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记忆”开站六周年,以“六六无穷‧探索不同”为主题,推出多项周年系列活动,展现“澳门记忆”丰富精彩的资讯,引领大众探索不一样或有待了解的澳门。诚邀市民参与,成为建构“澳门记忆”的一份子。
崇祯元年(1628年2月5日─1629年1月23日)9月11日,教宗乌尔班八世发布大敕书,任命马六甲主教和科钦主教区管理者为裁判官,调查澳门主教之争事件的详细经过,同时免除果阿教会对狄奥戈•瓦伦廷的所有处罚。先是,狄奥戈•瓦伦廷主教受到果阿方面的处罚后只身前往果阿,上诉宗教法庭,要求对澳门主教之争事件作出裁决。澳门主教之争传到欧洲后,1626年,教宗即发布小敕书,声称应葡萄牙国王之请,任命狄奥戈•瓦伦廷主教管理澳门教区,为期6年,并同时拥有委任权和其他权力。由于果阿大主教持反对态度,教宗于1628年1月26日致信果阿大主教,敦促他实行1626年的小敕书。至是,再次颁布大敕书对狄奥戈•瓦伦廷的任命确认。H. チースリク:《キリシタン时代たおけゐ司教间题》,载《基督教研究》第9辑,第434—435页。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月24日-1717年2月10日)9月7日,两广总督赵弘灿派一名官员下澳,接会天文的戴进贤及会天文并会弹琴的严嘉乐进京。9月11日,乘官船离澳至广州。9月21日,清朝钦差大使李秉忠等人到达广东,并到肇庆向两广总督赵弘灿传旨:“西洋人无照者不许出境。”随后,由两广总督赵弘灿家人陪同至澳门购买西洋物件。10月22日,通晓天文的倪天爵从澳门赶至广州。11月9日李秉忠携三名天文学家戴进贤、严嘉乐、倪天爵离广州进京。《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 《广东巡抚杨琳奏报伴送手艺人及西洋人进京并到粤洋船数目折》、《两广总督赵弘灿奏报遵旨传宣西洋人无照者不许出境李秉忠已赴澳门寻买西洋物件并续到澳门船数折》,第110页;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669—670页;严嘉乐:《中国来信(1716—1736)》,第26—30页。
雍正四年(1726年2月2日-1727年1月21日)9月11日,仁慈堂孤女院(Asylum for female orphans)正式建成,由圣家辣修女院创办。先是,澳门议事会为澳门的孤女与寡妇设立一个临时性基金,即从每年进口货值中提0.5%,本年为406两白银,以保证她们得到衣食,并让孤女学习家政。根据条例,这一年收容孤女与寡妇30人,每人每天1斤大米,每月4钱银子。她们的医疗护理由圣家辣修道院的医生负责。 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11页;龙思泰:《早期澳门史》,第54页;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3, pp.513—514.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2月3日─1792年1月23日)9月11日,新任澳门主教马塞利诺•施利华率领两名圣若瑟修院教师遣使会神父福文高(Domingos Joaquim Ferreira)和李拱辰(José Nunes Ribeiro),遣使会会长费雷拉•巴蒂斯达(José do Espírito Santo Ferreira Baptista)神父与方济各会修士葡人安东尼奥•卡拉多(António e Francisco Calado)抵澳门履新。随船而来的还有圣若瑟修院新招的两名学生:葡萄牙人若瑟•佩雷拉(José Pereira)和若瑟•本多(José Pinto)。施利华主教抵澳后,致力于改革教区不良习俗,但效果甚微。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671; 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ulo. ⅩⅧ, p. 681.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208页。