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記憶沙龍” 9月推出公眾講座場,邀請到郭桂豪主講“匠心艆舤—澳門造船業和造船工會史畧”及陳永漢與勞校中學歷史學會共同帶來“北區影像記憶 x 青年對談”,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

活動詳情  報名辦法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推出“滄海桑田──澳門北區圖片徵集”,由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澳門北區的老照片和珍貴回憶,共同探索北區情懷、發掘北區魅力!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95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2月9日─1596年1月28日)9月20日,范禮安神父不再擔任遠東巡視員的職務,專職日本巡視員。 馬愛德:《范禮安——耶穌會赴華工作的決策人》,載《文化雜誌》第21期,1994年。

1640

崇禎十三年(1640年1月23日─1641年2月9日)9月20日,經澳督施羅保、署理主教方濟各會修道院院長本托•克里斯托(Frei Bento de Cristo)、欽差狄奧戈•梅內塞斯(Diogo de Sousa Meneses)、王室金庫代表狄奧戈•弗雷萊(Diogo Vaz Freire)和王室大法官馬塞多(António de Macedo)的同意,澳門議事會會議決定派一艘船前往葡萄牙向國王稟報澳日貿易中斷及4位澳門使節和全體隨行人員遇難的經過。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49頁。

1678

康熙十七年(1678年1月23日-1679年2月10日)9月20日,康熙帝在太和殿接見葡王使節白壘拉,南懷仁出任翻譯,並設宴款待大使。24日,康熙帝請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內閣學士們陳廷敬、葉方藹、高士奇等一同觀賞獅子。京城一度出現“獅子熱”,各文人名士紛紛賦詩,借讚揚獅子來歌頌康熙帝。其中著名的有尤侗的《西洋貢獅賦》、王鴻緒《西洋國進獅子恭紀詩》、李澄中《獅子來歌》、毛奇齡《詔觀西洋國所進獅子因獲遍閱虎圈諸獸敬制長句紀事和高陽相公》等。而貢獅大使白壘拉之名亦名揚天下。更令人驚喜的是,雌獅進京後竟生下兩幼獅。10月底雌獅病亡,康熙將獅子以大臣禮厚葬,並為其樹碑立石。白壘拉遂致信澳門,要澳門方面封鎖消息,不要讓荷蘭、西班牙等國趁機進獻獅子,分享由獅子帶來的利益。《清聖祖康熙實錄》卷76,康熙十七年八月庚午;John E.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134-138;張必忠:《康熙朝西洋國貢獅子》,載《紫禁城》,第21期,1992年。

1680

康熙十九年(1680年1月31日-1681年2月17日)3月,三藩之亂後期,尚之信雖然歸順清廷,但清廷對其仍存戒心。尚之信治粵遠較其父暴虐,故廣東官員多上奏彈劾其罪。清廷遂下決心逮捕尚之信,並於9月20日將其賜死。劉風雲:《清代三藩研究》,第315—319頁。

171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月26日-1714年2月13日)9月20日,澳門議事會請求借貸;耶穌會會長米格爾.阿馬拉爾(Miguel de Amaral)提供了一份宗教人士和在俗人士的名單,交由主教作最終決定。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134.

1726

雍正四年(1726年2月2日-1727年1月21日)9月20日,澳門議事會負債累累,為此再次向全體市民借貸來支付本城開銷。 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285.

1735

雍正十三年(1735年1月24日-1736年2月11日)9月20日,澳門教區第四任主教、維亞納堡(Viana do Castelo)人賈修利神父去世,終年94歲。他管理教區達43年之久,創建了司鐸團,為澳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遺體安葬於主教座堂的聖堂。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23—124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p.359.

1746

乾隆十一年(1746年1月22日-1747年2月8日)9月20日,澳門土生人毛類斯(Manuel de Morais)神父病逝。毛類斯,1711年11月11日生於澳門,1731年8月14日進澳門修院,1734年晉鐸,1735年進入湖廣、江南等地傳教,於本日身故。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447頁。

1775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1月31日─1776年2月18日)9月20日,澳門議事會撤銷馮塞卡•坎波斯(João da Fonseca de Campos)市政議員之職,其原因是他在1760年前後成為耶穌會士。Arquivos de Macau, Vol. 16, p. 163,166.

