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空間變奏:明清時期關閘的歷史變遷

著(者):關俊雄

自16世紀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建立定居點以來,明朝政府便需要基於現實考慮對這群外來之民進行有效管理,而關閘恰恰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管治作用,關閘不僅是澳門半島的地理邊界,更是在歷史上見證了澳門界址的變遷,本質上反映了明清兩朝對澳門的權力實踐,以至澳葡政府對這種權力實踐的解構與顛覆,揭示了中葡之間微妙的互動,是政治話語交織的歷史場域。

一、建閘設官:關閘的源起

“關閘”一詞實際上最初並非地名,而是指一座中式的門樓(圖1至圖6),根據廣東監察禦史龐尚鵬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呈上的《撫處濠鏡澳夷疏》,當時已有人提議在澳門北部設置關城,以加強防禦與管控:

將澳以上,雍麥以下,山徑險要處,設一關城,添設府佐官一員,駐扎其間,委以重權,時加譏察,使華人不得擅入,夷人不得擅出,惟抽盤之後,驗執官票者,聽其交易,而取平焉。【1】

而以當時澳門的地形地貌而言,位於北部狹長的沙堤“︁兩面皆海,中僅河脊一道,堤邊沙水甚淺,在船亦不能入”【2】,無疑是“︁山徑險要處,設一關城”的理想選址,此沙堤在明代多稱為“︁塘基灣”,如《全邊略記》所載:“︁濠鏡之地若蓮花然,浮峙海中,一線小經,聯於香山,曰塘基灣。”【3】而自清代乾隆、嘉慶年間以後,該地則多被稱為“︁蓮花莖”,形象地描繪出該處地形如同蓮花的莖部。

圖1 《澳門記略》之〈正面澳門圖〉中的關閘。

圖2 《澳門記略》之〈側面澳門圖〉中的關閘。

圖3 乾隆年間〈中華沿海形勢全圖〉中的關閘(“︁青州”二字右側)。

圖4 〈真蒂洛尼家族原藏中國貿易港繪畫系列:澳門(十八世紀晚期)〉中的關閘(圖中左側)。

圖5 博爾傑(Auguste Borget)筆下的關閘,1842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圖6 錢納利(George Chinnery)筆下由劏狗環遠眺關閘景色,1825至1852年。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藏。

萬曆二年(1574年),明政府終於“︁建閘於蓮花莖,設官守之。”【4】,自此之後,“︁沙脊適中之處,向有關閘一座,障以石垣,僅設一門以通行旅。該處向設把總一員、兵二十八名。”【5】雖然把總職級不高,駐軍人數亦相對有限,且時有變化,【6】但關閘自設立以來,始終是明清政府加強澳門防禦力量的重要據點(圖7、8),例如,萬曆四十年(1612年),兩廣總督張鳴岡呈上《條陳防海五議》,提出為加強海上防範,改善澳門沿海的安全,“︁仍於塘基灣等處壘石為關,守以甲士四百人餘”【7】,此建議獲得兵部批准,關閘駐軍數量一度提升至四百人,顯示其在海防體系中的舉足輕重。除了人員調配,明清政府亦多次對關閘進行硬件設施的建設與維護,例如,清代曾對關閘行重修,並增建防禦設施:“︁關閘上為樓三間,歲久圮,知縣申良翰重修,其旁官廳二間,申良翰建”【8】“︁後又於翼牆左右設更樓二間”【9】,除了軍事防禦設施外,亦“︁建有武帝廟”【10】,供駐軍祭祀,體現了軍事與宗教的結合。

圖7 〈澳門形勢圖〉中的關閘,1808年。另外,有文字標注稱“︁沙梨頭、關閘、前山寨三處現共駐兵一千餘名”。引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選編:《澳門歷史地圖精選》,北京:華文出版社,2000年,第77頁。

圖8 關閘附近到劏狗環周邊陸地形勢圖,1841年。關閘旁邊的“Chinese Breast-work”指清兵用於抵抗海上船隻火力的掩護體,其上方的海岸標註有8 艘中國軍船。