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9月11日,英国借口法国要侵占澳门,派海军少将喥路唎(William O'Brien Drury)率9艘兵舰300士兵抵达澳门港口氹仔鸡颈洋面。英国既没有先行派出人员进行筹备工作,也没有取得葡印总督给澳门政府的训令,仅让喥路唎带来了英印总督给澳督花利亚的一封信,称因为有英葡两国的盟约,希望澳督为英军进入澳门提供一切方便。此议遭澳门当时总督花利亚拒绝。《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译出英兵船头目威廉阿鼻黎·喥路唎禀文》,第669页;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3卷,第85页;田明矅《重修香山县志》卷22《纪事》:“喥路唎来澳,巡船三:曰家贲;曰拉;曰简教。家贲船番梢七百,拉船番梢二百,简敦船番梢一百。”实际上,9艘船分两次来澳,先来3艘,后来6艘,其后再来4艘。
清嘉庆年间(1796—1820)两广总督吴熊光和广东巡抚孙玉庭因英军入驻澳门事被革职一案。1802年(清嘉庆七年)3月,英国以协助葡萄牙防守为名,派兵船6艘、官兵数百驶抵氹仔海面,准备登陆澳门。由于澳葡当局及广东官府的拒斥,英舰主动撤退。1808年,英国借口法国要侵占澳门,派海军少将度路利(William O' Brien Drury)率9艘兵舰于9月11日抵达澳门港口。最初,葡人抵抗,拒绝英军登陆,后经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分公司经理斡旋,于9月21日准许英军登陆,300多名英国士兵入驻东望洋山炮台、南湾炮台及被封闭的圣保禄学院等处。10月下旬,英国又从印度调来军舰,两批共计兵舰13艘,兵员760人。为了欺骗中国官府,英舰一律悬挂葡萄牙国旗,士兵则改穿葡兵制服,又占据妈阁炮台、嘉思栏炮台及圣奥斯定教堂等处。面对英军入据澳门这一重大事变,吴熊光及孙玉庭均掉以轻心,并未积极采取措施。直到度路利于10月下旬率3艘兵船闯入虎门、进逼黄埔,要求清政府同意英军在澳门驻防,才向朝廷禀报情况,而且是作一般公文发出。嘉庆帝直到11月中旬才获知澳门发生的事变,大为震怒,急令广东方面迅速断绝澳门一切供应,封锁交通,调集水陆军队,准备驱逐入驻澳门的英军。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英军于12月18日全部撤离澳门。事后,清政府鉴于吴、孙两人对英军入据澳门之事严重失职,将其革职。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月5日─1849年1月23日)9月11日,澳督亚马留下令拆开清政府的关闸门,加宽澳城前往关闸的通道。亚马留称:“为了排除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再对关闸门以内的土地属于我的权力加以任何质疑的可能性,我下令在中文门碑之上又置放了一块葡文的石碑。葡文系汉语译文,即‘界门(Porta do Limite)’。”而澳门佐堂汪政为了感谢亚马留未下令将位于望厦村的香山县丞衙署编号,佐堂允诺:“我对下令拆开关闸门,加宽通道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澳门总督1848年9月22日致海事及海外部公函;转引自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1841—1854》,第97页。这一次亚马留并未拆毁关闸,关闸拆毁是1874年之事。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8月5日,澳门番摊承充合同签订,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澳门番摊承充合同。《承充澳门番摊揽头生意章程》内容为中葡文合璧,左右对照。承充的华商为郑耀、刘越犀、钟超三人。条款的主要内容如下:1. 承充番摊合约章程以一年为期。计至1874年9月10日为满期。承充规银15万元,由本年9月11日起。每月上期缴纳规银12500元,七二兑。2. 淮开摊馆26间,不得多开。无论是否开足26间,依然照纳规银。如欲多开须禀明公物会宪。3. 由关闸至妈阁地方所有摊馆生意均归承充人。任由承充人在界内照上款开馆多少。4. 午夜12点闭门。有私开罚银50两。5. 