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3/03/24
更新日期:2023/03/24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5月2日,澳門華政衙門批准爆竹商人梁亞喬、梁六朝在望廈帽圍內第11號並13號之屋開設爆竹廠。該屋四至:北向望廈路,南向田汲水塘,東向田並爛屋,西向該屋界街巷。5月10日,又准梁若京(Joaquim Leong)在二龍喉花園馬路味先地花園內開設“吉祥聲”爆竹廠。該園四至:北向望廈廟之田,南向馬路,東向黃允花園,西向亞涼花園。《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5月6日第18號。《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5月13日第19號。
澳門華政衙門批准梁亞喬、梁六朝開設爆竹廠
光緒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2月15日,華商廣隆稟求在洗衣灣竹仔室斜巷第1、第3、第5、第7、第9號屋開設爆竹廠,該屋四至:北向婦人馬利亞‧費理巴(D. Maria Filipa)花園,南向士理未亞(Silveira)花園斜巷,東向該馬利亞‧費理巴並士理未亞之花園,西向竹仔室斜巷。3月20日,得到批准。《澳門政府憲報》1883年2月17日第7號。《澳門政府憲報》1883年3月31日第13號。
華商廣隆稟求開設爆竹廠
途經氹仔益隆炮竹廠舊址,門牆依舊,而大門緊閉,已結業多時。回想三四十年前,每聞當地炮竹廠發生意外爆炸事故,都猜想可能會有工人死傷,情況嚴重,令人驚心,我們當記者的在澳立即趕搭渡海輪(那時澳氹大橋尚未興建)前往現場採訪。炮竹業是往昔澳門三大傳統工業(包括火柴、神香)之一,如今台山區名也是與炮竹業有關的。七十多年前[約1930年代],台山因地處偏僻,闢為危險品製作區,其中一家台山炮竹廠規模最大,有逾千工人,一九二五年不幸發生爆炸慘劇,死傷數百人。自後,炮竹廠被勒令遷往氹仔經營。在氹仔最早開設的炮竹廠是廣興泰,其後謙源、光遠、廣興隆、益隆及謙信等相繼建立,產品多遠銷美洲及東南亞各地。全盛時期,各廠工人多逾五百人,以女工為多。當年氹仔炮竹工人佔全島人口八成。不過,炮竹廠工資偏低,論件計,工人收入微薄,生活艱苦。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炮竹業仍是澳門最大的工業行業,由於澳門對其主要原料硝徵收低税及勞工費用低廉所致。炮竹工業全屬手工,除在工廠操作外,還可將部份工序的材料發給廠外的人在家工作,定期交貨,成為澳門家庭工業之一。記得那時常見婦孺在家門前搓炮、鑿炮、擯炮等,掙取低微工資,幫補家用。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工業轉型,炮竹業衰落,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只剩下謙信、寶昇(兩廠同屬一公司)、光遠,主要生產煙花,外銷美國和瑞士。事過境遷,炮竹業早已成過去,然而,長爭著的廿多年前出版的長篇小説《萬木春》,卻是反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氹仔炮竹工人的生活實況,從中得以認識。
傳統炮竹工業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6月13日,華商余吉臣稟請在海邊馬路設立炮竹煙花製造廠一座。《澳門政府憲報》1922年6月13日第26號,第445頁。
余吉臣稟請在海邊馬路設立炮竹煙花製造廠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1927年12月31日) 3月22日,澳門政府批准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火柴有限公司”遠東經理羅爾夫.馬格松(Rolf Eskil Maghsson)在關閘以西的新填地上興建一火柴廠。後因別故,該廠未能開辦,特將該地轉讓給一家中國公司,改設炮竹廠。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217號卷宗,第S-F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08頁;1932年《澳門指南》之《澳門的實業》。
批准羅爾夫.馬格松興建一火柴廠
光緒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12月2日,澳門政府批准華商李漢源、梁旺賢在竹仔室第四號屋宇開設爆竹廠。經查,所設該廠並無妨礙騷擾,即詢諸最近鄰居子爵塞咖(Visconde de Cercal)之寡婦,亦不嫌該廠在此開設。該處以前曾開設一爆竹廠。即以該處地方而論,可算為澳門郊外之區。《澳門政府憲報》1881年12月10日第50號。
澳門政府批准李漢源、梁旺賢開設爆竹廠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11月26日,氹仔益隆炮竹廠發生特大爆炸,造成嚴重火災。駐紮在當地的海航人員、第6及第50土著連、射擊場及治安警察出動救援,主要阻止氯酸鉀桶的蔓延爆炸及救護工人。這次爆炸致使6名工人死亡,傷者無數。甚至將整個氹仔舊城區的玻璃門窗全部震碎。12月6日,該廠被勒令停業整頓。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24頁;陳煒恒:《從益隆炮竹廠的興衰看氹仔炮竹業變遷》,載《海島回瀾》創刊號第38─49頁,2009年。
氹仔益隆炮竹廠發生特大爆炸
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12月,原設於南海之益隆炮竹廠遷入澳門氹仔飛能便度街(Rua Fernão Mendes Pinto)和施督憲正街(Rua Direita Carlos Eugénio)建廠。該廠東主鄧璧棠,占地高達11公頃,為澳門最大的炮竹廠。遷澳初期,由於熟練技工短缺,即到東莞、高要、南海一帶招人。當時仲介招人,一人可得50元仲介費。1926年9月6日,益隆炮竹廠東主向政府申請,繼續將經營牌照續期一 年,獲准。澳門歷史檔案館第53卷12號F;轉自陳煒恒:《從益隆炮竹廠的興衰看氹仔炮竹業變遷》,載《海島回瀾》創刊號,第38─49頁,2009年。
益隆炮竹廠遷入澳門氹仔建廠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