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宣揚,又名宣翁,原籍廣東台山(今台山市)。歸僑作家、澳門歸僑總會副會長。 趙宣揚出身於華僑世家,從事海外記者、編輯工作40年。[1] 趙宣揚擔任緬甸《仰光日報》總編輯。[3]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告獨立。期間,緬華文報刊漸趨復蘇,但其政治傾向日益鮮明,有的為國民黨所利用,有的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戰後出現的首家華文報是創刊於1945年7月6日的《中國日報》,首屆正副董事長為曹纘卿、柯梓能。編委主任為李哲仁,趙宣揚等人為編輯。緬甸獨立後,該報在原刊名前增添一個“新”字繼續出版。這是一家外表中立、實際是為國民黨政權捧場的報紙。[4] 後來,趙宣揚回到澳門定居,80多歲時,仍操觚染翰,孜孜不倦,擅長散文。其作品古樸勁健,醇厚豐實,玲瓏精美,常採用狀景與寫人相結合的手法,寄情思於美景之中,人景相合,有機交融,情和境生,趣味盎然。 1982年,趙宣揚兩度回鄉小住,“享受祖國幸福生活,敘天倫之樂”,寫下許多美好的文章。其中,《無限春風海上來》對上川島美景進行這樣的描寫:“碧海逍遙,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俯仰蒼溟之間,若論詩情,高懷曠逸,山海信美,不讓渤海北戴河,人稱‘東方夏威夷’。”進而以此為背景,寫了年產值達50萬元的專業戶陳綺雲的奮鬥史。江山多嬌,人物風流。他學識淵博,舊體詩詞功力深,其作品每每旁徵博引,援古論今,連類無窮。[1] 趙宣揚撰寫的《北京來的孔雀》發表在《人民日報》1961年1月4日上;《大金塔下看天鵝》發表在《中國青年報》1962年第10期。 趙宣揚擔任澳門歸僑總會副會長。 澳門歸僑總會成立於1968年6月23日,成立多年來,始終貫徹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堅決維護澳門歸僑權益,團結廣大歸僑、僑眷,並致力促進歸僑、僑眷積極融入澳門社會。該會近年來更廣泛拓展海內外聯繫,為構建澳門與世界華商經貿平台牽線搭橋,為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動民主發展”而努力不懈。[5] 20世紀60年代,許多東南亞國家政局動亂,排華及政變的黑潮浪迭浪。惡化的政治環境,不少人回到澳門,以此地為永居之所。僑胞避難到澳門只為安家謀生。當時澳葡當局,對難僑入境百般限制。有見及此,在澳門知名僑領的組織下,開始籌組歸僑團體,以維護歸僑合理權益。 經梁披雲、趙宣揚、陳若之、鄭鞏等知名僑領各方奔走,在南光公司、南通銀行、中國旅行社等中國政府派駐澳門機構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終於1968年6月23日舉行成立大會和第一屆執委就職典禮。澳門歸僑總會正式成立。[5]該會開設補習班,協助不懂當地方言的歸僑闖過語言難關,補習英語、葡語,使不少人在稍有積蓄之後,就能經商或獲工薪較優的職業。[6] 1985年2月22-23日,珠海斗門縣委、縣政府隆重舉辦乙丑春茗活動,190多名港澳鄉親回縣歡聚,共商建設大計。香港香山會所副主席楊熹,澳門歸僑總會副主席趙宣揚、鄧開,澳門珠海斗門同鄉會副會長梁和、理事長陳奕南、旅港乾務同鄉會名譽會長梁文增、副會長梁滌煩,澳門乾忠體育會會長梁求等應邀回來,並參加縣委縣政府召開的新春茶話會。[7] 1988年4月25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黃寶璋、毛德華批准,自治區僑聯、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昌吉市人民政府、烏魯木齊縣二宮鄉政府等聯合邀請澳門歸僑總會副會長趙宣揚、澳門恆通公司經理陳耀東、澳門萬豐公司高級顧問畢繼先一行三人從穗乘機抵烏魯木齊,他們先後與自治區有關政府機關、僑務部門、科研單位、群眾團體以及大專院校、農場、工廠和鄉鎮企業進行廣泛接觸,洽談有關專案的投資、合作等業務。4月30日,自治區副主席毛德華會見澳門客人,自治區僑聯設宴歡送。[8] 1989年9月24日,香港作家聯誼會訪問團一行20多人抵達澳門,上午11時在《澳門日報》社七樓會議室與澳門筆會成員舉行聯歡座談會。