准开打牌馆三间。6. 该承充三人有保险公司50份,每份500两交出作按以为担保规银,另有香港商人担保该三人遵照合同。签名:郑耀、刘越犀、钟超,担保人为和兴李升。通过这一番摊承充合同档案来看,番摊的开设地不包括氹仔,有开设打牌馆以及开设时间的限制情形,这些内容都是以前未曾出现过的。AH/F/422, MIC: A0585. p. 1, 澳门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郑观应:《澳门窝匪论》,最早发表在1872年的《申报》中称:“其番摊之馆则已有二百余号也。”由档案可见,仅准26间。很可能郑氏是指赌馆内的番摊赌台数目。
光绪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9月11日,澳门报人、历史学家庇礼喇在印度孟买逝世。庇礼喇为澳门土生马贵斯‧佩雷拉家族的第二代,其父费利西安诺‧佩雷拉(Feliciano António Marques Pereira)为军人。庇礼喇于1839年6月1日生于里斯本。原在科英布拉大学学习法律,但后来放弃,转而从事新闻工作。1858年进入《法与令》(Lei e Ordem)周刊编辑部,并在该刊发表小说,同时,还在《特色档案》(Arquivo Pitoresco)、《演出杂志》(Revista dos Espectáculos)、《里斯本杂志》(Revista de Lisboa)等刊物撰稿。1859年到澳门,担任澳门政府中国移民监督和办理华政事务官,1860年3月20日至1862年4月担任《澳门政府宪报》主编,1862年被任命为驻华使团秘书,1863年又担任《大西洋国》周刊的主编,该刊在1863—1866年发行,庇礼喇在这份周刊发表了很多文章。1869年因香港《市民回声报》对澳门苦力贸易的批判,庇礼喇辞去办理华政事务官之职。不久,返回里斯本,使子女回葡萄牙接受教育。后来又被葡萄牙政府任命为驻暹罗和海峡殖民地(新加坡和马六甲)领事,后任印度孟买领事,并在此地逝世。他留下很多研究澳门的历史著作,如1864年《澳门的中国移民报告》,1867年《澳门华政衙门办理华政事务官许可权报告》,1868年《澳门历史大事日志》,1870年《澳门的中国海关》,1873年《葡萄牙在华保教权》等。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2, p. 617.
光绪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9月11日,两广总督张之洞接总署来电称:“闻法国现与葡萄牙密约,澳门有通广东省旱路,拟由此路协力攻扑省城。如果得手,即将法国所有澳门地界酬葡。”先是,1884年夏,因中法战争事起,有法国人在香港、澳门招兵买马,同时,又有6船法国兵船泊于香港,法国并在香港订制6000套军服准备给雇佣来的越南人及华人使用。故张之洞收到总署来电,尽管还是传闻,但对此事的警惕已生,不仅要求属下加强香港与澳门附近的防务,而且张之洞两度照会澳督罗沙,要求澳门政府保持中立,“守公法局非议”,不向法国船只提供“米谷、牛羊、甜水、煤炭以及军火、军装”等物,同时也不准法国人在澳门招募华人当兵,或借地屯泊兵船。张之洞称:内地安则澳门安,内地有事则澳门不能无事。现时中国民心愤恨法人已极。粤省已极力严禁华人滋事,故希望澳门政府亦能约束葡人“永守公法,以敦友谊”。从此,清廷开始注意法国有可能从葡国手中取得澳门的问题。《张之洞全集》第3册卷73《电奏》1,第1880页;第4册卷90《公牍》5,第2413页;第4册卷91《公牍》76,第2450页。
光绪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9月28日,澳门利宵中学(Liceu de Macau)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1893年7月27日,葡萄牙国王、海事及海务部发布命令通过建立利宵中学的计划。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澳门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一直进行努力,澳门主教明德禄(D.António Joaquim de Medeiros)即对建校给予极大的支援,议事公局主席小若阿金‧巴士度(António Joaquim Bastos Jr.)