二、制其死命:管控居澳葡人的重器

明政府設立關閘的初衷,是出於對物資與人員流動的管控需求,即“︁關閘歲放米若干石”【11】、“︁使華人不得擅入,夷人不得擅出”【12】,作為實現管理和秩序的重要工具,關閘開放時間的嚴格限制亦反映出這一制度的規範性和權威性,在明代“︁塘基環一線之關,每月祇許開放二次”【13】,到了清代則是“︁每月六啟閉”【14】,即每月農曆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六次啟閉,而每次封關也會由“︁廣肇南韶道發封條六道,令文武官會同驗放。事已封關”,【15】充分體現了明清政府在關閘管理上的嚴格規範。

然而,相較於常規的開關與封關,關閘在特殊情況下的封閉才顯示出其真正的威懾力。這一策略,成為明清政府對居澳葡人高效而低成本管控的核心手段,例如,1636年,葡萄牙商船載運財物及287名葡商及家屬從長崎抵達澳門,因葡萄牙人不服從明朝官員前來調查,甚至將官員痛打一頓,明政府隨即關閉關閘並切斷糧食供應數日以示懲罰。【16】正如有學者指出,統觀早期澳門歷史,軍事威脅加饑餓是有效治理澳門的兩大法寶,尤其後者更是屢試不爽,澳門所需食糧皆靠內地供給,倘若葡人違禁,為非作歹,只要閉關關閘,立刻粒米不能入澳,澳地便陷入餓殍載道的絕境。【17】由此可見,關閘之設既彰顯天朝懷柔遠人的氣度,亦是管控居澳葡人的重要手段,恰如道光年間廣東香山舉人蔡顯原長詩《蠔鏡澳》中所云“︁五里沙隄建關閘,一夫臥守當熊羆。既示優容復峻密,制其死命嚴繮羈。”【18】,生動地描繪了關閘既有懷柔之姿又具管控之實的雙重特性。

三、謀財之道:關閘的濫用

雖然關閘是明清政府對葡萄牙人實施有效的正當管治的利器,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戰略意義,能在有爭端的情況下,可以控制澳門的後勤補給以逼迫葡萄牙人就範,但關閘被地方官員利用謀取私利的行為卻也屢見不鮮。1667年2月15日,香山知縣姚啟聖抵達澳門,宣佈清廷命令葡萄牙人內遷的聖旨。然而,姚啟聖也建議葡人通過議事會向清朝廷提出異議,以論據陳詞,由廣東當局轉呈北京。同時,他提出澳門需承諾以二十五萬兩白銀作為開放海上貿易的條件。【19】為了迫使葡人就範,在宣佈聖旨之前的數日間,清軍已派遣十二艘船駛至灣仔與氹仔沿岸,形成包圍態勢,並嚴禁任何船隻出海捕魚或運送木柴。此外,關閘也被封閉,並早於二十日前便禁止稻米運入澳門。【20】在葡人答應姚啟聖的條件後,自2月18日至3月15日,關閘每五日短暫開放一次,然而,關閘隨後再次緊閉。4月21日,姚啟聖親赴澳門,代表兩廣總督盧興祖向葡人提出新的要求,即從早前抵達澳門的貨物中上繳四成。此外,協議規定廣東當局可在商人將貨物運至澳門出售、在澳門購買葡萄牙進口商品、運回廣州銷售等多個環節,均須抽取高額貨物比例。協議達成後,關閘於4月29日短暫開啟一次,供應大量糧食以解燃眉之急。但此後,關閘再度緊閉。5月17日,姚啟聖再度提出要求,表示若葡人希望重新開啟關閘、撤回包圍澳門的清軍船隻,並由他向朝廷上奏有利於豁免葡人內遷的奏章,則需立即繳納三萬兩白銀。最終,盧興祖接納葡人堅持只能繳納兩萬兩後,澳門當局隨即通過徵收稅款籌集資金。自6月16日起,關閘開始定期開啟,糧食供應逐漸恢復正常。【21】雖然最終盧興祖與姚啟聖等人因勒索事件而被革職,康熙後來也宣布澳門不在遷海之列,然而,這場危機期間,澳門因關閘長期緊閉而造成糧食與生活物資短缺,引發的恐慌與困境已對城內葡人的心理與生計造成巨大傷害。

