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為衛匡國《中國新圖志》(Novus Atlas Sinensis)中的廣東省地圖,包括今天的廣東省與海南省。此地圖比較準確地繪出了廣東省的地理全貌,特別是珠江水系、海岸線及沿海島嶼。圖中以不同的符號表示出府、縣、衛等,其中廣州城(QVANGCHEV)被畫成歐洲城堡式的建築。珠江口東側的一個島嶼上畫有教堂,且注明是Macao,即澳門。廣州、南雄(Nanhung)、肇慶(Chaoking)、韶州(Xaocheu)的城市圖標上方繪有耶穌會的標誌“IHS”,表明耶穌會傳教士已進入這些城市活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雷州半島以東的洋面上,畫出了大片的暗沙;在海南島東北的角的海面上,不僅標出了“七星山”(Ciexing M.),而且還特地畫出了七座大小不等的島嶼,以表示七洲列島;再往南,則注有獨豬山(Tocheu M.)。這些內容,在明代中國人繪製的地圖上是不太見到的,這說明,衛匡國在繪製《中國新圖志》時,不是簡單的採用中文地圖,而是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

本圖複製自哈佛大學圖書館地圖部館藏《中國新圖集》(Novus Atlas Sinensis),1655年版(MA 17.60.6 pf)

參考文獻:

[1]Martini, M., & Bertuccioli, G. (2002). Novus atlas Sinensis. Trento: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rento.

[2]. 高泳源. (1982). 衛匡國(馬爾蒂尼)的《中國新圖志》. 自然科學史研究, 04期.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