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繁榮昌盛 和諧共融─澳門回歸25載”攝影展圖片徵集評審結果出爐!。

>>立即查閱入選名單

更多

展覽結集了一百三十多位澳門資深文藝家繪畫肖像以及專訪故事,相關文藝家涵蓋寫作、戲劇、影視、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攝影、書法及學術研究等多個領域。

>>前往展覽頁面

更多

是次比賽屬“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4”之第二部分,參加者需以上述選舉之當選者霍去病的生平、改革事跡、文學作品等為主題,完成專題研習報告並上傳至“澳門記憶”文史網以參賽。

更多

回歸二十五載有獎問答遊戲的得獎結果出爐!每位得獎者可獲 “中西合璧古地圖” 澳門通雙卡套組。澳門記憶團隊已透過得獎者註冊會員時登記之流動電話號碼,以短訊形式發送得獎通知,再次感謝會員們的支持和參與!

>>立即查看得獎名單

更多

“澳門記憶”以“記憶同行 歲月新章”為題推出2025年年曆電子版下載,傳承人文情懷之美,共迎歲月新篇章。
立即下載 年曆卡 月曆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626

天啟六年(1626年1月28日─1627年2月15日)4月26日,葡印總督弗蘭西斯科•伽瑪敕許澳門議事會享有直接任命該市法官之特權,但必須是白種人。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37頁。

1638

崇禎十一年(1638年2月14日─1639年2月2日)4月26日,耶穌會士羅雅谷神父在北京逝世,葬於滕柵欄利瑪竇神父墓之側。羅雅穀,字味韶,意大利米蘭人。舊貴族之裔,長於天文算學。1622年抵達澳門,參加澳門保衛戰,以舊置之炮擊中荷軍火藥桶,立有大功。後被調用進京,與湯若望一起幫助徐光啟修曆。1624年,曆成,以137卷曆書進呈。自是,中國曆書改用西洋算法。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192—194頁。

1667

康熙六年(1667年1月24日-1668年2月11日)4月26日,謠傳香山縣令集結兵力開進澳門,澳門全城即刻發佈緊急命令,所有的人,包括學生,都拿起武器準備迎戰,消息傳到香山。4月下旬,香山縣令姚啟聖與澳門議事會正式達成協議後,關閘再次開啟。但於29日大量的食品出售之後,關閘又關閉。 John E. 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 99.

1792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1月24日─1793年2月10日)4月26日,葡印總督致信澳門,對仁慈堂把治療軍人的藥店中三分之一的藥品用來捐稅的事表示反感。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689.

1812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2月13日─1813年1月31日)4月26日,澳門理事官安東尼奧·埃薩投文呈澳門同知,有華人胡亞祖(Hû-a Chiû)在桔仔圍占據議事會之地皮建造房屋,以致道路狹隘,阻礙行人,並請求處理。金國平、吳志良編:《粵澳公牘錄存》第5卷,第49頁。

1830

清道光十年(1830年1月25日─1831年2月12日)4月26日,在遠東出現的第一艘蒸汽輪船“查爾斯·弗比(Charles Forbes)”號從加爾各答抵達澳門,船重302噸。5月8日返航加爾各答。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agem de Comércio Macau-Manila nos Séculos ⅩⅥ a ⅩⅨ, p.92;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4卷,第236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48頁稱該船為200噸。

1833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2月20日─1834年2月8日)4月26日,義大利歌劇團在澳門演出。演出劇目是皮埃爾(Paer)的歌劇《費茲本瑞》(L'Agnese di Fitzbenry)。據瑪依·賴德(May Ride)記述:該劇團從1833年4月至10月在澳門呆了6個月,在一個高10英尺、寬16英尺、長20英尺的舞台上,演出的主要是喜劇。劇團共有5名歌手,3男2女,其中一位女歌手總是唱男聲,沒有合唱。劇團在停留時間表演了11個劇目。The Canton Register Vol.6, May 3rd, 1833, No.6; Lindsay and May Ride, An East India Company Cemetery, p.53.

1837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2月5日─1838年1月25日)4月26日,澳門議事會向葡萄牙宮廷派出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他們非常熟悉澳門的情況,希望能像1822年1月22日那樣,遊說宮廷恢複澳門原有的權利。這是因為澳門總督席爾維拉·邊度把“一直權力很大的議事會”當作一個普通市政廳的做法引起了葡人的不滿,他們向駐印度的葡海外省政府申訴,要求恢複澳門原有的方式,議事會繼續保持其傳統的自主性。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65—66頁。

1842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2月10日─1843年1月29日)4月26日,出於對中英戰爭的擔憂,葡印總督命令年前到達印度的“臨時營(Batalhão Provisório)”部分王室軍士在弗蘭西斯科·馬加良斯(Francisco Maria Magalhàes)少校率領下前往澳門。但是該營隊士兵和駐在其他地方的軍隊拒不執行命令而發生嘩變,導致總督下台,其權利由政務委員會行使,派兵的命令被宣布無效。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83頁。