1789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1月26日─1790年2月13日)9月20日,多明我會傳教士若阿金•伽迪萊帕(Joaquim Gatillepa)奉命前往福建傳教,抵達澳門後,因內地禁教形勢嚴峻不能進入,遂被迫前往安南傳教。張先清:《16—18世紀西班牙多明我會士與澳門關係考述》,載《澳門在天主教東進中的地位與作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9年11月,第572頁。

1799

清嘉慶四年(1799年2月5日─1800年1月24日)9月20日,香山縣左堂諭澳門議事會理事官若阿金‧巴羅斯,據第二十號船船主山度‧安多尼(Santos António)投報,該船因遭遇颶風,裂底淹沉,人貨兩傷。而此時又有歹徒趁機劫掠貨物。經連日查緝,第二十號額船貨物為淇澳村民鐘亞孻、鐘亞陀兄弟等人劫存,並予以追查。《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署香山縣丞遲為二十號船遭風貨物被掠事下理事官諭》,第248頁。

1804

清嘉慶九年(1804年2月11日─1805年1月30日)9月6日,香山知縣金毓奇下理事官俾利喇諭,發還為水師船配鐵炮,而借用澳門葡人的大小生鐵炮29門。20日,又一艘英國“當臣”號船至氹仔洋面灣泊,系帶信給英國大班之船。《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香山知縣金毓奇為發還師船原配鐵炮事下理事官諭》,第465頁。

1808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9月20日,香山縣丞吳兆晉諭令澳門議事會理事官俾利喇,要求他傳達英軍兵頭喥路唎:“各夷兵不得擅自登岸,等候各憲批示。”《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下冊《香山縣丞吳兆晉為飭傳知英國兵頭喥路唎毋許兵丁登岸事下理事官諭》,第747頁。

1825

清道光五年(1825年2月18日─1826年2月6日)9月19—26日,河南唐縣人陳保祿(Paul Tch'en)、江西龍泉人羅清漢(Florian Lo)、河南南陽人靳天西(Jean-Baptiste Kin)、河南確山人白若翰(Jean Pé)、湖北鄖陽人艾彼得(Pedro Ngai)及艾彼得的兄弟Mathias Ngai等6人入澳門聖若瑟修院學習方立中:《1697—1935年在華遣使會士列傳》,第566—567頁。

1826

清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9月19日,馬禮遜攜家眷從英國返回澳門,他以前的僕人及老教師都在岸上迎接。第二天梁發來見馬禮遜,並帶來他新近完成的兩本書《希伯來書注釋》及《救世真詮》。馬禮遜夫人:《馬禮遜回憶錄》,第255頁。

1834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9月20日,澳門議事會理事官安東尼奧·佩雷拉致函廣東官府,要求撤走為抵禦律勞卑率領英國艦隊進犯而來到澳門並在媽閣廟附近安營架炮的清軍。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57頁。

1834

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1月9日,新實行的殖民地行政改革削減了澳門議事會的權限,使它成為一個依附於總督的市政廳。總督還在1835年2月22日解散了市政廳,着令重新進行選舉。9月20日,議事會檢察官安東尼奧‧佩雷拉(António Pereira)致函廣東官府,要求撤走為抵御律勞卑(Lord Napier)率領的英國船隊進犯而派到澳門並在媽閣廟附近安營架炮的大清官兵。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9月20日,澳門公物會(Junta da Fazenda Pública de Macau)正式成立,公物會原是在議事會的組織架構內,由理事官負責管理公帑,公物會亦由理事官負責。以管理不善為理由,1738年5月2日王室命令,將公物會脫離理事官管理。但議事會仍有權管理及監督公物會。至本年,公物會才完全從議事會中脫離出來而成為一個新的機構。Maria Helena Évora, Boletim do Arquivo Histórico de Macau, 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1996).1.2.A Fazenda Pública de Macau. Fundo dos serviços de finanças de Maau. Datas extremas:1843—1954. No. do Vol.921. 轉引自胡根:《澳門近代博彩業史》第5章,第284頁。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9月20日,根據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的旨意,海外事務大臣若阿金·法爾康(Joaquim José Falcão)簽署法令,宣布成立海外省澳門政府,將原議事會降為議事公局。澳門與帝汶、索洛合併為自治海外省,省會設在澳門,其政府獨立於印度。澳督由政務委員會(Conselho de Governo)輔助。政務委員會由四名廳長、議事公局主席及理事官組成。在帝汶則設一副總督,駐紮帝力。同時,根據這一法令,將原屬於議事會的公物會獨立出來,成立澳門、帝汶、索洛省公物會。且逐步制度化而演變為一個政府的財政部門。蕭偉華:《澳門憲法歷史研究資料:1820—1974》,第26—27頁。胡根:《澳門近代博彩業史》,第335頁注釋13。

