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学、装饰和文字等方面来看,这是一份制作精美、极具价值的奢华抄本,同时也是技术与科学知识的见证,还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第1页背面的徽章表明,约在1470年由匈牙利红衣主教维泰兹(János Vitéz, 1408-1471)制作了此书。在第1页的正面和反面,收录了一封献给教宗保禄二世(Paolo II, 1417-1471)的题辞信,作者是德国制图师和印刷工盖尔马努斯,他负责托勒密《地理学》当中制图的修订。信的后面,是斯卡尔佩里亚大约于1409年完成的拉丁文《地理学》译本。在盖尔马努斯复原的托勒密《地理学》地图集中,包含了一张圆形世界地图(ff.74v-75r);十三张与欧洲相关的地图;四幅图与非洲有关;十二幅图则与亚洲相关。其中,第十一幅图与远东,即恒河流域之外的印度以及中国区域有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图集中一幅椭圆形投影世界地图,于1530年左右被添加到两页空白纸上(ff.73v-74r)。除去诸如象征风向的天使头像等非地理元素,它的尺寸是极轴高337毫米、赤道轴宽55厘米。这幅椭圆投影地图保留了希罗时期托勒密地图的诸多内容,比如对地中海的描述采用了过分宽广的纬度;同时还使用了中世纪马可波罗关于远东和中国的描述,比如日本离亚洲大陆海岸之间被夸大的距离,又如“Cataio”(契丹),“Mangi”(蛮子),“Zaiton”(刺桐,即今泉州)和“Cuizanfu”(京兆府)等中国地名。另一方面,图中对北欧、非洲海岸、马达加斯加岛和南极陆地的绘制体现出当时地理发现和制图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这幅地图并没有反映出十六世纪最初数十年间葡萄牙的扩张和海洋贸易而获得的对亚洲的地理新知。地图缺少有关摩鹿加群岛、菲律宾的准确资讯,中国沿海虽然标有“Sinarum situs”,但未注明葡萄牙人的据点澳门和内伶仃岛(原文作者注:葡萄牙同一时期的文献作“Tamão”)。
每幅地图之前都有简要描述,并附有对于所绘区域的说明和城市列表。图集最后是一张各地坐标值列表,按照地图的顺序排列。
参考文献:
[1]. ALMAGIÀ, R. (1944). Planisferi arte nautiche e affini dal secolo XIV al XVII esistenti nella Biblioteca Vaticana. In Monumenta cartographica Vaticana (vol.1, pp.58-59, nr. 19, tav. XXX). Città del Vaticano.
[2]. Biblioteca Apostólica Vaticana. (2006). La 'Geographia' de Ptolomeo (Urb. lat. 274). In Codices e Vaticanis selecti. Series maior, 48; Colección Scriptorium, 21. Madrid - Città del Vaticano.
[3]. DUVAL-ARNOULD, L.; MARCOTTE, D.; HERNANDO, A. (2008). Commento: Ptolemæus Latinus. Codex Urbinas Lat. 274 conservado en la Biblioteca Apostólica Vaticana. French translation by I. RUIZ ALBI. In Colección Scriptorium, 21. Madrid - Città del Vaticano.
附注:选自斯卡尔佩里亚拉丁文版托勒密《地理学》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