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自葡人歐維士(Jorge Alvares)於公元一五一四年,初到中國廣東省之屯門鎮;次歲一五一五年,印葡總督正式遣使中國;至一五三五年,前山都指揮黃慶納賄,以濠鏡澳為蕃市;後於一五五三年,海道副使汪柏又徇賂,許葡舶借濠鏡澳隙地,曝諸水漬貢物,初僅茇舍,漸且建室,來居日衆,儼然成坊,遂稱澳門街焉。 

至一五五七年,澳葡竟正式自認澳門為居留地,更擴大區域;又於一六二二年,築城以自固,由是澳門街變而為澳門城焉。 

再到了一八四九年,澳葡藉口亞馬勒事件,佔領關閘汛牆,並從此以後,竟自認由三巴門以北至關閘之地皆為葡領,於是澳城再被擴展至整個濠鏡澳,而稱為澳門市焉。 

又於光緒年間,更將澳門附近之島嶼潭仔、過路環,置為澳門附屬地;並於一九五五年七月,葡國頒佈澳門海外省組織法,於是澳門,氹仔,路環合併被稱為澳門省焉。 

縱觀澳門曆史,由一五五七年而迄,在澳歷時四百餘年。足見明朝官吏之貪污,清季皇帝之苟安,以致金甌坐缺,玉版由人,令人不勝慨嘆。明末清初之志士屈翁山先生詠詩澳門詩,節錄數首: 

“廣州諸舶口,最是澳門雄,外國頻挑釁,西洋久伏戎。”“山頭銅銃大,海畔鐵墻高,一日番商據,千年漢將勞。”“路自香山下,蓮莖一道長。”“蠻王孤島裡 ,交易首諸香。”“南北雙環內,諸番盡住樓。”“築城形勢固,全粵有餘憂。”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