1844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美國代表顧盛(Caleb Cushing)和清朝代表耆英在望廈村(今屬澳門)普濟禪院後花園石桌簽訂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望廈條約》。9月20日,根據葡萄牙女王的旨意,葡海外事務大臣法爾考(Joaquim José Falcão)簽署法令,將澳門與帝汶、梭羅合併為一省,澳門脱離原從屬葡印總督的關係。

1845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2月7日─1846年1月26日)8月28日,澳門總督彼亞度(José Gregório Pegado)致函海外大臣及國務秘書稱: 在廣東總督來澳門之際,我有幸通過他的調停得到成功,提出的理由同以往提出要求的理由相同。該函件的副本隨1844年7月1日第48號函件以A字標示寄給閣下。不要忘記,中國政府仍然在靜觀完全依附於中國的澳門港和澳門城。在澳門有2. 4萬至3萬居民在中國司法管轄之下,葡萄牙人對華人管轄的權限有限。此外,在這裡還有中國海關收取出口稅,進口稅由我們收取。在澳門港是中國的一個港口的前提下(儘管我們不這樣認為),中國政府允許6000多葡萄牙人在這塊有限的空間居住和進行貿易,有問題同中國政府協商。葡萄牙人可以根據葡萄牙法律自己管理自己。英國人不但從中國政府手中得到了對香港的絕對統治權,而且還簽訂了一項貿易協定。該協定規定,凡是中國給其他外國人的所有特權都應該給英國。同樣,葡萄牙在中國對外開放港口同歐洲貿易的船隻(一樣),除去要在其本國海關交納稅賦外,每噸必須(給中國海關)交納5錢白銀(500厘士)。 在1843年得到中國政府同意的葡萄牙船隻每噸只須交納3. 5錢白銀,這類葡萄牙船隻已經擴大到25艘。當然,中國人仍然對這一稅法有爭議,他們當著我和議事公局理事官及翻譯的面提出這一問題,但我決定必須繼續這樣做。去年,經過我的努力,使澳門成功地向世界各國船隻開放。我承認僅靠這一點還不足以吸引外國船隻來澳門進行貿易(如果一艘600噸的船隻要交30萬厘士)。因而,我想提出廢除在港口內的船隻交納的其他沉重的負擔,即交納給海關監督和代理人的費用。這一點我已經提出,並希望批准。後來,我獲悉已經取消了這些費用。關於廢除在澳門的停泊費,我曾同內行人士交換過意見,但大家一致認為十分困難,特別是看了中國同英國簽訂協定之後。考慮到上述原因,以及同議事公局理事官之間的意見分歧,特別是議事公局反對1844年9月20日頒佈的政令,再加上我幾次生病和政府工作的繁忙,使我難以考慮對策,直到最近才開始行動。這種意圖意味著,葡萄牙人希望同英國人擁有香港一樣擁有澳門,唯一的區別在於中國海關。葡萄牙人要繼續每年交納500兩白銀的土地租金。如果前者談判成功,那麼後者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一切都很公正。但我認為如果想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那麼必須在海上力量的伴隨下進行談判。海上力量至少要包括一艘三桅戰艦,一艘小型護衛艦或一艘雙桅帆船,或蒸汽船及一些禮品。這樣中國政府對此會重視。法國人和美國人就是以這種方式簽訂協議的,談判者並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如果沒有這些手段,那麼只有等待時間、方式和形勢。海關的收入主要靠稅收,就是在澳門的9條船的稅收,總噸位為2125噸,每年前往海峽和果阿一趟(除去一兩艘去馬尼拉運稻穀的澳門船外)。其貨物幾乎完全屬於在澳門的中國店鋪,稱之為“號”。此外,還有一些小商人運進澳門幾箱鴉片的納稅。大商人人數達14人,他們根本不在海關辦理,其貿易業務僅僅是向加爾各答或孟買運澳門元。在這裡我必須指出,香港並不是直接對澳門危害最大的港口。因為從前在這裡居住的英國人已經遷走,基本上不從事貿易,絕大多數人每天主要在澳門從事拍賣。再補充一點,即我所任命的對樓宇進行登記的委員會,以便瞭解共有多少10層以上的樓房。《中葡關係史資料集》上卷第3編,第1053-1055頁。按:此函公佈1845年華人大商人為14位,澳門出現10層樓的高層建築,是極為重要的資料。但此建築在何處,待考。

