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澳門電報局與上海、廣州及廈門電報局在上海簽訂合作協議。
8月11日,二龍喉新火藥庫的爆炸造成24人死亡、50人受傷。二龍喉宮完全被摧毀。
9月1日,《澳門之聲》(A Voz de Macau)報面世。該報第5系列一直出版至1947年8月16日第4648期。
10月3日,確定十月十日中華民國紀念日定為澳門節日。
南灣填海工程開始。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7/18
更新日期:2019/07/18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本年,路環聖方濟各教堂及附屬建築聖方濟各學校建成。先是1903年,嘉諾撒修女在路環創辦一所學校及一所有附屬小教堂的養育院。本年,澳門教區撥款在舊學校及舊教堂的基址上重建教堂與學校。這座教堂建築十分簡單,教堂正面有一座小鐘樓,建築亦無任何藝術特色。但該教堂由於保存有聖方濟各.沙勿略遺骸的右臂上的一塊肱骨而著名。該遺骸置於一銀制聖骨匣中,有大批朝聖者前來祭拜。《澳門的教堂》,第98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26頁;林家駿:《澳門聖堂史略》,載《澳門教區歷史掌故文摘》,第16頁稱:“位於官也街的聖方濟各小堂建於1934年,由高若瑟主教祝聖。”
路環聖方濟各教堂及附屬建築聖方濟各學校建成
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月1日-1934年12月31日)6月30日,澳督美蘭德簽署澳門政府立法證書第390號,規定將簽鋪票、白鴿票及山票照其時格式聯合為一種承充事業。凡開投時暫准承充人仍待政府核准,並須俟該承充人將三種票之章程草案呈報政府核准,然後簽訂合同。本年開投底價仍以簽鋪票、白鴿票及山票所納餉額合併之總數為底。1935年《澳門年鑒》,第213頁。
澳督美蘭德簽署澳門政府立法證書第390號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12月,香港皇家遊艇俱樂部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划船比賽,其中15艘參賽船泊於澳門,給碼頭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景象。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0—1931)》,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香港皇家遊艇俱樂部組織划船比賽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11月26日,位於蓮峰山山麓的賽狗場地正式開張,觀台可容納1500人。先是數名華人與美國人在澳門成立“澳門賽狗會”,興建蓮峰山山麓的賽狗場,設置看台、 跑道、狗圈等。同年,澳門賽狗會正式開幕,主辦者特從美國請來一隊 24人女子樂隊表演,儀式相當隆重,場面尤其熱烈。其時跑狗每逢週末舉行,晚8時30分開始,至11時30分左右結束,每晚比賽8場,觀眾下注買“心水狗”,消費頗高,連入場券每位都收費1元。由於消費高昂,至1936年即宣告停辦。《澳門之聲》 (A Voz de Macau)1931年 11月10日,轉引自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0—1931)》,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李鵬翥:《澳門古今》,第31—32頁。按:施白蒂稱1932年修建賽狗場,疑有誤 (參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258頁)。又《澳門政府憲報》1931年第11號第206頁稱,財政廳宣佈將賴思喇提督大馬路連續處之地租於濟喇為建築賽狗場之用。
位於蓮峰山山麓的賽狗場地正式開張
民國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2月8日,澳門主教座堂參議會委員、望德堂區本堂神父廖則端先生逝世,葬於西洋墳場。廖神父生於1874年,享年57歲。廖神父熱心大度,一生清廉,生活自甘淡泊,辦事不好大喜功,對貧困者推衣讓食,深得各界人士愛戴。出殯之日,教內教外蒞場追悼者人山人海。廖神父去世後,高若瑟主教任命嚴紹漁神父繼任,並選其為教區參議會委員。林家駿:《澳門第一座華人堂區》,載《澳門教區歷史掌故文摘》,第81頁。
澳門主教座堂參議會委員
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3月8日,下午1時30分,“貢薩維斯.紮爾科” (Gonçalves Zarco)通訊艦在船長美萊勒斯.奎唐 (Manuel Cardoso Quintão Meireles)的指揮下來澳門巡視,旨在向東方海外領地展示“葡萄牙軍事力量的復興” (Renovação de Marinha de Guerra Portuguesa),也填補了業已殘破的“阿達馬托斯爾”號巡洋艦一年多前返回里斯本所留下的空缺。據悉這是葡萄牙政府元首奧利維拉.薩拉查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下令在英國製造的第一艘戰艦。當天,殖民屬地專署海軍 (Marinha Privativa da Colónia)戰艦遠航護衛,“澳門”號炮艦指揮所有戰艦的行動,其後另有五艘拖船,兩艘海事署的摩托艇,第五、六號帆船和兩艘中式帆船,歡迎儀式熱鬧非常,氣勢頗為壯觀。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2—1936)》,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
“貢薩維斯.紮爾科” 通訊艦來澳門巡視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31年08月11日 | |
1931年09月01日 | |
1931年10月03日 | |
1947年08月16日 | |
1931年07月11日 | |
地點: | 中國--上海 |
澳門半島--望德堂區 | |
士多鳥拜斯大馬路 | |
二龍喉宮 |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
南灣 | |
關鍵字: | 歷史 |
澳門電報局 | |
爆炸 | |
火藥庫 | |
澳門之聲(A Voz de Macau)(報) | |
報紙 | |
節日 | |
中華民國紀念日 | |
填海造地工程 |
資料來源: | 吳志良、楊允中主編:《澳門百科全書》(修訂版),澳門基金會,2005,第628頁。ISBN 99937-1-032-6 |
語種: | 中文 |
登錄號碼: | t0016983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