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繁荣昌盛 和谐共融─澳门回归25载”摄影展图片征集评审结果出炉!。

>>立即查阅入选名单

更多

展览结集了一百三十多位澳门资深文艺家绘画肖像以及专访故事,相关文艺家涵盖写作、戏剧、影视、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摄影、书法及学术研究等多个领域。

>>前往展览页面

更多

是次比赛属“年度中国历史人物选举2024”之第二部分,参加者需以上述选举之当选者霍去病的生平、改革事迹、文学作品等为主题,完成专题研习报告并上传至“澳门记忆”文史网以参赛。

更多

回归二十五载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 “中西合璧古地图” 澳门通双卡套组。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更多

“澳门记忆”以“记忆同行 岁月新章”为题推出2025年年历电子版下载,传承人文情怀之美,共迎岁月新篇章。
立即下载 年历卡 月历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529

嘉靖八年(1529年2月9日─1530年1月28日)4月23日,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萨拉戈萨(Zaragoza)条约》,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Charles V)正式承认葡王对摩鹿加(Molucas)群岛(香料群岛)的占领。早在1512年,葡萄牙人即已在香料群岛立足,但西班牙人通过1519─1521年麦哲伦的航行也寻找到了香料群岛,并从摩鹿加运回了香料而获巨利。葡萄牙人当然不能容忍西班牙人插手这桩当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利可图的贸易。按照1494年托德西利亚斯协议,摩鹿加群岛实际是在葡萄牙界限一侧。但是,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地理学家对东半球托德西利亚斯分界线在哪里,看法极不相同。葡人坚定声称,摩鹿加群岛是在他们势力范围内,而西班牙人则顽固强调,不仅摩鹿加,乃至中国连同马六甲,都在西班牙范围内。冲突因此不可避免。当西班牙航船长途横越太平洋再次来到摩鹿加群岛时,遭到了岛上葡萄牙人的强烈抵抗,损失惨重。最后,西班牙国王承认了葡萄牙国王对香料群岛的占领。到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人已经在摩鹿加群岛定居,他们与菲律宾人经常接触,尤其与棉兰老岛(Mindanao)的人时常往来,其目的是为了经济贸易和传教。博克塞(C. R. Boxer):《16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之《导言》,第15──16页;高濑泓一郎:《大航海时代ィベリア両国の世界二分割征服谕と日本》,载《基督教时代的研究》,第3──38页。José Manuel Garcia, As Filipinas na Historiogra fia Portuguesa do século XVI, pp. 18──19.

1623

天启三年(1623年1月31日─1624年2月18日)4月23日,调潮州参将张懋勋为香山参将。《明熹宗实录》卷32,天启三年三月甲寅。

1661

顺治十八年(1661年1月30-1662年2月17日)1月26日,鉴于数年来有关郑成功将东渡攻打大员(台湾)的谣传不断,荷兰人先后于1660年4月23日和7月17日派出强大的船队和士兵,准备联合大员的军队痛击敌人。巴城总督马特索科尔于本日的报告中称:“我们不能容忍这样一支强大而宝贵的船队到达大员后发现无所事事,一无所获地返回巴城,这样做将使公司遭受巨大损失。评议会因此决定,派最强大的阵容和600名士兵,于10月31日在北风狂起时前往澳门,在那里突袭(葡人),占领那座城市及工事。因为葡人在澳门境况不佳,势力削弱,对我们来说机会难得。多年来我们一直忙于对印度的葡萄牙人作战,无暇顾及澳门。若非借此派强大舰队前往大员的机会,这一计划将不会在短期内予以实施。我们认为,攻取澳门时机已到,对这一行动我们盼望已久,特别是如果这一计划继续推迟,公司恐怕难以达到将葡人从北部地方赶出去的目的。因为澳门的葡人将寻求英国人或其他外族人的保护,继续占领澳门,养精蓄锐,使衰落的澳门复兴,很可能重新使之成为葡人在东印度的基地。以上种种原因促使我们攻打澳门。为此,我们指派范•德•兰(Joan van der Laen)先生统率这支舰队,并派对广州与澳门极为熟悉的商务员雅各布•凯瑟尔为副手去实施这一行动。”据范•德•兰先生报告,9月2日和3日之间,船队在与澳门同纬度的地方遇到一场风暴,使远征船队受到损失,遂决定将进攻澳门计划向后推迟。 程绍刚译注:《荷兰人在福尔摩沙:1624-1662》,第525-527页。

1740

乾隆五年(1740年1月29日-1741年2月15日)4月23日,澳门富商科雷亚•莫塔(João Correia de Mota)向议事会提出书面申请,决定每年向孤儿院的法官提供100两的薪俸。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p.381.

1760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月17日─1761年2月4日)4月23日,一艘停泊在氹仔的英国船只船长写信给澳门元老西蒙.罗咱(Simão Vicente Rosa),请求派五六个人来,因为船上的船员不够,他们要从这里启程前往马德拉斯塔(Madrasta)。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04.

