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權傾覆後,特別是南明福王政權瓦解後,大批漢民族志士不願做滿清異族王朝的順民,寧願遠離家鄉,飄流海外,澳門就是他們出亡海外的孔道之一。從1645年(清順治二年)起,漢族人民入居澳門形成高潮。這一年,澳門人口4萬餘人中漢人約佔4萬人,其中大多數都在此候船出洋。

1665年(清康熙四年)底,約有3000名漢人,內有750名乘坐7艘葡萄牙船經印尼到印度。至於漂流到東南亞及南洋者更無法計算。另外還有一批漢民族的愛國志士也在這一時期旅居澳門,如屈大均、陳恭尹、張穆、何絳、陶潢等。用袈裟、禪杖來作偽裝的大法和尚,亦於此時將望廈觀音堂擴建為規模更大的普濟禪院,作為志士聚義之地。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