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由尼古拉·桑松所繪製,收錄於1658年出版的《世界各地全圖》(Cartes generales de toutes les parties du monde)。地圖採用了等距投影法,因此北部地區被明顯拉寬,朝鮮半島呈現爲一個奇怪的斜長條形狀。地圖右下角畫出了一個手持長號的天使,其下方的方框中有一段桑松所寫的文字說明。根據這段說明,桑松參考了羅明堅、衛匡國等人提供的中國地理資料,因此與桑松1652年中國地圖相比,這幅地圖更加準確。地圖上中國各省的相對位置已經全部改正,各水系畫出了豐富的支流,增加了許多山脈、湖泊,海岸線的細節也更加詳細和符合實際,地圖上用於表示兩幅地圖的地名標注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爲當時的地名及其讀音提供了研究依據。值得注意的是,桑松沒有照抄衛匡國1655年出版的《中華帝國新圖》,與之相比,桑松的地圖有不少改進之處,例如沒有繪出廣東西面的“東京”省(TVNGKING)。這幅地圖的珠江口部分繪製了衆多形態大小各異的島嶼,其中唯一一座畫有建築的島嶼就是澳門,而Macao這個名字被標注在該島北面的一個大島上。澳門周邊的十字門、大小橫琴依稀可見。澳門的北邊不僅標出了廣州府(CANTAM o' QVAMCEV FV.),還畫出了城市建築。

本圖複製自哈佛大學地圖部所藏的單張地圖中華王國(La Chine royaume)(G7820 1656 .S2)

參考文獻:

[1]Szczesniak, B. (1956).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Maps of China: An Inquiry into the Compilations of European Cartographers. Imago Mundi, Vol. 13, pp. 116-136.

[2]. Pedley, M. (1981). The Map Trade in Paris, 1650-1825. Imago Mundi, Vol. 33, pp. 33-45.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