類似的勒索事件並非僅此一例,例如在1678年,葡萄牙人再次面臨勒索威逼,甚至被文德泉(Manuel Teixeira)神父稱為“︁澳門遭遇了其動蕩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是次事件中,廣東官員向葡人索取四萬七千兩白銀,這對當時已經貧困不堪的澳門而言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由於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廣東官員下令完全封閉關閘,並派遣軍艦與士兵分別從海上與陸地包圍澳門。這場圍困持續了兩個多星期,導致城內糧食耗盡,甚至有葡萄牙人餓死街頭。曾一度考慮準備殊死一戰或完全放棄澳門的葡萄牙人最終意識到逆來順受才是唯一的出路,於是,耶穌會、聖玫瑰堂、聖方濟各和聖家辣堂將教堂內所有銀器拿出,也有葡萄牙人見狀亦答應回家交出自己的一切,還變賣了妻子與女兒的首飾、耳環與戒指,最終,葡人僅能湊出被勒索金額的一半,即兩萬三千五百兩白銀,並將銀器作為抵押品交予廣東使臣,換取了關閘的重新開啟。【22】

所謂上行下效,除了兩廣大吏以關閘謀利之外,甚至連駐守關閘的汛官和士兵亦行勒索之事,署香山知縣楊時行在嘉慶八年(1803年)不得不發出嚴禁外國人到關閘遊玩告示,原因正是“︁近來關兵每有藉端滋弊,善誘夷人進關,因圖索詐銀兩”︁【23】。告示中提及兩名外國人“︁偶至關閘前遊玩。據說當時關兵舉手招其入關,當汛官毛老爺復又叫上城樓觀看,夷等一心祇貪遊玩,以為好意,誰想該兵役則將關門謹閉,斥夷逃關犯例,索詐該夷取銀贖放。該夷只得寄託過關華人報其家小,隨同奔投前來”︁【24】此事還驚動到澳葡的理事官“︁着人到關查訊,懇將該夷原情釋放。”︁【25】,但汛官仍然有恃無恐,拒不放人,最終迫使兩名外國人“︁言定與番銀□□元,回家交收,是夜方肯放回。”︁【26】類似事件絕非孤例,甚至連聖方濟各修院的教士也曾“︁閒遊至關閘前,經凂守關兵役准至神廟前觀看□□□□隨後入關,詎該兵役聲叫,將門謹閉,實圖索詐夷銀,幸遇夷等內有識話之人情知被陷,許多嗔毆,始得逃回。”︁【27】有見及此,楊時行只好“︁示諭澳門外國人及關閘汛兵丁,嗣後外國人恪遵定例,不許至關閘遊玩,兵役亦不得誘其進關,訛詐滋事。”︁【28】

四、關閘之戰:天朝意象的崩塌

1839年,鴉片貿易問題使中英關係空前緊張,而與澳門一水相隔的九龍發生的一起命案,更成為激發中英衝突的導火線,“︁尖沙村中有民人林維喜,被夷人酒醉行兇,棍毆斃命。經新安縣梁星源驗明,頂心及左乳下各受木棍重傷。訊據見證鄉鄰,僉稱係英咭唎國船上夷人所毆,衆供甚為確鑿。”︁【29】對此,林則徐“︁諭令義律交出凶夷,照例辦理。”︁【30】然而,義律(Charles Elliot)對於林則徐予其交出行兇者的要求,“︁將及兩月,延不肯交,臣等給與諭函,亦竟始終不接。”︁【31】,導致清政府針對英國人的封鎖行動升級,“︁同時,中國軍隊接獲命令,400至500名軍人在關閘安營駐扎,一切處於恐怖之中。”︁【32】

