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每日有水艇由灣仔銀坑運泉水來澳供應飲用,停泊內港海邊,居民購買水籌,由工人挑水上岸,送至各戶人家。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以前,新橋的晚上,往往有很多賣夜宵的攤檔在蓮溪廟附近擺賣。有賣糖水、粥、炒粉麵、水果等,顯得熱鬧非常。現在還有一檔叫賣粥的叫文記,仍在營業。它已有60年歷史,老闆都有90多歲了,我很的小時候就在他那裏吃粥。很多居住在新橋的老人,在年青時,都是做生意的。”
雜架老行尊
在《永不回來的風景-澳門昔日生活照片》中,看到七八十年前“梳頭”與“絞面”的情況,這是較為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古老行業,趣味盎然。往昔,儘管有些婦女追求時髦,講究西式電髮,但仍有不少婦女還保持傳統髮型—梳髻或梳辮。所謂“髻”,就是將長長的秀髮在頭後盤捲成螺狀的髮型;也有紮成長辮子,塗枺“刨花”(是由一種植物木材刨出來的木片)用水浸出的膠質液體定型,烏亮閃光,頗為美觀。這些婦女理髮,都是光顧街邊的“梳頭檔”,檔主多是中年婦女,替人梳髻及紮辮,都有好手藝,可謂“髮型師”、“美容師”,在廿世紀八十年代,梳髻收費六元,紮辮三元,絞面八元,而在半世紀前,梳頭、絞面只不過三、四角錢,較早前收費更廉。這些檔口,遍佈全澳橫街狹巷,最興旺時期逾七十檔;至抗戰時,居民生活困苦,鮮有閒錢去扮靚,梳頭檔銳減至三數檔,戰後才陸續增至十數檔,其中著名的是趙家巷三姑、群隊街的冬姑及木橋街的跛腳老婆婆。“絞面”是古老美容法一種,不需什麼工具,只用一根長線,就能把臉皮絞得光滑,首先在顧客臉部抹上香粉,然後以長線一端用口咬着,一端用左手拉着,中間以右手將線纏上數圈,以手指控制開合,把線圈貼在臉上的汗毛,手口並用,拉扯線圈收緊,就會將汗毛拔去,使顧客的臉皮光滑。梳髻、絞面早已不為時尚,髮型時時新穎,美容技術日新,用品繁多,梳頭檔也就逐漸消失。
傳統梳頭行業消失
台山街市(Mercado de Tamagnini Barbosa)位於青洲大馬路 / 青洲新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 Borja)、蘇沙醫生街(Rua do Dr. Ricardo de Sousa)、台山中街(Rua Central de T'oi Sán)之間。現為台山街市市政綜合大樓,啟用於2005年5月30日。該樓略呈曲尺形,長邊樓長83米,寬13米,總面積3,520平方米;短邊樓長51米,寬13米,佔地有600多平方米。
澳門街市:台山街市
有人聚居的地方,自然而然會形成各種商業活動,久而久之地發展成市集,而市集的發展某程度上亦體現出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發展歷程。路氹區現有兩個市政街市,分別是氹仔市政街市以及路環市政街市,這兩個街市的發展歷程,為讀者了解路氹城區的發展提供了另一個角度。
澳門街市:路氹的街市
紅街市(Mercado Municipal Almirante Lacerda)位於罅些喇提督市東街(Rua Leste do Mercado Almirante Lacerda)、高士德大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提督馬路)(Avenida do Almirante Lacerda)、罅些喇提督市北街(Rua Norte do Mercado Almirante Lacerda)之間。街市大樓,長44米,寬20米, 佔地面積有880平方米。樓分三層,一、二層寬敞闊大,第三層狹高如塔,實用性不大,裝飾性較強,襯托出整座建築宏偉壯觀;外繞以圍牆,有露天回廊。因建築物外牆為紅色,故稱紅街市,又因其面對罅些喇提督馬路,故又稱提督街市。
澳門街市:紅街市
下環街市所在地,是百餘年前澳門的一處風景名勝──澳門新花園。在下環街一帶填海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將河邊新街至下環街之間的新填地買下,建成一個新的街區,在街區開設一個大型花園。園內遍植南洋奇花異果,飼養多種猿猴雀鳥,儼然一個亞熱帶動植物園。這裡清雅優美,花木繁茂,每逢風和日麗,中外人士來此遊園賞景。園門設在下環街口處,古羅馬式門樓,配以鑄鐵閘門,氣派非凡。後來成為了澳門土生富商李加祿(João Lecaroz)產業。
澳門街市:下環街市
“新橋有一句童謠:‘落雨仔,水浸街。’處於低窪地區的新橋,每逢大雨降臨便成了一片澤國。水浸雖然影響生活,但也有很多令人緬懷的回憶,如留在學校摺疊紙船,撈魚仔,哥哥面對着高至胸口的水位涉水背我回家……
舊區經濟的推動者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5年-1941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花王堂區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
內港 | |
關鍵字: | 運輸服務 |
港埠 | |
水籌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54頁。ISBN 99937-29-26-4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207x2966, 35.71MB |
登錄號碼: | p0000029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