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二年(1886年2月4日─1887年1月23日)5月3日,澳門主教明德祿同意將青洲部分以1200兩年金租與英人青洲水泥有限公司(Green Island Cement Company)。7日,聖若瑟修院與青洲水泥有限公司香港法律代辦伊文斯(Creasy Ewens)簽訂合約。四天后澳門政府把在青洲建立上述工廠的許可證交給了伊文斯。[1]由英國商人向聖若瑟神學院租地建立的水泥廠於本年在青洲投產,附帶生產磚瓦石灰。[2]程佐衡《勘地十說》稱: 

(青洲)山南麓,英洋灰泥公司新建粉紅色洋房二所,淡黃色窯房一所,黃黑色磚砌高方煙囪一座。山西及北,小屋數處,為工人居住。聞去年(1886)三月始向葡人承租,每年納洋蚨一千五百元,約以五十年為期。居山總辦灰泥者為蔡清石,澳門人。山東西各有一井汲淡水,供飲饌。衡在香港時,即聞同船唐姓者說,葡人初尚不敢公然盜典,自開英葡協辦洋藥之議,葡遂誇傳澳門附近一帶將來皆為葡有,遂與公司狼狽為奸。山東南隅大石上,新鑿方局數尺,尚未雕字,聞俟中葡和約定後,便擬鐫為鐵券矣。山東北破碎數十丈,露出紅土,據土人雲,系灰泥公司建造房屋所掘,山邊開鑿石條,丁丁之聲不絕於耳。衡假風水之說,扣之蔡清石,乃於山西叢莽中輾轉覓得容氏祖墓四棺,皆咸豐己卯重修。據蔡雲,即副陳荔秋使美之容閎祖墳,春秋祭掃者,現居南屏鄉沙尾村。然山有窯基,代石挖土,終日煆煉,恐礙民墳。中國以重民為心,官地近民墳者,尚不忍出此,況盜非其有而典之。[3] 

澳門青洲英泥廠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家水泥廠,水泥品質極優,其所制“砵侖”號士敏(Cement)土馳名於東方各地,凡有建築偉大工程如船塢、水塘、港口、工廠、炮壘、政府機關、道路等莫不用之。青洲水泥系用澳門之泥、英德縣之灰石合煉而成,其水泥品質可與英國名牌水泥媲美,產品除本地使用外,還輸往中國內地和帝汶。[4]

[1]Green Land(Ilha Verde)Cement: Hong Kong's Key Industry had its Beginning at Macao, By J.M.Braga. The Macao Review, February, 1930, p.2. 關於青洲水泥廠創辦者,最早應是華商餘瑞雲,據《轉呈香山縣邑紳稟》稱:“光緒八九年間,商人余瑞雲擬於青洲地方倡辦紅毛泥公司,成立後辦理未善,複頂與美商旗昌洋行。”(見靳智輯《澳門界務交涉史料選編》,載《近代史資料》第89號,1996年)光緒十五年(1889)唐廷樞給李鴻章的稟帖亦稱:“嗣於光緒十二年冬間,請假回粵,路經澳門,知有餘姓友人合資十萬元,開辦細棉土廠,詢其所用物料,系用澳門之泥、英德縣之灰石合煉。去年購存澳門廠所制細棉土一桶,經送天津軍械局試用,作錠秤核,其力之堅,不亞英國希敦字型大小佳土。再查澳門細棉土廠,資本十萬元久已用罄,其廠現已停工,現聞香港有人複行招股接辦。”(見梅士敏《中國水泥工業百年,第一家是本澳青洲》,載《澳門日報》1986年12月14日)可知青洲英泥廠創辦時間應在1882—1883年,創辦最初是華商餘瑞雲,創辦資本為10萬元。到1886年資本用盡,後賣給美商旗昌洋行,因旗昌洋行1891年後易主,主要是英商參股,故施白蒂稱英國商人建水泥廠。1886年作為外國人正式創建青洲水泥廠的時間,1922年《澳門年鑒》上刊登該公司出產“翡翠牌”英泥廣告,其商標注明:“工廠:青洲、澳門、一八八六年建立。”這裡省去了華商餘瑞雲創建之原始階段。

[2]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47頁;金國平、吳志良:《青洲滄桑》,載《鏡海飄渺》,第453頁。

[3]《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幕客程佐衡著(勘地十說)》,第337頁。

[4]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編:《啟新洋灰公司史料》,第20頁;王燕謀:《中國水泥發展史》,第38頁;1932年《澳門指南》,第395頁;梅士敏:《中國水泥工業百年,第一家是本澳青洲》,載《澳門日報》1986年12月14日。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