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天主教亞洲教區巡視神父。字立山。意大利人。生於那不勒斯,出身名門望族。19歲時獲得帕度亞大學法學博士。1566年在羅馬入耶穌會,同年入聖安德修院,晉司鐸後任修院教習。1573年被任命為視察東印度及從果阿到日本之間各地耶穌會使團教務的巡視神父。多次巡歷亞洲各國,在印度、日本及中國海上航行往來32年,被尊為“東方宗徒”。 

1574年(明萬曆二年)3月21日,范禮安隨第27批耶穌會遠征隊41人由葡萄牙里斯本出發,9月6日抵達印度果阿。1577年(明萬曆五年)9月離開果阿,經馬六甲於9月6日到達澳門。 

范在澳門居住兩年,他熱切希望在中國傳教,但遇到一些困難。據另一位神父曾德昭(Álvaro Semedo,1586-1658)的文字記載,范在澳門學習時,有一日遙看窗外大陸,大聲呼喊:“岩石!岩石!汝何時得開!”(《中國通史》)他意識到澳門地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因此,在中國傳教必須學會漢語。他向耶穌會總會提出建議,希望在澳門建立一所高等學校,培訓東方傳教士,並致函印度教區主教魯伊玆(Vincent Ruiz),請他派人到中國學習漢語。應他的要求,其後不久,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巴范濟(François Passio,1551-1612)、利瑪竇(Mateu Ricci,1552-1610)等遂奉命來澳,學習漢語,然後進入中國內地傳教。 

澳門培養教士的聖保祿學院規模逐漸擴充,萬曆年間耶穌會士最多時約有80人,為當時馳名遠東的最大修院。范禮安一度將日本活字印刷廠遷至澳門,印行宗教書籍。1579年7月,范離開澳門前往日本傳教,勸說有馬郡藩主及其家屬入教,並親自為之授洗。 

1582年3月回到澳門,年底赴果阿,後晉升為省主教,在果阿設主教府。1583年再次被任命為東印度的巡視神父,1587年任亞洲地區巡視神父,1588年回澳。以後,又三次往返於澳門、日本之間。1606年1月20日在澳門逝世。著有《1580-1599年關於日本與中國通訊》、《致日本及印度各族虔誠基督徒的公開信》等。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