁”,被譽為“商界王子”,並成為夏威夷國王駙馬。1878年後,曾任夏威夷政府樞密院顧問、華人商董、中國駐夏威夷領事。1882年辭職。1890年變賣資產60萬美元,返香港、澳門投資火輪業和酒店業,定居澳門。首先引進汽車來澳門,出資捐建從關閘往前山的七公里長的寬敞石板路,並在家鄉創辦學校和其他慈善事業。1906年在澳門病逝。
陳芳,1825-1906
河北省人。1962年6月移居澳門。先後畢業於東北陸軍講武堂第十期、陸軍大學兵學研究院、南京陸軍大學第十一期、重慶國防研究院第一期。曾任北平惠中中學董事長;陸軍大學少將兵學教官,陸軍大學編譯處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高級參謀,兼中央設計局專門委員;第十一戰區參謀長,第十一戰區華北受降區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聯合勤務總司令部中將參謀長,兼國防實踐研究院軍事講座。曾任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
呂文貞,1909-1995
廣東雲浮人,生於澳門。力新鞋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精美製衣廠有限公司董事長、佳美製衣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新美時製衣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怡富置業公司董事長、澳門廠商聯合會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澳門梁族聯誼會永遠會長、澳門同善堂值理。曾任澳門政府諮詢會委員,澳門政府經濟委員會副主席,澳門社會保障基金行政委員,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董事,全國工商聯執委,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第七、八屆政協委員。1982年獲澳督頒授的工商業榮譽勳章。2003年病逝美國。
梁宋,1931-2003
字蘋庵,一號任肩。廣東順德人。1902年被聘為香港《中國日報》副刊主筆,宣傳革命。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冬赴日本留學,曾與盧信等人在東京創辦《大江月報》。1909年回國,常為香港《中國時報》和廣州《平民日報》撰文。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聘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稽勳局審議員。二次革命失敗後,棄職回鄉,不問政事。曾主持上海精武體育會。1930年任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委員。1938年曾組織民團抵抗日軍攻佔廣州。失敗後避居澳門,創辦獨特的手抄本抗日救亡愛國文藝雜誌—─《淹留》半月刊。每期出版數量甚少。為居港教育家蔡元培甚為讚賞,每期購幾份,以示支持。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1942年從澳門遷居廣東曲江,又曾創刊《予心》。1943年4月在韶關病故。
廖平子,1880-1943
革命烈士。原名國俊,又名振,號點農。廣東新會潮蓮鄉(今屬江門)人。早年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1925年考入嶺南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嶺南大學組織工人罷工。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在香港、上海等地從事地下鬥爭工作。1930年在香港組織交通站;同年與嶺南大學同學廖夢醒(廖承志姐姐)結婚。1934年在上海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1937年出獄後被派往華南淪陷區工作。1941年底香港淪陷,隨後到澳門一年多,做情報工作,並與母親在澳門一起生活。1943年至重慶,任《新華日報》記者兼編輯、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秘書。1945年10月8日在送柳亞子回沙坪壩住宅後返回途中,被國民黨士兵槍擊誤殺犧牲。
李少石,1906-1945
人物: | 孫中山,1866-1925 |
吳節薇,1868-1959 | |
法蘭西斯科.飛南第(Fernandes, Francisco Hermenegildo),1863-1923 | |
盧廉若,1878-1927 | |
孫娫,1894-1913 | |
地點: | 澳門半島--望德堂區 |
盧廉若公園 | |
關鍵字: | 鏡海叢報 |
資料來源: |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 MNL.09.05.F |
典藏單位: | 澳門檔案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檔案館 |
權限範圍: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轄下 |
澳門檔案館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資料類型: | 圖片 |
照片 | |
合照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2000x1387, 2.65MB |
登錄號碼: | p0004345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