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戲票時,在圖上指出座位。售出票後,則用筆劃去相應的座位。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5/05/28
買戲票時,在圖上指出座位。售出票後,則用筆劃去相應的座位。
更新日期:2025/05/28
民國四年(1915年1月1日─1915年12月31日),澳門域多利電影公司在營地街開辦第二間域多利影院,該建築為石磚砌造。幾年後,影院拆毀。其中1919─1921年,影院由黃.菲利蒲(Filipe Hung)接管經營,至1922年3月3日,又由另外一間新公司接管經營。飛歷奇(Henrique de Senna Fernandes):《澳門電影歷史“默片時代”》,載《文化雜誌》第17期,1993年。按黃.菲利蒲,當即澳門商人黃家駒之葡文名,黃家駒與其弟黃家聰為澳門著名電影商,當時全澳7間電影院兄弟二人佔有3間,分別為南京、平安與國華。
澳門域多利電影公司開辦第二間影院
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月1日-1934年12月31日)7月1日,域多利影院因設備陳舊,缺乏衛生條件,不斷遭到輿論界的攻擊,遂關閉歇業。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2—1936)》,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域多利影院關閉歇業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9月17日,澳門政府批准,華商古嘉南捷成影畫戲院在白眼塘前地(Largo da Caldeira)的官地上興建一大棚,用於放映電影,並向政府繳納租金,為期一年。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263號卷宗,第S-L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70頁;陳麗蓮:《澳門影業百年回顧》,第10頁。其依據為1916年捷成影畫戲院東主古嘉南給澳門政府稟紙。
白眼塘前地興建大棚放映電影
途經氹仔舊城區客商街與地堡街交界處,仍然見到結業多年的海寶戲院。海寶戲院於一九六二年在嘉妹前地建成,其建築前座大堂三層高,後座為高大的平房堂座,面積不大,設有三百多座位,是離島唯一的戲院,在舊城區顯得較為突出。當年放映的電影,多是白燕、張活游、黄曼梨等明星主演的港產粵語片。其時,氹仔炮竹業興旺,與澳門交通不便(尚未興建澳氹大橋),又缺少文娛節目,居民生活餘暇,每多看電影,故海寶戲院便成為當地居民消遣的娛樂場所。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本澳戲院業開始衰落,先後有多間戲院陸續結業,而海寶戲院亦於一九七二年停業。不過,自從澳氹大橋通車後,兩地交通方便,即使離島沒有戲院,居民想看電影,乘車來澳也很便捷。海寶戲院開設前,記得氹仔告利雅施利華街也曾有全義戲棚,建築設備簡陋,放映機與堂座中隔一條街,放映時如果下雨,光束透過雨點直射到銀幕上,除影片影像外,還增添雨絲的黑影,花斑斑的,那時我們呼之為“過街電影”。雖然戲院設施落後,但當地居民也不大計較,仍會入場觀看。海寶戲院結業,大門深鎖,院內設備及座椅早已搬走。聽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間,曾有商人擬將之改設製衣廠,因當地水電不足,致計劃擱置;又有建築商擬將之拆建成五層高住宅,因有關方面規限興建三層高樓房,不合化算,計劃又告吹。
氹仔兩家戲院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