1847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月15日─1848年2月4日)9月20日,澳門議事公局訓令,勸諭市民以那些模範市民為榜樣,將燈具掛在屋外門前,為公共照明提供方便。1849年葡萄牙女王批准澳門規範市鎮照明章程,並將此任務交議事公局完成。此舉消除了昔日強迫一些中國人提燈火夜間巡視的現象。但這種新做法並不安全,畢竟巡夜人提燈火走路比將燈火掛在一個固定地方而無人照管更安全。在公佈的這批模範市民名單上有一批巴斯人,都住在南灣大馬路上,計有第26號的帕愣治.朵拉布治(Palenjee Dorabjee)、第34號的希爾治皮.魯斯托姆治、第60號的科瓦斯治.帕愣治(Cowasjee Palenjee)。其中第34號的魯斯托姆治的住宅在澳督府之南鄰。施白蒂:《澳門編年史:l9世紀》,第96頁。施其樂:《珠江三角洲的巴斯客商》,載《文化雜誌》第59期,2006年。

1852

咸豐二年(1852年2月20日─1853年2月7日)9月18日,澳門議事公局向總督吉馬良士請求,准許發行一次彩票,籌集維持議事公局小學的辦學經費。20日,澳門議事公局獲批准每年可發行一次彩票,以籌集維持所辦小學的經費。據《華友西報》1853年2月14日刊登澳門彩票廣告可知,澳門彩票設計的目的是將贏利的15%扣除交政府司庫作為公共工程的費用。每張彩票為2西班牙元,1元可以購得半份。彩票的批准發行,由澳門地區大法官塞克拉‧品篤、指揮宮佩得羅‧布伊(António Pedro Buys)和管理華人事務宮勞倫索‧馬葵士簽署。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ão em Macau, p. 41;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14頁;The Friend of China, February 23rd, 1853; Vol. 12, No. 16, p. 62.

1856

咸豐六年(1856年2月6日─1857年1月25日)9月25日,1844年9月20日從印度政府分出來劃歸澳門政府的帝汶和索洛爾政府從即日起重新劃歸印度政府。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28頁。

1863

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10月8日,澳門仁慈堂發售澳門彩票,以白鴿票稱之:嬰堂設有白鴿票4000條出賣。每條取銀2元,共成銀8000元,為抽用行衰矜所用。此票分為4起。每起該票1000條,均照式樣如左:l條中式銀500元,1條中式銀200元,2條每條中式銀100元共200元,3條每條中50元共150元,8條每條中25元共200元,30條每條中5元共150元,75條每條中4元共銀300元。中式票120條,不中白票880條,二共票1000條。一扣用銀300元,中式銀1700元,二共銀2000元。賣票自本洋月20日起,開票4次,即每起1次。首起在番人本年12月19沙麻度日開。次起在番人明年3月19沙麻度日開,3起在番人明年6月21爹沙日開,4起在番人明年9月20爹沙日開。每起票1日開全,賣此票議開第1起,始賣第2起,以此次第清款。1863年10月8日育嬰堂票式。COTA:AH/SCM/029. MIC:A0312,澳門歷史檔案館。文中沙麻度日為葡語,意為星期六,爹沙日為葡語,意為星期二。

1870

同治九年(1870年1月31日─1871年2月18日)9月20日,澳門政府頒佈法令,禁止外國教師在澳門授課,在聖若瑟修院和聖母無原罪學校任職的外國教師和法國修女被勒令離去。1871年9月法國修女離開澳門,聖母無原罪學校關閉。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522.

