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20/07/21
更新日期:2020/07/21
1926年11月7日由澳门港口工程主任罅些喇倡办,澳门政府主办。目的是借此推动澳门工商业的发展。展览会为期3个月,设陈列所60多个,展出澳门各种货物596种。展览会还备有各种娱乐设施,入场观众达29万人次,成为澳门工商发展史上一大盛会。
望厦实业展览会
华人被澳葡军人杀害事件。1826(清道光六年)年初,在澳门的华人少年严亚照被葡萄牙少校法瓦乔(Favacho)杀害,其母严徐氏向香山县府指控杀人凶手。香山县府要求澳葡当局将被告送交香山县丞衙门审讯。澳葡当局讹称“凶手”是帝汶奴隶麦努埃尔,声称凶手应按葡萄牙法律判罪。严徐氏即至广州上诉,两广总督阮元派广州知府高廷瑶去澳门查处,高廷瑶多次向澳葡当局索取凶犯,仍遭拒绝,仅让中国官员在澳门狱中面讯“罪犯”。结果,中国官员确认此人因醉酒杀人,澳葡当局又坚持照葡萄牙法律处决罪犯。3月13日,在澳门绞死这名帝汶奴隶时,聚集在刑场上的居澳华人发生暴动。他们认为被处决者无罪,凶手却逍遥法外,还用砖石投掷中葡官员,捣毁法瓦乔的住宅,甚至准备冲击大炮台。澳门总督出动配备有野战炮的军队及炮船,并击毙了一名中国居民,才勉强镇住局势。居澳华人还要求中断对澳门葡人的粮食供应,因中国官府的阻挠而未能成功。
严亚照案
澳门早年航空史上的一次空难。1948年7月16日下午6时,卡特林娜式港澳民航机“澳门小姐”号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后约8分钟,4名劫匪持械胁迫机师,要将飞机开往中山县一地降落。机师反抗,匪徒开枪,飞机失去控制,遂在香港西面九针岛海面堕海沉没。全机28人,仅一人获救,其余全部罹难。
“澳门小姐”号劫机事件
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9艘战船组成的葡萄牙护航舰队抵达澳门,中国官府要这支船队照章交纳船税。指挥这支舰队的梅内泽斯(Dom Diogo de Vasconcelos de Menezes)却以这些船只为王家兵船为由,拒绝纳税,并威胁中国官吏,必要时将以武力对抗。广东官府下令封澳,断绝对澳门的粮食供应,引起了当地葡萄牙人对梅内泽斯的不满,他们抓住几个船长,强迫船长向中国官府交税。梅内泽斯等继续抗拒,市民集结到议事亭,要议事局出面解决。最后,由议事局为舰队代交了4870两银子的船税才使风波平息。
梅内泽斯抗税事件
18世纪60年代, 葡萄牙本土在著名政治家庞巴尔(Marques Pombal)侯爵领导下进行了一场改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取缔耶稣会。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澳葡当局根据葡萄牙的命令,也镇压澳门的耶稣会。耶稣会拥有的一切财产,包括圣保禄教堂,都被没收,圣保禄神学院和圣约瑟修院也被封闭,学员均被驱散,圣保禄神学院图书馆在近两个世纪内大量收藏的珍贵图书,全部被贱卖。24名耶稣会士被押送里斯本,关在圣朱利安堡垒。
耶稣会被取缔事件
清嘉庆年间葡人欲以加租驱赶华人遭制止事件。蕉园围,与荷兰园毗连,位于澳门城以北,原不属澳葡居地。后来,一些有钱的葡萄牙人逐渐购入澳门界墙以北的土地,租借给陆续来澳的中国居民。1799年(清嘉庆四年),葡人业主万威向租居蕉园围的中国居民大量加租,欲以这种办法将华人居民赶走,遭拒绝后,万威在澳葡当局的支持下,率领黑奴用暴力拆毁蕉园围闸门,香山县令李德兴根据澳门华民的控状,要求澳葡当局予以禁止,但无效。后许乃来继任香山县令,通知澳葡当局,如不对蕉园围华人停止迫迁,重修闸门,中国官府将采取封闭关闸,停止粮食供应等。在这种压力下,蕉园围加租迫迁事件才停止下来。
蕉园围加租案
澳门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工人运动。1922年5月28日澳葡士兵调戏一名中国妇女,引起民愤,葡警扣押抗议的周苏等3人。29日近万名中国工人和民众聚集警察局,要求释放被捕工人。葡警开枪打死70多人,伤100多人,造成血案。翌日澳门华商学会、联合总工会、中华教育会等联合发起罢市、罢工、罢课行动。澳葡当局宣布戒严,解散工会团体。华人大批离澳返粤。全国纷纷声援,广东国民外交后援会等力主收回澳门,呈请广东国民政府、北洋政府进行外交交涉和军事干预。11月澳葡政府开始与工人代表对话,答应发放抚恤费、恢复已被解散的工会、取消乱党名目等条件,工潮渐告平息。
“五·二九”工潮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五大口岸的对外开放,东南沿海的贸易日益活跃,而沿海各省的中国水师在鸦片战争中损失殆尽,失去打击海盗的能力。海盗活动十分猖獗,对中外商船造成严重威胁。这种形势给澳门的葡萄牙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护航,他们在澳门大量建造护航快艇,开始为中外商船护航。澳门葡人建造的双桅快艇,船体坚固、船速很快、载重量大多为50至100吨,最大为150吨,每条船上一般配备5名葡萄牙人,10名广东水手,安装西式火炮4至6门,最多达20门。海盗非常畏惧这种西式船炮,所以葡萄牙人的护航很受中外商民的欢迎。有时中国官员还雇请他们剿灭海盗。短短几年中,澳门护航业发展很快。1851年(清咸丰元年),澳门护航艇为60艘,到1855年达到了200艘。后来他们采取向出海船一概发保护证、收护航费的办法,向中国船只勒收巨额保护费。有巨利可获的护航事业,在一段时期内成了澳葡的重要行业。
护航业的兴起
資料來源: | 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ume IV, Macau, Albergue SCM e Bambu- Sociedade e Artes Limitada, 2017, p. 76. |
訪談語言: | Português |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