1840年8月19日中午,關閘之戰爆發,六艘英國皇家海軍軍艦從之前停泊在澳門附近海域的地方向北移動駛向關閘,在距關閘僅600碼外的海域展開軍事行動。清軍迅速從關閘北面淺灘上大炮還擊,駐守望廈的軍隊也收起武器和裝備,匆忙繞過山丘進行支援。密集的炮聲持續了一個小時後,關閘外的27 門火炮被完全壓制,英軍武裝船隻隨即向岸邊靠近,一門被運到岸上的英軍大炮開始從不遠處北面的灘岸對關閘進行火力掃射,與此同時,380名登陸的英國士兵也持續開火,迫使所有守衛炮台、兵營及鄰近戰場的清軍全線潰逃。最終,英軍佔據了關閘,在釘封了所有的炮口,並攀上了關閘的牆垣,放火燒毀所有兵營後,於當晚撤回軍艦。清政府方面聲稱此戰僅有七至八人陣亡,但參與戰鬥的其他目擊者認為,陣亡人數可能超過100人。而英軍僅有四人受傷,包括一人被炮彈擊中,一人被子彈擊中,另外兩人則因關閘內彈藥庫爆炸被燒傷。【33】

關閘之戰的失利,讓葡萄牙人親眼目睹了清軍的不堪一擊,動搖了清政府對澳門的管治權威。其後,鴉片戰爭全面爆發,清政府最終在戰爭中慘敗,並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清廷在列強面前徹底暴露其外強中乾的本質,也為清政府失去澳門管治權埋下伏線。

五、重塑邊緣:居澳界址的空間越權

雖然關閘在地理位置上處於澳門半島的邊緣,但明清兩朝政府從未將關閘以南的整個澳門半島視為葡萄牙人的租居地,恰如清末耆英等人所言:“︁關閘之設,係因地勢扼要,並非劃分界限…以三巴門牆垣為界,不得踰越”︁【34】,這段話清晰表明,關閘的功能更偏向於戰略防禦,而非土地分界(圖9)。《香山縣志續編》等文獻亦稱“︁租界由家私欄炮台向北轉西至水坑尾門,又轉西北至大炮台,再西北至三巴門,又轉北沿白鴿巢至沙梨頭閘門向西南至海邊高樓,舊有現成界牆,牆以北為華民村居,牆以南為葡人租地”︁【35】可見,葡萄牙人租界範圍是由城牆劃定的,然而,到了1843年,葡萄牙人向清廷欽差大臣耆英提出了“︁澳門議事會九請”︁,包括提出屬於葡萄牙人的土地包括從關閘至大海為一側及內港為另一側的範圍,以及氹仔港。【36】雖然清政府斷然拒絕改變葡人居澳界址,但亞馬留(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上任澳門總督後,開始推行一系列擴張政策,試圖突破葡人原有的租界限制,例如在1847年張貼佈告,宣佈計劃修築三條道路,分別由水坑尾門到蓮峯廟、環繞望廈山、由三巴門連接水坑尾門到蓮峯廟的道路再延伸至關閘門,【37】這三條道路全部位於城牆以北,明顯越過葡人原有的租界範圍。

圖9 〈澳門葡國租界圖〉,約1900年。該圖反映清政府立場,堅持葡萄牙人租界範圍是由城牆,而非關閘劃定。

翌年,亞馬留更進一步發出通告,要求尤其是三巴門至關閘一帶擁有耕地的華人必須在十五日內向澳葡政府申辦土地所有權證書,逾期不辦者,視為自動放棄土地,其耕地將收歸澳葡政府所有。【38】同時,亞馬留稱“︁為了排除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再對關閘門以內的土地屬於我的權力加以任何質疑的可能性,我下令在中文門碑之上又置放了一塊葡文的石碑。葡文是漢語譯文‘Portado Limite’,即‘界門’。”︁【39】這是葡萄牙人租居澳門近三百年來,首次通過實際行動試圖將關閘定義為一條政治邊界。

另一方面,葡萄牙人租居澳門的歷史中,地租的繳納具重要意義。地租的繳納地點正是關閘,由葡人在關閘前將一個裝有白銀的口袋交給中國官員,然後領取收據,中國官員則向葡人贈送一壇中國酒和一些糕點。【40】這表徵著葡人承認清廷擁有澳門的主權,然而,隨著澳葡當局在1849年停止交納地租【41】,關閘收取地租的功能亦宣告終結。