1872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9月20日,集政治、文學、資訊一身的《澳門新聞紙》(Gazeta de Macau e Timor)週刊出版發行。該報發行人為有法國血統的澳門土生葡人索薩.帕拉賽(Francisco de Sousa Place),總編則為歐美德總督的私人秘書、作家佩德羅.梅斯尼(Pedro Gastão Mesnier)。報紙由飛南第家族的商務印字館印刷,1874年3月20日停刊,共出版78期。該報作風嚴謹,具有官方傾向,代表的是葡國派來的官員的利益,因而經常遭到自由主義報刊的攻擊和謾駡,特別是受到代表本地土生葡裔利益的《獨立報》和《公正報》的攻擊。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 46; 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2, p. 1079.

1872

期數: 第1期 (1872/09/20) - 第26期 (1874/03/20) 週刊

1873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9月20日,澳門管理華人事務官朱里奧.巴斯托致函香山縣令,對清官府繼續稱澳門總督為“兵頭”表示不滿,要求改稱“總督”。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92頁。

1873

同治五年(1866年2月15日—1867年2月4日)上年澳門招工館有8—10家,而本年招工館則有35—40家之多。上年苦力市價每名爲30—40元,而本年每名則增至60—80元。C. P. Campbell, The Chinese Coolie Emigration, p. 153.

1877

光緒三年(1877年2月13日─1878年2月1日)9月20日,澳門總督科雷亞.施利華一封公函稱:“在澳門沒有郵政部門,只由私人負責接收及將郵袋寄往香港,澳門的郵件被視為香港本身郵件。此外,在這殖民地內所實施的法例是《伯爾尼條約》(Tratado de Berna),因為香港加入了這一協定。在香港的航線為所有沿海地區提供服務。”Luís Virgílio de Brito Frazão, História e Desenvolvimento dos Correios e das Telecomunicações de Macau, Vol. 2, p. 19.

1891

字學華,號鐵庵,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1891年9月6日生於夏威夷,其父楊著昆為夏威夷富商。1910年加入同盟會。先後入讀夏威夷大學及加州哈里大學機械專科。畢業後,為響應孫中山“航空救國”號召,再入讀紐約迦彌斯航空大學,精研飛機製造與駕駛技術,以優異成績獲萬國飛行會水陸飛行執照。1917年回國,在上海從事革命活動。為建立革命武裝,再次赴美與蔡司度、陳應權、高廷槐等華僑飛行家及工商業家,共同創辦圖強飛機有限公司,製造飛機,培訓飛行、航空工程技術人員。1917年組成飛機隊參加護法戰爭,被孫中山任命為飛機隊隊長。1919年,在福建漳州組建援閩粵軍飛機隊,任總指揮。1922年去美洲向華僑募捐,購買飛機12架(包括其父楊著昆捐獻的四架)經澳門運回國內。同年12月由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委任為航空局局長兼廣東飛機製造廠廠長。次年7月製成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以樂士文(宋慶齡英文名)命名的第一架軍用飛機。楊仙逸曾多次指揮和駕機參與平定軍閥叛亂。1923年9月20日前往博羅之梅湖檢查水雷改裝炸彈時,因意外爆炸而殉難,時年32歲。後被追贈為陸軍中將。楊夫人程度純於1925年在中山石岐創辦仙逸小學以為紀念,即今之仙逸中學前身。楊夫人曾長期在澳門居住,1973年去世。

1901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2月19日─1902年2月7日)9月20日,經元善離開澳門赴香港,受到香港政府的歡迎與接待。虞和平:《經元善集》之《香港問答紀略》,第368頁。

