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到1975年底。部份駐軍留下,轉入保安部隊工作,其餘撤走。1975年12月31日,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在嘉思欄兵營舉行了告別儀式。
圖為列隊行經板樟堂前地前往議事亭前地參加檢閱遊行的軍人,圖中可窺見柯麟醫師的招牌。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到1975年底。部份駐軍留下,轉入保安部隊工作,其餘撤走。1975年12月31日,葡國在澳門的駐軍在嘉思欄兵營舉行了告別儀式。
圖為列隊行經板樟堂前地前往議事亭前地參加檢閱遊行的軍人,圖中可窺見柯麟醫師的招牌。
更新日期:2019/11/18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1月25日─1763年2月12日)1月8日,瑞士遇難商人雪兒滿等135人分搭瑞士商船回國。先是,瑞士商船一艘在陸豐縣白石礁被颱風擊碎,溺死3人,121人在陸豐甲子港登岸,尚有17名漂至澳門,在南環上岸,獲救者共138人。除阿兒木已於1761年11月12日附搭澳門月旺•疏夏(João de Sousa Magalhães)第十號額船先行回國,哈哩、色綠(Senna)2人於1763年1月22日後回國外,其餘135人均於當日回國。《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1冊《兩廣總督蘇昌題報清乾隆二十六年分發遣難番歸國日期本》,第365—366頁;《廣東巡撫明山題報清乾隆二十七年分發遣難番歸國日期本》,第370頁。
瑞士遇難商人分搭瑞士商船回國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8月20日,氹仔遠離市鎮,海盜襲擊,小偷搶劫頻頻發生。應當地居民和船民的要求,賈多素總督下令派兵進駐氹仔。此後,路環島又成為海盜庇護地。為保護氹仔,在此地設立了一哨所。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09頁。
澳督賈多素總督下令派兵進駐氹仔
咸豐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9月29日,澳督吉馬良士頒佈訓令正式組建街市巡捕。先是,澳門華商龐阿容(Aiong-Pang)私人僱聘了一批歐洲人組成一支類似中國看更守夜的小衛隊。葡商先拿.飛南第(Bernardino de Senna Fernandes)與部分華商共同協力又增加了這支衛隊的實力,以便兼顧保護各家之財產。在此基礎上,他們向政府申請給予這支衛隊的合法地位。於是,澳督於本日頒令批准了他們的申請正式組建集市巡捕,並由當時的50人增至100人。Eduardo A. Veloso e Matos, Forças de Segurança de Macau, p. 41; 文德泉(Manuel Teixeira):《阿爾諾索伯爵筆下的澳門》,載《文化雜誌》第7—8期,1989年。
澳督吉馬良士頒佈訓令正式組建街市巡捕
咸豐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7月21日晚間,澳門炮兵營和澳門民團不聽從澳督吉馬良士的指揮,發生嘩變。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19頁。
澳門炮兵營和澳門民團發生嘩變
乾隆十七年(1752年2月15日-1753年2月2日)1月19日,若瑟.席爾瓦(José da Silva)神父請求議事會下令在聖安東尼堂(花王堂)附近建造一座堡壘。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45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458.
若瑟.席爾瓦神父請求建造堡壘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2月2日─1555年1月22日)11月5日,徐銓等誘倭市南澳,複行日本,因風逆回,遂犯廣東潮州 之柘林,東哨指揮黑孟陽率舟師將其殲滅,生擒賊首方四溪、夷目吒過羅等135名,斬首39級,其賊首徐碧溪等沉海死。 《明世宗實錄》卷415,嘉靖三十三年十月戊寅。
徐銓等誘倭市南澳
嘉靖二年(1523年1月17日─1524年2月3日)據若奧•巴羅斯(João Barros)記載,在本年,葡萄牙人多明戈斯•塞薩斯(Damingos de Seixas)前往暹羅丹那沙林(Tenasserim,今緬甸德林達依)採購食物時,與另外16名葡萄牙人一起被暹羅國王軍隊捕捉,國王見他們熟悉火炮,便將他們編入暹羅軍隊。這些葡萄牙人曾多次參加暹羅與鄰國的戰爭,多明戈斯•塞薩斯甚至擔任王室部隊的高層指揮官,手下有30000名步兵,5000名騎兵,每年有18000克魯紮多的俸祿。Calouste Gulbenkian Foundation, Thailand and Portugal, 470 Years of Friendships, p. 44,費爾南•平托(Fernão Mendes Pinto):《遠遊記》第183章,第564──567頁;參見湯開建、田渝:《16──17世紀在暹羅的葡萄牙人》,載《世界民族》2005年第3期。
多明戈斯•塞薩斯前往暹羅丹那沙林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40年代 | |
地點: | 澳門半島--大堂區 |
板樟堂前地 | |
關鍵字: | 軍隊 |
軍人 | |
軍服 | |
槍械 |
資料來源: | 利冠棉、林發欽:《19-20世紀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歷史教育學會,2008, 第225頁。精裝ISBN 978-99937-927-1-0;平裝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
權限範圍: | 利冠棉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門--澳門軍事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圖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1632x1026, 12.16MB |
登錄號碼: | p0007349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