餘論:古關閘的消亡

亞馬留強硬推行的一系列擴張政策,最終導致他於1849年在關閘附近騎馬時,遭到數名華人伏擊身亡,這一事件震驚了葡萄牙當局,也讓原本防守關閘的近20名清兵當晚因恐懼而棄守關閘逃離,但葡人趕至關閘後仍抓捕了3名汛兵作為目擊者,並將其囚禁。【42】三天後,葡萄牙人一支正規軍分隊攜帶野戰炮進駐已被清軍棄守的關閘,並派遣小分隊作為支援,雖然清軍於距關閘約一英里北山嶺的炮台(圖10),試圖從遠處炮擊葡軍以阻止其進一步行動,然而,葡軍的反擊極為迅猛,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率領36名士兵,攜帶一門追擊炮,冒著清軍的密集火力發起進攻,在北山嶺殺死了一個正準備用火石引爆彈藥庫的清兵後,一名葡兵從懷中取出葡萄牙國旗,揮舞於清軍陣地之上,一名滿清官員試圖反抗,卻被葡軍擊斃,其首級與雙手被割下,作為戰利品插在長矛上帶回,戰鬥最終以葡軍的勝利告終,他們僅付出一名士兵重傷的代價便成功奪取北山嶺炮台。【43】經此一役,葡萄牙人正式掌控關閘,同年“︁澳門執政者令拆去該閘之門”︁【44】,隨著“︁關閘汛牆系同治十三年(按:1874年)被洋人毀拆改建祿(按:“︁祿”為”綠”之筆誤)衣館,並設大閘門。”︁【45】,只餘下城樓的中葡文石碑現存市政署大樓(圖11),見證著早已遠去的古關閘。關閘在明清時期是管控葡人的重要手段,但隨著清政府國力的衰弱,葡萄牙人逐步將關閘轉變成邊界設施甚至最終拆毀,關閘的歷史,訴說著中葡關係中這段交織著規訓與懲罰、勒索與妥協、越權與反叛的篇章。

圖10 〈前山寨與澳門形勢圖〉中的北山嶺至關閘,1811至1841年間。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藏。

