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媽閣共有二十四首石刻詩,作者分別是:林國垣、康健生、張道源、許敦元、西密揚阿、趙同義、趙元儒(四首)、張玉堂(兩首)、黃恩彤、潘仕成、暢瀾(兩首)、釋碧漪、陳詞博、遂昭、朱壽年、列贊雄、梁進輝、布衣,以及佚名作者一首。他們的身份包括:蒞澳的清朝官員、旅澳的騷人墨客和寓澳的僧道,也有澳門本地的名人才子。這些詩作的寫刻時間,始於清乾隆三年,終於民國年間。
媽閣廟的摩崖與石刻詩——石刻詩舉隅
在中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刻辭中,碑刻佔有重要的地位。碑刻常見於山川名勝、陵墓、宮殿、寺廟、園林等古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又以宗教寺廟碑刻,在碑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建築藝術的角度而言,碑刻也是一種建築要素,與建築物互相依存。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而言,碑刻與建築物互不分離,是記載建築歷史、保存和傳播建築文化內涵的特殊載體,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媽閣廟的碑刻
媽閣是遊人必到之處,其所嚮往者,蓋非廟宇建築,而是景觀:殿觀疊架的佈局、錯落有致的山林廟宇景致。與此同時,國人亦偏愛留墨於媽閣,最直接的證明,莫過於媽閣的山石題刻:摩崖、石刻題詞與石刻詩。
媽閣廟的摩崖與石刻詩——摩崖和石刻題詞
神舟奇蹟:媽祖閣內,天后殿前,素來供設一艘小帆船,舵長數尺,桅几三枝,錨舵齊全,蓬艙畢具,張帆繫纜,形狀精緻,梢翁篙手,眉目玲瓏,直類一龜大眼雞船模型,為中國之古式海舶。當年天后附航來澳,即乘此種帆船也。而洋船石上所刻之圖樣,故亦作如是式矣。蓋媽閣天后殿前該艘小神舟,在舊日也曾有過一番奇異事蹟。溯每當年年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誕,於誕前三天之早晨,則媽閣廟諸值事,例必焚香燃燭,親臨江邊,將此小神舟,送放落海中,任其飄流泛去。該小船雖是無人駕駛,但隨波逐浪,漸漸就不知浮到何處耳。經過兩日,事果神奇,該小船竟在天后誕前一天,必定安然飄流回媽閣岸邊,屆時諸值事又在海傍陳設香案,恭迎小神舟回廟內,如舊供奉。據說此舉,乃天后駕船往接大舅(她的哥哥),同來共慶誕辰云。而媽閣廟值事對於此舉,從來皆如是進行,該小船未嘗有傾覆或失蹤者。惟至距今約五十年前,曾有一次該小船在海上飄浮時,被一洋船水手看見,愛其靈活精緻,背人將其撈去,至是該小船迺告遺失。而媽閣廟值事嗣後亦以外賊難防,遂罷此舉,只得依樣再做回一艘小神舟,仍供設天后殿中,聊資紀念耳。該小神舟之已往奇蹟,據現在之老於澳門者,尚有不少人曾親見其事,津津樂道之。但其何以能自然往返,及從未失蹤,今試從科學辨證之:大概自小船被放落海中後,浮泛在水面,即人或見之,但以崇信天后,故決不敢干擾及之,不慮有遺失矣。小船跟隨潮水退去,自然會隨看潮漲回來,在迷信時代之人看來,就以為神奇也。
媽祖閣神舟奇蹟傳聞
天后誕辰:閩粵人士,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寶誕。澳門媽祖閣亦例於每年是日前後數天,盡量點綴,張燈結線,搭棚演戲,笙歌酒讌,備極熱鬧。而居澳之漳州、泉州、潮州等人士,則例必於事前拈鬮,分訂於三月二十二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三天,各自設筵備牲,蒞廟賀誕。唯二十三日則為闔澳及上述三州人士共同慶祝。是日本澳之林族西河堂,定備亭色頂馬,金豬鼓樂,巡街而至,蓋以天后為林氏女也。更有一些天后神會會友,亦皆如是,往往有十餘隻金豬隨行者。查舊日到廟賀誕之燒豬,每逾三四百隻之多云。而海上漁民,以天后為海神,故對天后誕,更為高興。當澳門漁業興盛時期,媽閣海面,帆檣千百,密泊如織。蓋漁船出海捕魚,雖至遠亦必歸來賀誕,燈籠串炮,囑目喧鬧。每當誕日午時,所有洋船汽艇,經過媽閣海面廟前,定必鳴笛致敬者,在卅年前,廟前空地,搭一大棚演戲,男女左右分座,舞台則架於海中,台前正中廣場,為羣衆免費觀劇處。所演皆為第一名班,當誕辰之清早,各大佬信必須粉墨袍笏,入廟賀誕。在殿前演“八仙賀壽”,及“加官”“送子”等劇。至廿四日,又為戲班中田寶二師寶誕,是晨例演“香花山大賀壽”,大撒金錢,觀衆爭拾,熱鬧非常。天后誕前後,常有暴風雨者,謂為接大舅。曾有一次,在光緒三十二年(一九零六),於演畢大賀壽後,颶風猝至,海水暴漲,雖戲棚傾塌,但觀衆只濕衣裳,無一受傷者,衆皆認為天后靈聖所致,誠倖事也。後來自從葡當局在廟前建築一號碼頭後,搭大棚演戲之舉乃輟。近年只有在廟內空階,稍蓋葵篷,點演小劇團,聊申慶祝耳,神誕之熱鬧,已大異當年也。
天后寶誕
地點: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媽閣廟(Templo de A-Má) | |
關鍵字: | 廟宇 |
宗教建築 |
繪畫: | 博爾傑 |
資料來源: | 澳門檔案館,檔案編號: MNL.12.06c.Icon |
典藏單位: | 澳門檔案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檔案館 |
權限範圍: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轄下 |
澳門檔案館授權澳門基金會使用。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資料類型: | 圖片 |
藝術品原件 |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2000x1409, 8.06MB |
登錄號碼: | p0005658 |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