聯歡會上港澳作家,新知舊雨,濟濟一堂,談文論藝,互相介紹兩地近期的文藝創作及出版情況,氣氛熱烈。 香港作家聯誼會赴澳訪問團領隊、香港作家聯誼會理事、作家陳浩泉,澳門筆會理事長李鵬翥聯合主持會議。當日出席座談會的澳門人士30多人,包括澳門筆會成員及文化人士趙宣揚、馮剛毅、黃曉峰、汪浩瀚、譚任傑、陣兆忠、許愛華、鄧景濱、伍松儉、湯梅笑、陳艷華、陳浩星、胡根、楊秀玲、鄧華權、鄭妙珊、廖子馨、孫鵬飛、鄭龍雲等。[9] 1981年8月,黃舜、趙宣揚等台山籍旅澳人士共謀成立同鄉會事宜。經廣泛發動鄉親,同年12月21日召開首次會員大會,正式宣佈澳門台山同鄉會成立並選舉黃舜為會長,趙宣揚、李瑞儀、勞福如、朱朝欽、黃紹有、陳策文、陳仁達為顧問,趙汝能為理事長。1983年3月3日舉行首屆理事就職典禮暨新會所啟用儀式。該會為會長、理事會制,每屆任期二年。該會會址在連勝馬路信耀大廈,以聯絡鄉親,謀求福利,溝通僑情,服務桑梓為宗旨。[10] 1990年,趙宣揚去世,終年82歲。 1950年,為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教育勢力進行鬥爭,進一步向廣大貧苦僑民宣傳新中國,讓貧苦僑民的兒女有讀書的機會,李伯炎與趙宣揚、黃俊生、黃重遠、朱骨等人在尚未開辦進步學校的仰光東區發起籌建“新僑公學”(當時東區只有一家反動勢力創辦的崇德學校)。新僑公學的創辦,實現進步緬僑在東區辦校零的突破,該校於11月7日舉行開學典禮,學生兩百餘人,多數學費減免,直至1966年學校被緬甸當局封閉為止。[11] [1]潘亞暾:《台港文學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474頁。 [2]塵若:《〈雷雨〉首演:仰光初驚》,載“網易博客",2013年4月30日,http://shangxixianliya.blog.163.com/blog/static/845268622010414101439520/。 [3]潘亞暾主編:《華僑華人百科全書》(文學藝術卷),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第597-598頁。 [4]方積根、胡文英:《海外華文報刊的歷史與現狀》,北京:新華出版社,1989,第140-141頁。 [5]宋漢曉:《澳門歸僑總會:僑界精英愛國愛澳》,載“辛亥革命官網",2013年4月30日,http://www.xhgmw.org/archive-61144.shtml。 [6]泉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泉州市志》(全五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第3484頁。 [7]《1985年珠海斗門縣僑務活動大事記》,載“珠海僑網",2013年4月30日,http://www.zhqiao.net/gongkaishow.aspx?sshowid=175。 [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新疆通志‧僑務志》編纂委員會:《新疆通志》(第二十六卷僑務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第89頁。 [9]《澳門筆會活動記》,載“澳門虛擬圖書館"網,2013年4月30日,http://www.macaudata.com/macaubook/book034/html/16402.htm。 [10]“澳門台山同鄉聯誼會",載“知識貝殼"網,2013年4月30日,http://www.zsbeike.com/index.php?m=content&c=beike&a=show_qw&id=524549。 [11]李寶珊、蔡子琛:《李伯炎》,載“百度百科"網,2012年12月30日,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aTEG9wFY43ZgiFm1KHpl4YFfYEELq18HcsXzrkSZwVmzArU4A50DZiTXYHIUZkrV6kxEBqySZFO98dvMRcbxK。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