圖11 市政署大樓內“關閘門”石碑。關俊雄攝。

注釋:
【1】[明]龐尚鵬:《百可亭摘稿》,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七年龐英山刻本,卷一,頁六十五。
【2】〈廣東巡撫韓崶奏報查閲澳門夷民安謐並酌籌控制事宜前山寨關閘仍舊防守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25頁。
【3】[明]方孔炤著,王雄編輯點校:《全邊略記》,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6年,卷八〈兩廣略〉,頁314。
【4】[清]印光任、張汝霖著,趙春晨校:《澳門記略校注》,澳門: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第66頁。
【5】〈廣東巡撫韓崶奏報查閲澳門夷民安謐並酌籌控制事宜前山寨關閘仍舊防守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25頁。
【6】例如,乾隆《香山縣誌》稱“關閘陸汛目兵二十二名。”梁廷楠《粵海關志校注本》稱“關閘汛…派有把總帶兵四十六名防守。”
【7】《明神宗實錄》,卷四九九。
【8】[清]申良翰:《香山縣志》,卷十〈外志〉。
【9】[清]祝准:《澳門志略》,北京:國家圖書館,2010年影印版年,第34頁。
【10】[清]祝准:《澳門志略》,北京:國家圖書館,2010年影印版年,第34頁。
【11】[清]申良翰:《香山縣志》,卷十〈澳彝〉。
【12】[明]龐尚鵬:《百可亭摘稿》,卷一。
【13】[明]田生金:《按粵疏稿》,卷三<條陳海防疏>。
【14】[清]印光任、張汝霖著,趙春晨校:《澳門記略校注》,澳門: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第69頁。
【15】[清]申良翰:《香山縣志》,卷十〈澳彝〉。
【16】[葡]徐薩斯(Montalto de Jesus)著,黃鴻釗、李保平譯:《歷史上的澳門》,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年,第66頁。
【17】金國平、葉農《喻安性治澳軼史——以首見〈澳門立石五禁〉原文為中心》,載陳廣恩主編《歷史文獻與傳統文化》,第27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2 年,第88頁。
【18】[清]蔡顯原:《銘心書屋詩鈔》卷二《蠔鏡澳》。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明清卷),珠海:珠海出版社;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03年,第299頁。
【19】John E. 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Distributed by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p. 96.
【20】[葡]施白蒂(Beatriz Basto da Silva)著,小雨譯:《澳門編年史》,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第56頁。
【21】John E. 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1984, p. 96-99.
【22】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as ordens e congregações religiosas em Macau, Macau: Tipografia Soi Sang, 1956, p.496-497.
【23】〈署香山知縣楊時行為嚴禁蕃人至關閘遊玩事示〉,劉芳輯、章文欽校:《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第429頁。
【24】〈署香山知縣楊時行為嚴禁蕃人至關閘遊玩事示〉,劉芳輯、章文欽校:《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第429頁。
【25】〈署香山知縣楊時行為嚴禁蕃人至關閘遊玩事示〉,劉芳輯、章文欽校:《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第429頁。
【26】〈署香山知縣楊時行為嚴禁蕃人至關閘遊玩事示〉,劉芳輯、章文欽校:《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第429頁。
【27】〈署香山知縣楊時行為嚴禁蕃人至關閘遊玩事示〉,劉芳輯、章文欽校:《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第429、430頁。
【28】〈署香山知縣楊時行為嚴禁蕃人至關閘遊玩事示〉,劉芳輯、章文欽校:《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第430頁。
【29】〈義律抗不交凶斷其接濟並勒兵分堵海口摺〉,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3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184頁。
【30】〈義律抗不交凶斷其接濟並勒兵分堵海口摺〉,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3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184頁。
【31】〈義律抗不交凶斷其接濟並勒兵分堵海口摺〉,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3冊,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184頁。
【32】Chinese Repository, Vol. 8, No. 6, p.328.
【33】Chinese Repository, Vol. 9, No.4, p.238-239. 〈兩廣總督革職留任祁𡎴奏覆遵旨查明波啓善在關閘與夷人接仗受傷各情形摺〉則稱清兵“陣亡者6人,壯勇亦傷斃3人,受傷兵30餘名,其帶兵營員內,參將波啟善與水師守備陳宏光頭面受傷…約擊斃登岸夷匪十餘名,其船上夷匪傷斃多寡,因該夷兵船離岸頗遠,水陸相隔,實在難以確查”。詳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合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93-495頁。
【34】〈欽差兩江總督耆英等奏報大西洋意大里亞國通商章程議定各情形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合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98頁。
【35】厲式金:《香山縣志續編》卷六,頁七。
【36】[葡]薩安東(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主編:《葡中關係史料彙編》第一卷,里斯本、澳門:葡中關係研究中心、澳門基金會、澳門大學,1996年,第63頁。
【37】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1, Macau: Imprensa Nacional de Macau, 1979, p.419, 491.
【38】Boletim do Governo da Provincia de Macau, Timor e Solor, 13 de Maio de 1848.
【39】澳門總督1848年9月22日致海事及海外部公函,海外歷史檔案館,二部,澳門,1848年函盒。轉引自薩安東(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著,金國平譯:《葡萄牙在華外交政策:1841-1854》,里斯本、澳門:葡中關係研究中心、澳門基金會,1997年,第97頁。
【40】潘日明(P.Benjamin Antonio Videira Pires)著,蘇勤譯:《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澳門: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第98頁。
【41】有學者指出,亞馬留並非拒納地租,只是認為他只與兩廣總督、香山佐堂發生關係,因此,香山知縣每年來函催索地租行政程序不妥,故將來函原封未動退回。然而,這無礙標誌著中國政府在澳門徵收了200餘年地租銀的歷史正式結束。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主編:《澳門編年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38頁。
【42】薩安東(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著,金國平譯:《葡萄牙在華外交政策:1841-1854》,里斯本、澳門:葡中關係研究中心、澳門基金會,1997年,第155頁。
【43】[葡]徐薩斯(Montalto de Jesus)著,黃鴻釗、李保平譯:《歷史上的澳門》,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年,第219-221頁。
【44】〈葡使為設立駐澳領事官並侵佔三巴門以外之地事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照會〉,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澳門基金會、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46頁。
【45】厲式金:《香山縣志續編》,卷六〈海防〉。


更新日期:2025/11/10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