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警魂,香山縣隆都(今屬中山市大涌鎮)安堂村人,生於華僑家庭。同盟會澳門總支部創辦人、香山縣長。安堂第19代傳孫。[1] 警魂20歲時,進入廣東講武堂讀書,肄業後與楊鶴齡、陳少白等交往,以辦理鹽務為掩護,開展革命工作。 1907年,警魂追隨孫中山革命,在廣西鎮南關(今友誼關)與清軍作戰七晝夜,因革命軍寡不敵眾,敗退入越南境內。 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警魂參與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逃到澳門。之後,孫中山電告警魂前往河內,委託他負責南方統籌部澳門總支部工作,招集加盟同志策動革命。於是,警魂和劉思復、林君復、鄭彼岸、林了儂等人聯絡,策動駐香山前山的新軍反正。 1911年8月,中國同盟會南方統籌總支部在澳門南灣街41號召開緊急會議,根據孫中山的指示,決定策動香山起義。警魂和林君復、鄭彼岸、莫紀彭等參加會議。會議為起義制訂出周密的行動計劃,編制聯絡暗號“從哪裡來?”、“中國人”、“甚麼業?”、“辦中國事”。[2] 香山光復後,警魂和任鶴年等指揮香軍進軍廣州,成為最早進入廣州的一支起義隊伍。 民國成立後不久,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警魂轉往香港經商。 1916年4月,警魂回到香山領導民軍討伐軍閥龍濟光,在石岐西郊與駐縣的濟軍激戰,迫使濟軍撤離石岐。縣知事藍和光離開香山,民軍勝利開入縣城。 1924年8月,警魂擔任香山縣長,同年12月去職。 1925年,警魂擔任中山縣沙田自衛總局長時,受帝國主義分子指使,破壞省港大罷工。10月28日糾集團隊攻入石岐,縣長黃居素逃走,他再任縣長。11月13日,黃居素回縣復任縣長後,他前往香港經商。[3] 1941年,香港淪陷後,日軍威迫警魂當日軍傀儡,但他堅強不屈,輾轉奔赴韶關。抗日勝利後,警魂擔任中國革命同盟會常務委員、廣州市中山同鄉會理事長。[1] [1]《香山起義裡的大涌安堂》,載《中山僑刊》,第100期,第36-37版,2012年6月1日。 [2]《香山起義紀實(一)》,載《中山僑刊》,第92期,第24-25版,2011年2月1日。 [3]《林警魂》,載“百度百科"網,2012年11月28日,http://baike.baidu.com/view/1543733.htm。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