1864

同治三年(1864年2月8日─1865年1月26日)4月26日,欽差全權公使、澳督阿穆恩攜同副使庇禮喇、翻譯公陸霜離開澳門北上,執行交換1862年8月13日條約批准書的使命。5月24日,北上的葡萄牙使團抵達天津。6月17日,禮部左侍郎、總理衙門大臣薛煥和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宣佈,如果葡國不對1862年8月13日議定的條約第9條作部分修改,清政府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清政府認為,第9條澳門設官一層,應仍照從前舊規,稽查收稅。澳門本系中國地方,與英、法、美諸國領事官駐紮之例不同。6月18日,葡萄牙全權代表阿穆恩對中國政府拒絕簽字表示抗議。雙方第一輪談判即宣告破裂,21日,葡使團乘船離津返澳。阿穆恩的換約使命失敗。原文作公陸穎,疑即公陸霜,據改。AHU-Macau-D. G. U. 1864(Abril, 26a Novembro, 13)-Tratado de comercio com a China, CX. 32, dos. No. 7:Oficio de Amaral ao Ministro dos Negócios da Marinha e Ultramar(26 de Abril de 1864);《澳門專檔》第3冊《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薛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致恭親王函》,第80—81頁。

1864

1864年(清同治三年)2月25日,敕令要求針對在澳門港口內建造碼頭和進行必須的擴改建工程一事做可行性研究。4月26日,特命全權公使、澳門總督阿穆恩(José Rodrigues Coelho do Amaral)起程離開澳門北上天津,以交換1862年8月13日條約批准書。5月16日,《政府公報》刊登法律,批准設立葡國大西洋銀行(1902年起總部設在澳門)。6月17日,中國特使薛煥和崇厚在天津宣佈,如果葡國不對1862年《天津條約》第九條作部份修改,清政府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葡萄牙人佔領路環,任命了第一位氹仔、路環守備指揮官。

1866

1866年(清同治五年)4月26日,《大西洋國》周刊連續出版134期後停辦,該刊曾登錄多篇澳門歷史研究文章。

1880

光緒六年(1880年2月10日─1881年1月29日)4月26日,批准澳門與香港間引渡華人罪犯的規定。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18頁。

1888

光緒十四年(1888年2月12日─1889年1月30日)4月26日,澳門政府照會抗議前山官員在舵尾山之海濱附近澳官遣往恤養瘋人居住之處,搭蓋巡防之篷廠。並稱該地“久經本國保護及管治之地,而貴國向未有施管治之權者”,現時惟願不欲改變彼此兩國原日管治之情形,請飭屬將此廠除去。兩廣總督張之洞回復稱,舵尾山在小橫琴島之上,為香山縣屬地,載在志書,歷歷可考,何得謂中國未有在此處施管治之權。豈能以該處瘋人得澳官給食濟養之尋常善舉,視此為管治之證據。《澳門政府憲報》1888年6月7日第23號。《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兩廣總督張之洞為辯明中國官員在舵尾山附近搭廠駐兵事複澳門總督照會》,第393頁。

1902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4月26日,澳門按察司衙門在憲報公佈華人葉侶珊(葉吉臨堂)的在澳物業,其物業分佈於爐石塘街、新步頭街、木橋街及馮家圍等處,共26所。上述物業均系葉氏本人出資建造,且繳納公鈔、地租已有5年。《澳門政府憲報》1902年4月26日第17號。

1904

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16日─1905年2月3日)4月26日,拱北海關稅務司穆好士卸任,29日任命丹麥人歐森(J.P.Oiesen)接任;到10月17日,歐森又調離拱北關,遂由英國人布廉恩(E.V.Brenan)代理。拱北海關編:《拱北海關志》之《大事記(1887—1990)》,第268頁。

1919

民國八年(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4月26日,澳門政府頒佈第80號訓令,核准《澳門消防隊組織章程》,章程將澳門劃分為四個救援區,第一區為中區,第二區為北區,第三區為南區,該三區均在澳門市內,第四區則為離島區(包括氹仔和路環)。前三個區均各自設立一消防站,氹仔和路環則各設一消防站。《澳門政府憲報》1919年4月26日第17號;Eduardo A. Veloso e Matos, Forças de Segurança de Macau, p. 187.

1923

民國十二年(1923年)四月二十六日議案,有關康公廟、三街會館、蓮峰廟嘗箱,鏡湖醫院決議公推押當肩管。

1961

廣州信善祖壇濠江行台重光誌慶同人撮影紀念時間: 歲次辛丑年 四月二十六日地點: 舊時首次由廣州芳村搬至澳門,此地為租借地,實際地點有待考證

1962

信善祖壇重光一週年誌慶時間: 壬寅年四月二十六日地點: 有待考究

1977

1970年代中期,廣星陳列及售賣各類型冷氣 ,以“夠凍,慳電,慳錢”為目的,即日安裝提供完善服務。廣告文案:各國冷氣 廣星陳列 式式俱備夠凍.省電.慳錢敬啓者:本行向以服務忠誠、取價公道、稱著本澳,並獲各界人士多年信賴,深感榮幸。為提供更佳服務,即日起特設冷氣機陳列室,展出各國名廠冷氣機,式式俱備。由3/4匹至3.5匹、分體式、噴射式、活動式窗口式等等常備現貨,並有專人為你選擇適合閣下廳房使用之冷氣機,以求達到夠凍!省電!慳錢!為目的。歡迎閣下光臨參觀。熱線電話:85545即日為你安裝廣星現代家庭電器中心敬約地址:台山大馬路101、102、107

1994

1994年4月26日,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吳儀抵澳訪問兩天。

2001

2001年4月26日,中聯辦副主任李勇武、劉名啟履新,首次與新聞界會面。

2002

2002年4月26日,國際知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來澳,選址興建“澳門科學館”。5月8日,澳門基金會決定在澳門文化中心對開海面填海興建。

更多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