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得胜,祖籍香山县(今属中山市)石岐,生于澳门,在石岐长大。香港十大首富之一、慈善家。 得胜小学毕业后,随父经营百货批发。他天资聪明,记忆力强,很快掌握做生意的门道。 抗战期间,得胜随家人逃难到香港。抗战胜利后,他在香港上环得胜开设鸿兴合记杂货店,经营杂货和工业原料批发;后来扩展改称为鸿昌百货批发商行,专营洋货批发,销售遍及省港澳乃至东南亚各地,人们称他为“洋杂大王”。[1][2] 得胜在事业上的转捩点,就是取得日本的“YKK”拉链的独家代理权。50年代末,拉链服装兴起,拉链的应用大行其道,所有成衣和布袋,都以拉链取代原有的纽扣。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胜认识了日本YKK公司的要员。YKK公司被他的诚实作风所感动,将YKK在香港的经销权交给鸿昌百货独家代理。当时香港以制衣工业为主,拉链的需求急剧增长。得胜利用自己多年来在洋杂生意中建立的批零网络,使拉链在港澳及东南亚各地畅销。 60年代起,得胜每年经营拉链的营业额逾1000万元,同时,他代理台湾“良友牌”尼龙丝及多家日本生产的尼龙制品;这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新兴工业产品,以轻盈、美观及清洁卫生见长,很快取代传统的咸水草和麻绳,尼龙产品销量节节上升,60年代每月销量约十万镑。得胜日进斗金,跃身成为香港富豪。 得胜瞅准机会独家经营几种产品畅销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1958年,他抓住香港地少人多、住房潜在需求大的特点,成立一家专做地产生意的公司,开始进军地产建筑业,使其旗下的生意多元化;首先组建永业有限公司,经营拆楼、买小地盘建楼和收购沙田酒店。 1963年,得胜和冯景禧、李兆基合资创建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大举进军地产市场。60年代,香港工业开始萌动,厂家对工业楼宇需求迫切。时任公司董事总经理的得胜看准机会,大量兴建工业厂房。新鸿基很快就在地产市场站稳了阵脚,从此,公司在全港率先推出分层出售和提供长年期的分期付款买楼服务,这一举措大受中小厂家的欢迎。 他们宁愿购买工业大厦,也不愿租楼,因为租约满时大幅度加租而使成本失去预算。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一炮而红。得胜和冯景禧、李兆基在地产界被称为“三剑侠”。后来,香港几经动荡,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始终屹立不倒,成为首屈一指的地产公司。 得胜凭借自己精准的目光,在香港地产业一举成功。在地产低潮时,他大胆地以低价吸入大量土地,等到地产市场复苏时,再以高价出售而获利。 1965年,香港多家银行出现挤提,被迫紧缩信贷,致使物业价格大幅下降。1967年香港社会动荡,百业萧条,物业无人问津。在这种环境下,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坚信“否极泰来”的经济循环原则,采取“人弃我取”的投资策略,继续大量吸纳土地,兴建楼宇。1968-1970年,香港工商业复苏,对楼宇需求逐渐增加,地产开始出现高潮,因此,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获取极为可观的利润收益。 70年代,“三剑侠”分道扬镳,冯景禧率先退出新鸿基公司成立“新鸿基证券”,投资证券业;李兆基另创“恒基兆业”,仍然从事地产生意;得胜将新鸿基实业公司易名为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并自任董事长。得胜乘着地产和股票投资的热潮,将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上市。 时值香港市民正陷入疯狂抢购股票风潮中,股价抢至令人吃惊的程度,恒生指数一日数涨。原本,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推出股票上市时集资一亿元,但疯狂的股民将十亿元汇至该公司,超过新发行股票银额的十倍。 1967年,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综合纯利跃升至9000万元。之后三年完成了三级跳式投资跃升,资产剧增,经营继续扩大,逐渐发展为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除经营地产外,还经营保险、财务、物业管理、投资控股、交通运输和建筑业,得胜从中赚取了巨额财富。[3] 1987年末,香港发生股灾,经济陷入低潮。得胜大量吸入拥有帝苑酒店全部股份及新城市广场50%股份的新城市股份,1988年,继续低价作出全面收购。后来,物业价值大幅上扬,旅游业攀上高峰,新鸿基地产集团发展日益壮大。从鸿昌合记到新鸿基地产,从年纯利几十万到年纯利近亿元,得胜创造了时代的奇迹,同时,为香港的经济繁荣作出重要的贡献。 得胜的成功之路充满传奇的色彩。他稳健踏实,待人以诚,讲求信用;具备敏锐的目光和独到的投资技巧,尤其是他的“人弃我取”的战略,善于及时地把握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从一个普通商人跃升为“地产大王”。他的资产总值达130亿港元,在香港富豪排名榜中,与包玉刚、郑裕彤三人并列第二位。新鸿基的地产市价总值仅次于长江实业,1972年上市时,市值是1.6亿元。现在市值近220亿元,膨胀达137倍。 得胜一向爱国爱乡,大力支持家乡建设。1982年初,他捐款港币1000万元在石岐兴建孙中山纪念堂,并捐资扩建华侨中学。为表彰他支持中山建设的重大贡献,1989年9月16日,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得胜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并由中山市政府颁授“荣誉市民证书”和金锁匙。[1] 1990年10月底,得胜因心脏衰竭,在香港病逝,终年79岁。 消息传出后,香港地产、证券界人士深感惋惜。中山市领导专程前往香港,吊唁并慰问郭得胜的亲属。[1][2] 之后,郭得胜的三个儿子共同管理新鸿基地产发展公司。长子郭炳湘生于1948年,担任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主席、香港公益金历届董事委员会主席。 二子郭炳江生于1952年,香港新鸿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常委、香港地产建设商会第一副主席、香港公益金董事、香港社会福利政策服务委员会及公开进修大学校董会委员。 三子郭炳联生于1954年,香港新鸿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 1994年,郭炳湘和弟郭炳江、郭炳联捐资700万港元装修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2003年11月捐资780万港元、2004年捐资1020万港元作为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专项维护基金;2004年投资两亿港元,在中山城区开发建设奕翠园住宅区。 2004年3月19日,经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郭炳湘获授“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4] [1]《郭得胜》,载“中山市档案资讯网",2012年12月14日,http://www.zsda.gov.cn/plus/php_mr_details.php?renid=5398。 [2]林宣:《郭得胜先生事略》,载《中山文史》(第51辑),中山:中山政协,2002,第45-48页。 [3]李旭昭、冯焯南:《郭得胜先生的创业概况》,载《中山文史》(第13辑),中山:中山政协,1987,第40-42页。 [4]《郭炳湘》,载“中山市档案资讯网",2012年12月2日,http://www.zsda.gov.cn/plus/view.php?aid=273445。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