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音樂是一種跨越國界、種族文化,直抵心靈的人類共通語言,在文化國際傳播和人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4年是中葡建交45周年、澳門回歸25周年,澳門鋼琴演奏家與指揮家蔡崇力在波爾圖舉行的一場紀念中葡友誼音樂會上,分別指揮與彈奏了多首澳門音樂作品,以音樂築起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樑,為海外觀眾帶來了極致的聽覺享受。
音樂藝術交流互鑒──蔡崇力
民國三十二年 (1943年1月1日-1943年12月31日)1月27日,全澳歌姬為貧民籌募寒衣舉行遊藝會。傅玉蘭主編:《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110頁;《同善堂100周年特刊 (1892-1992)》第107頁。
全澳歌姬為貧民籌募寒衣舉行遊藝會
許健華自小師從譚植雄老師學習小提琴,後進入澳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跟隨鄭震邦、鄭偉玲老師,並成為於1983年成立的澳門室樂團首批成員,其後進入於1982年成立的澳門文化學會(現文化局)工作,全職投入政府屬下該團行政管理和藝術教育推廣工作。1997年與汪加、梁健行創立澳門青年交響樂團,擔任協會理事長至今。
用專業與熱忱,引領樂團走向世界舞台──許健華
戴定澄1957年出生於上海,為家中的幼子。由於父親及兄姐都喜愛音樂,八歲由善奏多種中西樂器的二哥啓蒙,九歲後開始隨音樂導師學習。由於充滿對音樂熱誠和情感,琴藝日增,中學時在合唱團擔任鍵盤伴奏,受到指揮家老師最初的音樂理論知識教導,也開始萌生以音樂為學習目標的志向
學術清風──戴定澄
生於澳門、長於澳門,李鴻燦的身上多少留下了中西合璧的烙印。徜徉在經典音樂中,他很自然地在東西兩種不同文化之間切換,用自己對音樂的樸素理解,去詮釋作品背後豐富的內涵。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李鴻燦一路走來既孤獨又興奮。
音樂要有新發展──李鴻燦
展望未來,莫華倫希望能利用大灣區豐富的戲劇場地資源,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讓外國文化走進來,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同時推動歌劇中國化。“我正在醞釀一部新的原創歌劇作品,希望用音樂繼續講好中國的故事,讓世界聽見更多來自中國的聲音。等成功了,再告訴你吧!”莫華倫笑道。
真誠忘我 盡情表達──莫華倫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10月17日,澳門富商奧敏.卡瓦略(José Omin de Carvalho)為其夫人祝壽主辦宴會。澳督歐美德及其副官、秘書長均出席。宴會結束後,舉辦歌舞晚會。首先是梅斯尼埃(Gasdon Mesnie)和指揮安迪諾利(Adinoli)演奏羅西尼歌劇《吉列姆.特爾》序曲;接著西班牙駐香港副領事若瑟.納法諾(José Nafauno)邀請東道主女兒貝拉米娜(Benamina de Carvalho)兩人表演威爾弟歌劇《梅斯納第艾利》的一段二重唱。接著賓客跳起四段舞、華爾滋舞和蘭賽羅舞。稍事休息後,貝拉米娜與其妹埃爾米尼亞.納瓦羅(Elminia José Navano)、梅斯尼埃和指揮安迪諾利又演唱威爾弟歌劇《埃爾納尼》中的五重唱。埃爾米尼亞畢業於音樂學院。他們配合之默契及演唱技巧之高,令人讚歎。後又由埃爾米尼亞演唱短曲《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博得了全場喝彩。接著客人們又翩翩起舞,直至翌日拂曉。潘日明:《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第165頁。
澳門富商奧敏.卡瓦略為其夫人祝壽主辦宴會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5年-1941年 | |
地點: | 澳門半島--風順堂區 |
福隆新街(Rua da Felicidade) | |
關鍵字: | 音樂 |
揚琴 | |
曲藝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92頁。ISBN 99937-29-26-4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203x2963, 35.64MB |
登錄號碼: | p0000092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