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公共交通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不但緊貼社會的發展步伐,同時配合市民的需求、空間和環境的變遷而優化。是次展覽結合近二百張圖片資料和豐富的專題文章資源,穿梭過去未來的時光走廊,與讀者一同走進小城的東西南北,縱橫洞察各種交通工具和運輸方式如何順應社會發展而蛻變,市民和業界又是如何參與和見證澳門從海濱小城走向國際都市的發展軌跡。

本地交通

19世紀中期,人們已可乘坐蒸氣輪船往返省港澳;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作為公共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以煤氣和汽油作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此後,使用內燃機的汽車、輪船也陸續面世。經歷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澳門公共汽車於1919年開始提供服務,當時稱為“自由車”;到1925年,改稱“街坊車”,主要由大貨車改裝。1927年,岐關公司在澳門設立,取代“街坊車”,承辦全澳的公共汽車服務。

時至今日,本澳的公共交通網絡已漸趨完善,因應各類交通工具及相應的配套,市民可以便捷選擇和搭配各種出行模式,不論乘坐巴士、的士,自駕穿梭澳氹跨海大橋,以至每天使用的行人天橋、步行徑又或單車徑等,讓我們輕鬆穿梭澳門的大街小巷。

對外交通

隨着澳門公共汽車於1919年投入服務後,投資者陸續引進水上飛機及新式輪船連接港澳兩地,歷經多個時代的變遷和演變,得以發展至今日的高速船及直升機,為兩地提供更快捷的運輸方式。另一方面,隨着澳門國際機場於1995年啟用,澳門正式成為國際旅遊城市。2019年,本澳錄得超過3,940萬的入境旅客量;當中,各口岸的出入境連續第七年錄得增幅。因此,遊客使用跨境巴士、高速船、直升機、民航機等交通工具的需求亦持續上升。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響,本澳的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入境旅客亦大幅減少;據日內瓦——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於2020年7月發佈的分析報告提及,全球航空客運量需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面對複雜多變的發展形勢,特區政府加快推動各項公共工程項目,尤其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緊密相關的交通基建和公共設施等,創造工作機會;此外,透過開展“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研究”、“澳門國際機場整體發展規劃”、輕軌延伸橫琴線等工作,運用綜合治理交通手段,期望構建高效、便捷、綠色的出行環境。由此可見,因應環球局勢及發展步伐,本澳的公共交通工具於未來十年將有巨大的革新。

專題文章

探索更多澳門交通故事

探索更多澳門交通故事

探索更多澳門交通故事

鳴謝:
張伯恆
曾偉倫
譚宏浩
Dominic
John Wong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