为了这一计划每年付出4000澳门元。1894年3月24日开始启用。4月14日,澳督柯高正式发布训令开办利宵中学,校舍设在圣若瑟修院。8月16日,颁布有关规章,9月10日及11日进行入学考试。当时委任的学校教师欧拉修‧波亚雷斯(Horácio Afonso da Silva Poiares)、土木工程师马托斯‧利马(Matos António de Lima)、庇山耶(Camilo de Almeida Pessanha)、教士巴尔塔扎‧法莱罗(Baltasar Estrôncio Faleiro)、总司库里贝罗‧卡布拉尔(João Albino Ribeiro Cabral)、澳门港务局局长、驱逐舰“索萨‧马莱斯(Wenceslau José de Sousa Morais)”号舰长、卫生司高斯华(José Gomes da Silva)、工务局局长、工兵少校奥古斯托‧赛沙尔(Augusto César de Abreu Nunes)等,并委任卫生司高斯华先生出任临时校长。学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4月16日在澳督府举行,由高斯华先生主持。从1894年创校至1906年期间,该校每年平均只有20─25名学生就读,且没有高中班。但在澳门的众多学校中,利宵中学乃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所学府。Aresta, António, Aureliano Barata, and Albina dos Santos Silva, Liceu Nacional de Macau: genealogia de uma escola, pp.11—12.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9月11日,颁布《澳门佣工章程》三十三款。所谓佣工,即指侍仔、厨子、女佣、打杂、车夫、轿夫及民律例款内所载之服役而言。凡华人在澳门人家雇工,须赴澳门华政衙门挂号,若系氹仔、过路湾,则赴氹仔、过路湾华政衙门挂号,领受“受佣册”。凡佣工人未赴衙门挂号者,倘有控告东家之事,或东家控告工人,一概不予理处。挂号之举,一则为工人起见,保护其免被东家凌虐;一则为东家起见,可使工人服役循谨,不敢抗逆横行。并准人在澳门、氹仔、过路湾设立公司,凡佣工人觅工及东家雇用工人,均由其订荐担保。另对佣工和东家的权利责任义务,多有规定。该章程自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澳门政府宪报》1902年9月13日第37号。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9月11日,澳门体育运动俱乐部(O Sporting Clube de Macau)成立。该俱乐部俗称“士砵亭”,是葡萄牙体育俱乐部的第25分支,创办人为阿卡里奥.恩里克(Acálio Francisco Leão Cabreira Henriques)少校,会址在助学会大厦一层。该会展开足球、排球、自行车、游泳及田径运动,其中尤以足球闻名。该俱乐部之前身是“澳门足球俱乐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即已存在,到20世纪60年代,该组织仍然活跃在澳门体坛,可以说是澳门体育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体育组织。澳门历史档案馆:澳门体育组织名单,1950年。
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9月11日,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邹鲁的夫人梁定慧倡议组织的“澳门妇女慰劳会” (后更名为中华妇女会)正式成立,华商毕侣俭夫人莫翰声担任主席,主要成员有张瑞英 (商会主席徐伟卿夫人)、崔瑞琛 (富商崔诺枝之女)、徐焕容 (知名女西医)、杨惠馨 (富商陈声始夫人)、廖奉灵 (协和女中校长)等25人。妇女慰劳会会址设于板樟堂街5号,主要目的在于筹款救灾、赈济难民,由会员缝制棉衣送返内地,并与四界救灾会互相支援,为回国服务团提供经费与物品,推动救亡赈难运动。1944年5月,中华妇女会呈请澳门政府获准立案,以“立己立人,为国为民”为会训。