1912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9月20日,早晨,一支由2000名中國士兵和300名葡萄牙士兵組成的軍隊登陸大橫琴島,企圖圍剿橫琴之海盜。然而,島上杳無人跡,海盜因預先得到消息而逃之夭夭。此後海盜活動仍舊頻繁,“美洲”號、“廣州灣”號、“中華”號及“新泰”號等船隻先後遭海盜劫掠,給港澳航運業造成極大損失。英國檔案局:CO129/392,“征討中國海盜”,1912年9月30日,第142頁,轉引自傑弗里.C. 岡恩:《澳門史:1557-1999》第4章,第131頁。

1921

民國十年(192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9月20日,在口岸工程會任職的工程中尉愛烏熱尼爾.伽馬(Eugénio Sanches da Gama)到軍政廳報到,即日擔任澳門電報局局長並兼任一臨時急需而成立的工兵部門的領導。10月4日,又被停止一切職務。此事與9月16日中葡衝突事件有關。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151頁。

1941

民國三十年(1941年)九月二十日,澳門婦女會發起為鏡湖醫院賣花籌款,敦請督憲夫婦親臨主持頒獎典禮留影。

1941

民國三十年(1941年)九月二十日,澳門婦女會發起為鏡湖醫院賣花籌款,敦請督憲夫婦親臨主持頒獎典禮合照留影。 第二排左起:沈香林、徐煥容、高可寧夫人楊詠生、劉叙堂、澳督夫人、徐偉卿夫人張瑞英、澳督戴思樂、高可寧、劉玉麟夫人鄭蕙荃; 第三排左一:曾枝西 第三排左四:沈香林夫人馬瑞英 第三排左六起:陳聲始夫人楊惠馨、廖奉靈、梁詠裳、高輝德、黃渭霖夫人梁學馨、梁瀛(右三)、陳大白(右一); 後排右二:曾奇玉。

1954

何賢夫人郭綺文女士捐贈四層石屎樓房兩幢,座落伯多祿局長街(即白馬行)四號A。

1954

1954年9月20日,鏡湖醫院發行獎券籌款,在新花園舉行搞珠號碼開獎,圖為搞珠後唱票員手持彩珠唱出號碼。

1954

1954年9月20日,鏡湖醫院發行獎券籌款,在新花園舉行搞珠號碼,圖為開獎實況。

1988

1988年9月20日,行駛澳門至高雄航線的“華澳號”客輪由澳門首航赴台。

1992

1992年9月20日,澳門第五屆立法會投票選舉,9組50名候選人競逐8個議席。梁慶庭、唐志堅、高開賢、吳國昌、崔世安、曹其真、羅拔度(Alberto Madeiro Noronha)、何思謙在直接選舉中當選。

1999

1999年9月20日,190名推委參加投票補選澳門特區立法議員,容永恩以71票當選。

2006

“東興”金鋪為澳門最老字號的金鋪,於清朝光緒年開業(約為1875年),老闆為熊永華先生,草堆街老店於2007年結業,搬遷後再開業,最後在2014年初正式結業。

2006

“益和顏料漆油”過去為澳門主要代理駱駝牌油漆的公司,在當時店鋪甚具規模及代表性,其門面及字樣以石米(磨石子)鋪設,是一大特色。

2006

“益和顏料漆油”過去為澳門主要代理駱駝牌油漆的公司,在當時店鋪甚具規模及代表性,其門面及字樣以石米(磨石子)鋪設,是一大特色。

2006

“遠和堅炭”為主要售賣炭的老字號店鋪,於1938年開業。

2007

澳門美高梅金殿於2007年12月18日正式開幕,圖為開幕前以紅布覆蓋的位於酒店右側的獅子銅像。

2019

澳門大昌老酒廠,曾氏家族開業於40年代,於1987年交給老臣子譚根先生經營,於2019年9月20日光榮結業。成為澳門最後一間老酒廠。與譚根先生相識多年,根叔為人健談,慷慨大方。主要是享受退休生活而光榮結業。圖片是結業那一天留念而拍攝。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