攷證於今闕禁書,燼餘憑吊認僧居。 

故宮一樣今禾黍,壁影斜陽落廢墟。 

大三巴牌坊,為澳門有名古蹟。其初本為舊日聖保祿教堂之前門石壁。在明朝末季,吾國人稱聖保祿教堂為“三巴寺”。“三”者,為(San)聖字譯音,“巴”者,為(Paul)保祿合併譯音。又因當時澳門,另有三巴仔教堂,故以“大”字區別之。合稱為“大三巴”。後來三巴遭火焚燬,只留得前門石壁,巋然屼立,有如一座牌坊,故人遂稱之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具有悠久歷史,其年代之邃古,建築之瑰麗,傳說之神異,皆足供後世宗教家之景仰,藝術家之讚羡,歷史家之研究。所以古今圖畫,中西典籍,都每有記載。中國古籍中,如《香山縣誌》、《澳門紀略》以及一些名人筆記等,均常記述之。但惜略而不詳,或記其建成之外貌,或述其燬後之殘跡。而對其歷史內容,成燬原因等,皆少述及。致令後人對忖測臆造,說成神秘。信徒教友,更誇稱聖靈。傳說謬誤,甚至以訛傳訛,像煞有介事者。 

攷其原因,所以致是者,良以當時中葡言語文字之差異,感情又猜忌隔膜,所以無從探討紀述耳。例如葡人蒙特托朱薩士著之《澳門史(Historico de Macau)》曾載稱:“當聖保祿教堂興建時,四週圍以木板,務使外人不能窺見其中建築情況,致中國人,皆疑葡人有秘密建築炮台情事”。又如某英文書本,嘗詳述聖保祿教堂被焚實情,致遭禁售。是以昔日梁哲士先生嘗賦《大三巴牌坊懷古》詩云:“攷證於今闕禁書,燼餘憑吊認僧居。故宮一樣今禾泰,壁影斜陽落廢墟。”蓋亦有感而作也。 

吾人苟欲攷察大三巴牌坊。首先要研究聖保祿教堂之歷史,蓋聖保祿教堂之歷史,即大三巴牌坊之歷史也。吾人既因中葡語言文字之隔垓,又因猜疑禁忌所阻撓,故對其歷史始末,難得其詳。如中國古籍中之《香山縣誌》、《澳門紀略》及《帝京景物略》等,皆只作如下之簡略記述: 

“寺為三巴,在澳東北,依山為之。高數尋,屋側啟門,制狹長。石作雕鏤,金碧照耀。上如覆幔,旁綺旒瑰麗,所奉曰天母,名瑪利亞,貌如少女,抱一嬰兒,曰天主耶穌,衣拜縫製,自頂被體,皆采飾平畫,障以琉璃,望之如塑。旁貌三十許人,左手執渾天儀,右叉指,若方論說狀。鬚眉竪者如怒,揚者如喜。耳重輪,鼻隆準,目若矚,口若聲。上有樓,藏諸樂器。有定時台,巨鐘覆其下。立飛仙台隅,為擊撞形,以機轉之,按時發響。僧寮百十區,蕃僧充斥其中”。 

又古來名人筆記中,所述亦大略如是,最著名者如龔翔麟《珠江奉使記》,其中有云: 

“其寺曰三巴,高十餘丈。於屋側例啟門戶。石作彫鏤,金碧照耀。寺僧曰法王,以時集男女禮拜。其所奉曰天母,名瑪利亞,抱一嬰兒,曰天主耶穌。被服珍怪,障以琉璃,望之毛髮生動,云漢平帝時人也。寺有風琴,其琴鋼弦,彈之以和經頌。並管蕭諸樂器,藏機木櫃,聯以絲繩,輪牙相錯,一人轉機,則諸音並奏,有定時台,巨鐘其下,立飛仙台隅,為擊撞形,亦以機轉之,按時發響,起子末一聲,至午初十二聲。復起午末一聲,至子初十二聲,晝夜循環無爽。前揭圓盤,晝十二辰,俟某時鐘動,則蟾蜍移籌指某位。” 

中國古籍中之地方誌書,及名人筆記,其對聖保祿教堂之敘述,大概有如上述,都略而不詳,難供歷史研究佐證。茲試再將古今詩人墨客,對三巴寺有關之題詠,選錄數首於下,俾資欣賞,或作史料研究如何? 

跡珊詩:“暫別殊方物色新,短衣長帔稱文身。相逢十字街頭客,盡是三巴寺裡 人。箬葉編成誇皀蓋,檻輿乘出比朱輪。年來吾道荒涼甚,翻羡侏儒禮拜頻。” 

屈大均詩:“禮拜三巴寺,蕃官是法王。花襔紅鬼子,寶鬘白蠻娘。鸚鵡含春思,鯨鯢吐夜光。銀錢么鳳買,十字備圓方。” 

鍾鳳石詩:“插漢三巴寺,耶穌律自持,占星亦有術,重女卻奚為。踐土封無外,通商政不私,羈縻原勿絕,他族爾毋滋。” 

金采香詩:“三巴門內瑞雲開,夷婦殷勤禮拜來。席地跌跏忘永日,氲氤人氣繞樓台。” 

丘滄海詩:“天主堂高十字支,築從新教未行時。嵌空萬石玲瓏甚,獨少流傳景教碑。” 

梁哲士詩:“魏峨可是魯靈光,屹立千尋賸古坊。劫後紅羊傷逝者,當年教禍屬強梁。” 

汪慵叟詩:“乾隆全盛時,禁封唐人廟。畏懷豈無術,所貴樹聲教。一廢不復興,綠蕪黯斜照。堂陊門猶存,雕石彌晃耀。鞾帕迎漢官,故事足憑吊。” 

以上各詩,都是古雅鏗鏘,對三巴寺之史實,感懷興嘆備至,但惜事實仍欠詳盡,未足供歷史參攷。現只得從西文典藉探索,史料較多。故不惴冒味,將三巴寺歷史,劃作三個時期,研究分述於後。即,籌建時期;建成時期;及燬後時期。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