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韶,又名歐越樵,字笑杏,原籍廣東順德(今屬佛山市順德區)。民國政要、大學教授。 先祖歐必先遷到廣西思恩(1951年8月思恩縣與宜北縣合併成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城居住。陽韶自幼苦讀詩書,1898年維新變法後,考入省立法政專科學校讀書。 陽韶畢業後,擔任思恩兩等小學教員。1912年3月,他擔任廣東西江籌賑委員,1914年12月至1918年1月,先後任職於瀋陽、遼寧地方法院,又任廣東汕頭、順德地方法院民庭推事、監督推事。 1921年11月,馬君武任命陽韶為天河縣(1952年8月併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知事。 1922年12月在廣州市擔任軍需總監科長。因陳炯明叛變孫中山,提出粵人治粵的口號,陽韶離開廣東。 1926年4月,陽韶擔任梧州榷運局科長;1928年1月任梧州勞工學藝院院長;1930年5月任富川縣縣長。 1931年1月,陽韶擔任鍾山縣縣長兼民團司令。任職期間,他參加第一部《鍾山縣志》改寫和付印工作;興建體育場、圖書館;將“水月庵”改為“水口公園”;在縣城東西樂街建菜市。[1] 1932年7月至1933年3月,陽韶擔任瓊州(今海南省)澄邁縣縣長。[2] 1934年9月,陽韶離職,隨友人回到廣州任職。抗戰爆發後不久,他返回廣西。當時陽韶已近60歲,自感浮沉宦海30多年,興味索然,辭官回歸故里,兩袖清風,安居舊屋。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多次請他到廣西省城工作,他都婉言謝絕。 1940年1月,在地方人士的公推下,陽韶擔任縣臨時參議會議長一年。1942年1月後,他到思恩縣國中任教。[1] 陽韶為人誠實謙讓,早年在廣州西關創辦弘毅中學,之後擔任廣東鐵路專門學校、廣州法學院、國民大學、華僑大學、中山大學等院校教授。 1920年秋,時值陳炯明率粵軍回粵,驅逐桂系粵督莫榮新,粵、桂戰爭爆發,陽韶第一次前往澳門。1949年後,陽韶寓居澳門,歷任華僑大學、聖若瑟、聖羅撒等校教師;1959年秋赴港,擔任聯合書院教授。[3] 新中國成立後,陽韶被選為思恩縣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帝侵略委員會副主任、環江縣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 1962年5月,陽韶病故,終年81歲。[1] 歐陽韶著有《聽蟬吟室詩詞》。 現今,廣西鍾山水口公園存有歐陽韶的一副對聯: 水口闢公園頻攜琴鶴來遊學得疏慵同俗吏, 濤聲喧夜月應有潭龍驚起好乘佳興作詩人。[4] 現錄歐陽韶的詩兩首: 《初抵馬交感賦》[3][5](作於1920年) 醉倚紅樓首獨搔[6],又隨梁燕並辭巢。[7] 西風樽俎誇鱸膾[8],南國江山極馬交。 劫外有村容賃廡[9],人間何世感懸匏?[10] 慣從月落潮平後,海角遙聞嘯夜蛟。[11] 《新秋》[12] 秋入山城冷尚微,窗桐葉薄見晨暉。 新霜似鬢年華老,久客還鄉故舊稀。 緇帶不圍容易解,黃花初種未成肥。 晚來世味頻嚼咀,肉食僅嘗勝蕨薇。 [1]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第958頁。 [2]孫永峰:《澄邁縣人物志》,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環出版社,1993,第384頁。 [3]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民國卷上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254-255頁。 [4]政協鍾山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組:《鍾山文史資料》(第2輯),賀州:鍾山政協,1990,第66頁。 [5]馬交:西文Macao或Macau的音譯,即澳門。 [6]首獨搔:謂獨自搔首。搔首,抓頭,撓髮。若有所思的樣子。 [7]梁燕辭巢:梁燕,巢於屋樑之燕。杜甫《江村》詩:“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此以梁燕辭巢喻離開家園。 [8]鱸膾:鱸魚膾,以鱸魚作的膾。晉張翰為齊王東曹掾,在洛見西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遂命駕東歸。見《世說新語‧識鑒》。後以鱸膾為思鄉之典。 [9]賃廡:賃居他人廡下。廡,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後以賃廡為寄居他人之宅的謙稱。 [10]懸匏:又作懸瓠。瓠,瓠瓜。喻人伏處一隅,未出仕或被棄置。 [11]嘯夜蛟:謂蛟龍在夜間呼嘯。 [12]《環江詩詞選錄》,載“環江網",2012年9月30日,http://www.547100.com/read.php?tid=12614。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