陈大白:《天明斋文集》,第45页;1939年《澳门游览指南》,澳门大学图书馆藏;《西南日报》1944年5月19日;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 (1900—1949)》,第295页称澳门政府1945年2月24日才正式通过该会之章程。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9月11日,午时,著名诗人汪兆镛在澳门病逝,灵柩起初暂厝镜湖医院,至1945年归葬于广州城东。汪兆镛,字伯序,一字憬吾,自号慵叟,晚号今吾、清溪渔隐,信奉道教后,号觉悟道士。原籍浙江山阴,后移居番禺,系广东书香世家,汪精卫 (原名汪兆铭)即为汪氏同父异母弟。汪兆镛早岁入学海堂,奉陈澧为师,执礼恭谨,学业日精。光绪六年 (1880),补县学生,十一年 (1885)以优行成贡士,15年 (1889)中举。后屡次会试落第,遂入粤督岑春煊幕府。辛亥革命爆发后,以遗老自居,因反对革命,加之政局动荡,前来香港、澳门避难,前后寓居澳门凡12次。1937年因日军犯粤,不得已再次来澳,先后暂居南湾7号、二龙喉张仲球园宅,直至去世。居澳期间,汪兆镛仍潜心著述,先后编纂《元广东遗民录》、《岭南画征略》、《碑传集三编》等书,为澳门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亦留下大量吟咏澳门的诗歌,均编入《澳门杂诗》、《微尚斋诗》、《微尚斋诗续稿》、《棕窗杂记》等诗文集,为澳门诗坛留下丰硕成果。其中1918年正式出版的《澳门杂诗》为汪兆镛到澳后主要诗作的结集,共74首,包括《澳门杂咏》26首、《澳门寓公咏》8首、《竹枝词》40首。《微尚老人自订年谱》,转引自章文钦:《澳门诗词笺注•民国卷》 (上卷),第35—36页;有关汪兆镛与澳门的专题研究,详情参见彭海铃:《汪兆镛与近代粤澳文化》。
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 )9月11日,《复兴报》报导:在战时,澳门成为来自各方难民的“庇护之港”,在维护这一宝贵的庇护之港上,英国驻澳门总领事里未斯 (J. P. Reeves )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不仅要照顾在澳门领取英国救济品的9000多人,其方式是为这个社群提供医疗和教育服务,而且,在实施英国政府对战时澳门经济的帮助也作了很大贡献。英国在澳门的开销有两大笔资金:一是香港政府总共支付澳门政府241776英镑,作为香港政府对难民营难民的捐助;二是支付给英国驻澳门领事馆1000397英镑,用于给养寄居澳门的香港政府文职人员贫困者发放救济贷款。英国驻澳门领事馆提供的其他社会服务还包括:澳门足球俱乐部,中国新年津贴计划,对同惠诊所的捐助,一项合作计划,分发大米,遣送印度人回国,以及对葡萄牙志愿兵和前往中国的美国难民的经济支持。按:《复兴报》为战时英国难民在澳门创办的一份报纸。《复兴报》1945年9月11日,及香港政府档案局,编号41\1701\4104,“澳门帐目”,转引自杰弗里‧C. 冈恩:《澳门史:1557-1999》第6章,第183-184页。
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本年,澳门政府查封并移交中国政府日伪财产十余宗,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日资澳门正金银行,被查封时有国币1140余万元,另有伪中储券1200余万元。该行先被中央信托处接收,1946年9月11日再移交中国银行接收。其他被查封的财产有新马路信安记号封存之傢俬物资,东南支海运株式会社澳门支店封存傢俬物资及美的路主教街4号屋一间,黑沙湾马路南兴烟草公司封存机器一批。据驻澳专员郭则范的报告,当时移交伪产15所。查封与移交者多为日伪财产,对于在澳汉奸财产,澳门政府坚持不合作态度,如被中国政府明令通缉的54名汉奸财产,虽经粤桂闽区敌伪产处理局派员多次交涉,但澳门政府依然不允查封。1946年8月1日外交部致巴黎王世杰密电,1947年2月6日检字第28号财政部致中国银行总管处公函;澳门引渡汉奸战犯,第57、94页;又参见陈锡豪:《抗日战争时期的澳门》,第98页。
更多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