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唐三藏,由真人扮演,坐於小板凳上。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由真人扮演,坐於小板凳上。
更新日期:2019/11/16
望廈聖母(新西洋)墳場,簡稱新西洋墳場,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面、螺絲山腳下,屬昔日望廈村的範圍內,與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望廈炮台及馬交石炮台為鄰。而新基督教墳場位於螺絲山後方,黑沙環斜坡旁。從新西洋墳場的亞馬喇馬路的門口進入,右邊的墓地便是新基督教墳場,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它與舊基督教墳場存有承傳的關係。
澳門墳場:望廈聖母(新西洋)墳場和新基督教墳場
伊斯蘭教墳場位於新口岸水塘之側摩囉園路四號,即與濠江中學澳門本部校舍相對,又與澳門治安警察局總部之修車廠為鄰,澳門人習慣上稱之為回教墳場。 白頭墳場,位於澳門半島松山山腰卓公亭側、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下,其入口面向嶺南中學,是澳門唯一的瑣羅亞斯德教墓園。
澳門墳場:伊斯蘭教墳場和白頭墳場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1月1日,亞馬留總督的遺體從澳督府移往方濟各修道院的嘉模小教堂(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安葬,並舉行正式的安葬禮。澳門議事公局在葬禮上致悼詞,舉澳傷悼已故王室大臣亞馬留,並由澳門議事公局奉其骨殖移送於嘉思欄聖女嘉模小教堂安置,執紼者法國公使、美國領事官、議事公局主席、海軍與媽閣炮台司令等。其舁柩者兵梢6人,前導者兵丁1旗,兵梢1部。扈從者議事公局眾議員並執卷旗以及各國公使領事之辦公人等,且內外民人,又有副總兵官帶領兵丁押後。至嘉思欄教堂門首,有主教暨眾神父迎入聖女嘉模小教堂,誦經一路,哀慟之情,令人見之悲楚。《澳門議事亭為被刺澳督亞馬勒舉行葬禮時發表的悼詞(1851年)》,原件藏海外歷史檔案館,見《葡萄牙圖書館檔案館藏中文文獻:1668—1871》第1冊,第144頁,又見《澳門政府憲報》1851年1月11日第8號。
澳督亞馬留遺體移往嘉模小教堂安葬
時間: | 民國時期(1911-1949年) |
1925年-1941年 | |
關鍵字: | 殯葬業 |
出殯 | |
喪葬儀式 | |
神仙 | |
合勝隆蠔油莊 |
攝影: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 José Neves) |
資料來源: | 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 : 澳門昔日生活照片》,澳門藝術博物館,2001,第239頁。ISBN 99937-29-26-4 |
藏品所有人: | 澳門基金會 |
儲存地點: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數位作品提供者: | 澳門基金會 |
權限範圍: | 如需使用有關資料,需徵得有關版權實體的同意。 |
語種: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資料類型: | 照片 |
黑白 | |
電子資料格式: | TIF, 4328x3038, 37.63MB |
登錄號碼: | p0000284 |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