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25日,遠東第一艘全浸式水翼船“木星”(波音929-100型)投入服務。該船由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生產,依靠前後水翼提供升力,使船隻在高速航行時能離開水面。時速達45節,航行時間為55分鐘。到1980年代初,遠東水翼船陸續引進改良型號,其中“錫星”是第一艘在港澳行駛的波音929-115型水翼船。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1/05/24
1975年4月25日,遠東第一艘全浸式水翼船“木星”(波音929-100型)投入服務。該船由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生產,依靠前後水翼提供升力,使船隻在高速航行時能離開水面。時速達45節,航行時間為55分鐘。到1980年代初,遠東水翼船陸續引進改良型號,其中“錫星”是第一艘在港澳行駛的波音929-115型水翼船。
更新日期:2021/05/24
澳門三面臨海,對外交通幾乎長期是靠水路,坐船出遠門在70年前可謂家常便飯。如果我們穿越回到1950年代的澳門,想要過海去香港或鄰近地方,應該要怎樣做呢?
請問要如何坐船過海?昔日港澳客輪坐船攻略,1952 – 1963
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新福利)源於澳門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下稱福利),生於澳門,成長於澳門,已立足澳門65年,也與市民大眾一起成長,共同經歷社會人生每一個重要時刻——從父母懷抱起,到孩童背起書包上學去,踏入社會工作、結婚、生兒育女,步向中年、邁進退休,享受三毛錢乘坐巴士的優惠。
六十五載服務 與社會共同成長
澳門現今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但約100年前,小城居民的主要活動範圍集中於不足4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儘管如此,當時亦已見巴士的雛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澳門早於1919年就有名為“自由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現,當時在市區主要地點設站,前往關閘馬路。至1925年,發展為“街坊車”,街坊車由廉價大貨車改裝,在貨斗上裝設木座椅,再加上蓋以遮風擋雨,車內更分設頭等及二等車廂,主要行走內港區、新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及關閘,成為巴士的雛型。
伴你同行:福利·新福利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