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康真君廟神祇:三眼華光與五通神

著(者):黃文輝

康真君廟內有“五通聖殿”,供奉“五顯靈通華光大帝”及“五群真”,據殿旁木刻所記,是1949年由姚芬、姚滿等善信所立。

所謂“五通”,係“五顯靈通”的簡稱,即“五顯靈通華光大帝”。華光大帝是港澳民間熟知的神靈,以“三眼華光”著稱,康真君廟內的華光大帝正是三眼形像。這位華光大帝正式名稱應是靈官馬元帥,又叫“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等等。《三教搜神源流大全》中有其傳記。據介紹,這位馬元帥原係如來佛身邊的至妙吉祥,因犯事而被罰下凡。這位馬元帥天生異稟,生下就有三隻眼,而且法力高超、神通廣大。《三教搜神源流大全》就記載了他殺東海龍王、降烏龍大王、斬揚子江龍、大鬧龍宮,以至入鬼洞、戰哪吒,甚至與齊天大聖大打出手的故事,總之這位靈官馬元帥可謂集哪吒與齊天大聖本領於一身。不過,中國南方多視華光為火神。道教定陰曆九月廿八日為馬元帥神誕,然而他八月初一那天就開始下凡;如果八月初一下雨,就預示那年少火災。所以八、九月期間就得打“華光醮”,以祈求華光庇佑,免招火災。

五通聖殿。黃文輝提供。

不過,康真君廟裡的華光大帝卻被當成財神供奉。華光由火神轉成財神,出於明代小說《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亦名《南遊記》),內容主要根據《三教搜神源流大全》寫成。小說最後有一段寫道︰“(玉帝)加封華光為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靈)官大帝。⋯⋯華光永鎮中界,萬民求男生男,求女生女,買賣一本萬利,讀書者金榜標名,感顯應驗。用受祭享。”由是,五顯靈官華光大帝又兼職財神了。

至於“五群真”,據廟祝介紹,係張道寧天師手下,未知出自何處。筆者懷疑“五群真”應是“五通神”。一來現在五通聖殿主要供奉的是“五顯靈通華光大帝”,但其正式名稱應為“五顯靈官華光大帝”;二來五通亦係民間財神之一;三來澳門其他寺廟亦有五通神之崇拜。

據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五通神算不上神仙,而是山精野怪的總稱;“五”也不是實數,不過用來泛指其多。其信仰源自古代傳說中一種名叫方良的惡鬼,又叫罔閬、魍魎,是危害屍體或亡魂的鬼怪。它人面猴身,“仿人聲而迷惑人也”,後來又跟山魈、狒狒、猿精之類“性淫”的鬼怪傳說混在一起。故五通最早是以淫邪鬼怪的形象出現的。據研究,五通信仰始於唐代,宋代尤為昌盛,至元、明、清而不止,以江浙一帶最為流行。

五通由邪惡的鬼怪演變成民間財神,乃由於其有使人乍富的本領。宋人洪邁《夷堅志》中記載了多則五通神使人乍富乍貧的傳說。像《夷堅丁志》卷一三“孔勞蟲”條就記載了五通向一個祀奉它的劉五,“金銀錢帛,餉不知數。”後來劉五因下棋小事而觸怒五通,“明日,劉訪篋中,所蓄無一存。”又《夷堅支志》癸卷三“獨腳五通”條載有吳十郎者,“才數歲,資業頓起,殆且巨萬。里人莫不致疑”,後來據吳大郎透露,乃因其奉祀“獨腳五通”,“凌晨起,見緡紙充塞,逐日以多,遂營建華屋。方徙居之夕,堂中得錢龍兩條,滿腹皆金。自後廣置田地。”可見五通有使人暴發的本領。不過,可能五通始終是淫邪鬼怪,其行事詭異,且其使人致富,無非想人祭祀;稍有不順其意,動輒撤去所贈財物。即使是祭祀方式,也充滿著淫邪。據上述“獨腳五通”條載,“吳創神祠於家,值時節及月朔日,必盛具奠祭,殺雙牛、雙豬、雙犬,並毛血糞穢,悉陳列於前。以三更行禮,不設燈燭。率家人拜禱訖,不論男女長幼,皆裸身暗坐,錯陳無別,逾時而退。”雖然上述記載或屬無稽,不過五通顯非正神卻是肯定的。

康真君廟五通聖殿裡供奉的是不是五通神無關宏旨,反正善信只求平安富貴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呂祖仙院裡有五通聖佛的牌位,且有一塊民國十八年(1929年)善信送的木匾,上書“神靈亟舟旋梓里”,旁有該善信記云︰“余向經營於外,十有餘年。因商務羈身,未暇回唐。余家人聞說五通佛顯赫,有挽造化之危。余家人誠心到廟轉五通大運,並寫神信乙封。冬月幸賴平安抵步,舉家得以團敍。無以為酧,特書敬字各(額)扁(匾)乙幅以表微誠。”可見五通信仰在澳門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更有“轉五通大運”的崇拜儀式。

本文整理自黃文輝《澳門康真君廟》

該書之參考書目:
1. 王文達︰《澳門掌故》,澳門: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劉芳輯、章文欽校︰《葡萄牙東波塔檔案館藏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
3. 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湯開建、吳志良主編︰《澳門憲報中文資料輯錄(1850—1911)》,澳門:澳門基金會,2002年。
5. 胡紀倫(César Guillén Nuñez)著,方無隅譯︰《澳門街》,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6. 唐思︰《澳門風物志》,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年。
7. 唐思︰《澳門風物志(續篇)》,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8. 呂宗力、栾保群︰《中國民間諸神》,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韓伯泉、陳三株︰《廣東地方神祇》,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
10.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北京:團結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11. 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
12. 馬書田︰《中國佛菩薩羅漢大典》,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年。
13. 潘恩編著,潘兆耀繪圖︰《全像民間信仰諸神譜》,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14. 葉春生︰《嶺南民間文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 葉春生︰《廣府民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 呂微︰《隱喻世界的來訪者——中國民間財神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17. 鄭守治︰《華光大帝信仰源流考》,載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辦︰《民俗學刊》(第四輯),澳門:澳門出版社,2003年6月。
18. 殷偉、殷斐然︰《中國民間俗神》,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 陳瑞璋編著︰《認識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香港:萬里書店,2001年。
20. 李喬︰《行業神崇拜——中國民眾造神運動研究》,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21. 黃仁夫︰《台山古今五百年》,澳門:澳門出版社,2000年。
22. 烏丙安︰《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3. 白化文︰《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24. 賴永海主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儀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5. 山曼︰《八仙︰傳說與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更新日期:2025/08/01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