1775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1月31日─1776年2月18日)4月23日,第一位王室教师桑托斯•利马(José dos Santos Baptista e Lima)乘坐“西望洋圣母”号到达澳门。他向女王禀报说他正在教授葡萄牙语,澳门的居民对葡萄牙文不懂,他们说的语言是一种葡萄牙语和有错误的华语的混合语言,通常要借助于翻译才能知道学生说的是什么。利马是主动要求来澳门任教的,主要教授拉丁文法及葡萄牙语,每年薪金400两。耶稣会士在澳被驱逐后,澳门已没有一家正式的教育机构,由皇家老师利马任教的学校,当时仅有两名学生,因为学习活动还是秘密的。3个月后,澳督沙丹耶打破障碍,学生立即大增。这应是澳门第一所非教会性质的公共学校。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ⅩⅧ, pp. 576—577; 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da Marítima de Macau no Século ⅩⅧ, p.46.Manuel Teixeiva, A Educação em Macau, pp. 1—2.

1787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2月18日─1788年2月6日)4月23日,果阿总督致信澳门,决定保护首都商人联合会与中国的棉花生意。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658.

1806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2月18日─1807年2月6日)4月21日,澳门政府颁布政令,借给帝汶总督安东尼奥·门多萨(António de Mendonça)500帕塔克;23日,又向帝汶、索洛运送一批官员和医生,其中有马林略·阿巴尔卡(Marinho Corre de Abarca)、李露(Francisco Xavier de Mendonca Corte Real)将军及沙维尔·索萨(Isaiaz Diogo Xavier de Sousa)、老楞佐·索萨(José Lourenço de Sousa)医生。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 Ⅻ, p. 22.

1810

1810年是葡萄牙海军最后一次海上大战。 一场值得纪念的交战,也是不同寻常的战事,没有三桅战船和双桅三角帆船,而是不在葡萄牙船队名单上的中式帆只。 有6艘澳门的船参加了这场发生在屯门岛海岸的海战,船上装有118枚大炮。 另一方是200多艘船,1600枚大炮组成的海盗张保仔的船队。

1818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2月5日─1819年1月25日)4月23日,澳门富商若瑟·科英布拉向澳门议事会提供了一笔7000澳门元的贷款。Luís Virgílio de Brito Frazão, História e Desenvolvimento dos Correios e das Telecomunicações de Macau, Vol.1, pp.26—28.

1845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2月7日─1846年1月26日)4月23日,澳门土生葡人若奥.辛德曼(João Hyndman)以他本人及其子女的名义对居澳巴斯商人希尔治皮.鲁斯托姆治(Heerjeebhoy Rustomjee)提出诉讼。鲁斯托姆治为著名鸦片商,1840年后一直租居辛德曼家族在南湾大马路第34号公馆,年租金600元。到1845年时,鲁斯托姆治破产,不仅拖欠房租,还无力支付按金,故被辛德曼家族告到澳门法院。同时,鲁斯托姆治还欠葡萄牙人安东尼奥.高美士(António Gomes)的债,澳门法院于12月1日下令封存其家俱为抵押。施其乐(Carl T. Smith):《珠江三角洲的巴斯客商》,载《文化杂志》第59期,2006年。

1849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4月23日,澳督亚马留颁布告示,所有火船必须有1/3以上的非中国籍水手并配备足够武装,还必须在妈阁炮台处登记,否则,不得领取行船执照。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99页。

1860

咸丰十年(1860年1月23日─1861年2月9日)4月23日,海军上校马托斯‧科雷亚(Joaquim José Gonçalves de Matos Correia)被澳门选为国会议员。1863年8月9日,科雷亚以189票再次当选为国会议员。1865年8月30日,科雷亚舰长再度被选为国会议员。1869年1月31日,澳门选区在议事公局选出了代表本地参加葡萄牙议会的代表,科雷亚海军上校第四次当选。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41页、152页、160页、174页。

1862

同治元年(1862年1月30日─1863年2月17日)4月23日,澳督吉马良士作为葡萄牙全权公使,率领秘书庇礼喇、随员卡布拉尔‧阿布恪克(Jerónimo Osório de Castro Cabral Albuquerque)上尉、翻译公陆霜,乘英轮“卡尔萨格(Carthage)”号北上,前往上海,拟会合法国公使馆代办哥士耆(Michel Alexandre Kleczkowsky)后,至天津与清政府谈判《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47页。

1872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4月23日,《申报》记载:澳门卖猪仔生意甚多。澳门今卖人之法,仿鸦片烟例,则有曰卖盘期,有曰卖现银。目下行情,卖盘期者,每人价银98元;卖现银者,每人125元至135元。《申报》1872年4月23日《卖猪仔》。

1894

光绪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4月23日,拱北关税务司贺璧理卸任,由德国人阿理文(Ernest Ohlmer)接任。拱北海关编:《拱北海关志》之《大事记》,第265页。

