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6月2日,为进一步加强对广州与澳门对外贸易的管理,两广总督百龄制定与颁布《华夷交易章程》:
一、外夷兵船应停泊外洋,以肃边防也。查,外夷来广贸易,先将货船停泊伶仃等处外洋,报明引进黄埔河面,以便查验开舱,从不许护货之兵船驶入内港。近年以来,渐不恪守旧章,应请嗣后各国货船到时,无论所带护货兵船大小,概不许擅入十字门及虎门各海口,如敢违例擅进,经守口员弁报明,即行驱逐,一面停止贸易。庶边防严肃,该夷人等不敢萌轻视之心。
二、各国夷商止准暂留司事之人,经理货赈,余饬依期归国,不许在澳逗遛也。查,外夷商船向系每年五六月收泊,九十月归国,该夷商或因货物未销,或有行商挂欠未清,向准在粤海关请照下澳暂寓住冬,仍候行赈算明,即于次年催令回国。迩来该夷等竞有在澳久居迁延不去者,名数较多,且种类不一,诚恐别滋事端。嗣后各夷商如销货归本后,令其依期随同原船归国,不得在澳逗遛。即有行欠未清,止准酌留司事者一二名在澳住冬清理,责令西洋夷目及洋行商人,将留澳夷人姓名造册申报总督及粤海关衙门存案,俟次年即令归国,亦申报查考,如敢任意久住或人数增多,查出立即驱逐。
三、澳内华夷宜分别稽查也。查,澳内西洋人房屋,自乾隆十四年议定章程,止许修葺,不许添造,嗣因西洋夷人生齿日繁,以致屋宇逐渐增添。至澳门华人,原议不准携带妻室,以杜贩卖子女之弊。嗣因西洋夷目呈称华夷贸易,惟赖殷实华人方足取信,若室家迁移,则萍踪靡定,虚实难稽,是以住澳华人仍准携带妻室,安土重迁,亦难概令挈眷远徙。惟澳内为地无多,华夷杂处,若不定以限制,恐日致蔓延,应将西洋人现有房屋若干、户口若干,逐一查明,造册申报,已添房屋,姑免拆毁,不许再行添造寸椽。华人挈眷在澳居住者,亦令查明户口造册存案,止准迁移出澳,不许再有增添。庶于体恤之中,仍寓防闲之意。
四、夷船引水人等,宜责令澳门同知给发牌照也。查各国夷船行抵虎门外洋,向系报明澳门同知,令引水人带引进口,近年竞有匪徒冒充引水,致滋弊窦。嗣后夷船到口,即令引水先报澳门同知给予印照,注明引水船户姓名,由守口营弁验照放行,仍将印照移回同知衙门缴销。如无印照,不准进口,庶免弊混。
五、夷商买办人等,宜责成地方官填选承充,随时严察也。查夷商所需食用等物,因言语不通,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买办之人,由澳门同知给发印照。近年改由粤海关监督给照,因该监督远驻省城,耳目难周,该买办等唯利是图,恐不免勾通外来商贩私买夷货,并代夷人偷售违禁货物,并恐有无照奸民从中影射滋弊。嗣后夷商买办,应令澳门同知就近选择土著殷实之人,取具族长保邻切结,始准承充,给与腰牌印照。在澳门者,由该同知稽查;如在黄埔,即交番禺县就近稽查。如敢于买办食物之外代买违禁货物,及勾通走私舞弊,并代雇华人服役,查出照例重治其罪,地方官徇纵,一并查参。
六、夷船起货时,责令洋行按股交易,不准奸夷私自分拨也。查,夷货到粤,向系行商公同酌议货物之贵贱,均匀承办,不致彼此多寡悬殊。今年夷商司事者,竞随意分发售卖,内地行商因其操分发之权,曲意逢迎,希图多分货物,专售获利。而奸夷随意为肥瘠,有殷商而少分者,有疲商而多发者,以致年赈不清,拖欠控还者不一而足。嗣后夷货到时,由监督亲督洋行总商,于公司馆内秉公按股签掣,均匀分发,不得任令乏商影射,多买亏欠夷账,庶足以照平允而杜争端。
[1]《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百龄等奏酌筹华夷交易章程折》,第742页。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