1900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月31日─1901年2月18日)4月23日,粤绅刘学询赴澳办理引渡经元善事,后因澳督贾也度卸任调印度,事遂延搁。刘学询不及久待,于24日回广州。港澳新党恨刘氏入骨,声言要用洋枪打死刘氏。在梁启超的一再催促下,保皇会澳门总局经过多次尝试,终于设法执行了行刺刘学询的计划。刘学询刚登岸,即被凶手以手枪对面击中胸旁,幸得里衣挡护,仅入皮肉三分,血流不止,但未致丧命。顾廷龙、叶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册《电稿》,第910页。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重用刘学询,以其为军师,以剪除康党,刘学询亦千方百计谋捕新党人士,故刘学询成为新党首要之敌。当时保皇会在港澳购枪械准备起义,刘学询则奉李鸿章之名四处查堵,给起义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故刺杀刘学询之计划早已酝酿,其中梁启超行动最为积极,他多次致函保皇会澳门总局,要求首先刺杀刘学询。参见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第11章,第331—334页。

1906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25日─1907年2月12日)4月23日,澳门公会批准、澳门议事厅议定的《猪槽章程》颁布施行。猪槽设在妈阁,专为存放猪只及㓥宰之所。以免贩卖猪肉各户在铺屋内存养大小猪只,致人畜杂处,兼免晚上在铺私行开宰有损于国课暨本局规项,又免所宰多有羸病之猪,有碍于人民卫生各等弊端。规定由水陆两路运入口之大小猪只,无论系在本澳宰卖或即转运出口,均须将猪在妈阁猪槽存养,俟至开宰或出口起程之时,然后由该槽取出。猪只存豢此槽者,不须纳费,只须派伴自行看守豢养。《澳门政府宪报》1906年10月27日第43号。

1927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1927年12月31日) 7月31日,独立刊物《求实》(A Verdade)创刊,社长为女药剂师索菲娅,阿格雷朋(Sofia Agrebom),但所有权仍属原《自由报》与 《战斗报》的主编多明戈斯.杜格(Domingos Gregório da Rosa Duque)上尉。该报先是每星期逢周四、周日出版两期,自本年10月4日后,改为每周二、四、六出版三期,直至1929年4月23日停刊,共出版231期。施白蒂称:“该报是《战斗报》(O Combate)(之前)和《澳门报》(Jornal de Macau)(之后)之间承前启后的刊物。”该报葡文名称与1908年创刊的《求实报》同名,但两者幷无关联。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 128. 按: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1949)》第211页称,该报直至1929年4月25日,共出版211期。与前引文德泉神父说法不同,存疑。另索菲娅(Sofia Agrebom),葡萄牙波尔图(Porto)人,拥有波尔图大学医药化学文凭,1924年10月27日到澳门,在土生葡人殷里基.施利华(Henrique Nolasco da Silva)开设的民众大药房内任技术主管,幷在商业学校兼任教师。因《求实》报登记的业权人为索菲娅,故有人说索菲娅。很可能是澳门第一位名义上的女性葡裔报人”(李长森:《近代澳门外报史稿》,第90页),但所有权归属杜格上尉。之所以如此,因为根据当时法律,办报人必须具有高等学历,而军人出身的杜格上尉不具条件,故只好聘请拥有大学文凭的索菲娅女士担任社长。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211页。

1928

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4月23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黄郛正式照会葡萄牙公使毕安祺(João de Bianchi),提出《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修改问题。函电称,现在两国政治经济商务情形,与四十年前初订约时迥异,国民政府认为该约已不适用,亟应重行修改。为此提议,于本年4月28日该约期满后,由中葡两国各派专员,以平等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为基础,重行修订,另成新约,以期适合现情,俾两围睦谊益敦,而于两国共同利益,亦得以益加增进。5月2日,葡外交总长回函,但避谈修约一事。《澳门专档》第4册,第533─534页、第581─584页、第588页及第595页;上海《时报》1928年4月23日,转引自张海鹏主编:《中葡关系史资料集》(下册),第2054─2055页。

1991

1991年4月23日,新任澳督韦奇立(Rocha Vieira)在里斯本就职。5月10日,澳督韦奇立抵澳履新。

1999

1999年4月23日,特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本澳正式成立,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并讲话。推委会第一次会议,选出何厚铧、区宗杰为特首候选人。

1999

1999年4月23日,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澳门特区筹委会秘书长就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推委会委员守则两个文件及推委会的工作安排作了说明。根据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产生办法的有关规定,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对报名参选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九位人士进行了资格审查,按参选人报名时间先后排序,确定区宗杰、刘球、梁排康、何厚铧、梁四超5人符合参选资格,成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参选人。何厚铧报名参选行政长官后,辞去了推委会委员职务,由于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空缺无人递补,推委会最后由199位委员组成。推委会对5名符合资格的参选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澳门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候选人。何厚铧获125票,区宗杰获65票,刘球和梁四超各获2票,梁排康为0票。筹委会钱主任委员宣布:何厚铧、区宗杰已获得推委会20名及20名以上委员提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产生办法》的有关规定,这两位参选人成为澳门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的候选人。参考资料:陈滋英:《港澳回归纪事》,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2015年,第241及242页。

更多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