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街市大樓營運至2006年7月18日傍晚正式關閉,原各市販遷至附近臨時街市繼續營業。而原址則拆卸重建成一座樓高八層的市政大樓,並增設地下停車場。2009年11月26日,新的下環街市(即下環街市市政綜合大樓)正式落成啟用,同日臨時街市關閉並拆卸。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22/05/06
舊街市大樓營運至2006年7月18日傍晚正式關閉,原各市販遷至附近臨時街市繼續營業。而原址則拆卸重建成一座樓高八層的市政大樓,並增設地下停車場。2009年11月26日,新的下環街市(即下環街市市政綜合大樓)正式落成啟用,同日臨時街市關閉並拆卸。
更新日期:2022/05/06
廣東輿圖卷之一:廣州府圖,1685年 地名:澳、十字門 雍正《廣東通志》之《澳門圖》,1731年 地名:望夏村、青洲、沙梨頭、馬郊石、十字門、亞媽寨、十八間 中國官署:關閘、關部、稅館 廟宇:觀音堂、娘媽新廟、亞媽閣 西式炮台:東砲台、西砲台、斯蘭砲台、南灣砲台、媽閣砲台及三吧大砲台 城門:三吧門 教堂:麻瘋廟、嘉斯蘭廟、板帳廟、龍嵩廟、風汛廟、花王廟、大廟、唐人廟及三吧堂 西式機構:議事堂、支糧廟、醫人廟 《澳門記略》之《側面澳門圖》,1751年 地名:蓮花莖、馬蛟石、望廈村、沙梨頭、營地、十八間、娘媽寮 中國官署:關閘、關都、稅館、縣丞衙門 廟宇:新廟、娘媽廟、觀音堂 西式炮台:三吧砲台、東砲台、西砲台、南環砲台、娘媽角炮台、伽恩欄砲台 城門:三吧門 教堂:三吧堂、大廟、伽思蘭廟、花王廟、風信堂、板樟廟、龍鬆廟、尼姑廟、唐人廟 西式機構:議事亭、支糧廟、醫人廟 海疆洋界形勢全圖,1787-1801年 地名:澳門、十字門、鷄頸、阿婆尾 澳門形勢圖,1808年 地名:蓮花莖、望廈村、龍田村、沙梨頭、營地市、白鴿巢、三層樓、蘆石塘、下環街、潭仔、九澳角、鷄頸角、十字門 中國官署:關閘營汛、粵海關、大馬頭口、南灣口、娘媽角口 西式炮台:東望砲台、大砲台、小砲台、家斯欄砲台、灰爐砲台、西望砲台、娘媽角砲台 城門:三巴門 教堂:尼姑廟、大三巴、花王廟、小三巴、風順堂、龍嵩廟、板帳廟 西式機構:議事亭、支糧廟 澳門圖說,1809年 地名:蓮花莖、青洲、蓮峯、十字門、鷄頸內洋 中國官署:關閘汛 廟宇:新廟 西式炮台:澳夷大砲台、澳夷婆媽角砲台、澳夷南灣砲台、澳夷東望洋砲台、澳夷西望洋砲台 前山寨與澳門形勢圖,1811年後 地名:望廈村、龍田、龍環、馬鮫石、青洲 中國官署:粵海關、前山營關閘汛、前山營 廟宇:蓮峰廟、媽祖閣 西式炮台:夷人大砲台、夷人南灣砲台、夷人咖思囒砲台、夷人東望洋砲台 西式建築:鬼子房 廣東通省水道圖,1812-1816年 地名:雞頸潭仔、過路環 中國官署:關閘汛、縣丞署 西式炮台:三巴砲台、大砲台、西砲台、夷人砲台 廣州府分縣圖:香山縣圖,1821-1911年 中國官署:關閘 教堂:三巴寺 其他建築:澳門 廣東水師營官兵駐防圖,1867年前 地名:澳門、青洲、十字門、鷄頸、潭仔、九澳角 中國官署:關閘 西式砲台:洋人砲台 中國七省沿海圖,1881年 地名:澳門、青州、十字門、鷄頸、阿婆尾 中國海岸和海南島地圖 地名:澳門、南環、青洲、下字門、鷄頸洋、凼仔、亞婆尾 中國官署:關閘 廣東省地圖 地名:澳門山、蓮花山、十字門 教堂:三巴寺
古地圖記載之澳門中文地名或建築物名稱
咸豐二年(1852年2月20日─1853年2月7日)6月21日,著名的澳門土生葡人建築設計師托馬斯‧阿基諾逝世。阿基諾是在澳定居的該家族第三代土生葡人。1804年8月27日生於風順堂區。早年在聖若瑟修院學校學習,1818年赴里斯本葡英學校學習數學、設計及商業等科目,1825年返回澳門後獲里斯本商業資格裁判所資格證書。他在澳門還從事商業貿易,他是“馬格利特(Margarida)”號運輸船船長,還擔任臨時步兵營陸軍中尉。1840年出任議事公局商務兼理,1841年出任議會議員,1842年擔任議事公局預審員。他雖不是以建築設計為職業,但澳門19世紀中期的主要建築物均出自他的設計,計有南灣別墅(今澳督府)、聖珊澤宮、聖老楞佐堂、主教座堂、燒灰爐的渣甸府邸、西望洋教堂、葡英劇院、二龍喉官邸、十六柱及現已拆除的維森特‧佐治豪宅等。這些建築物均成為19世紀澳門最具影響力的典型建築。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eses, Vol. 1, p. 247; Manuel Teixeira, Galeriade Macaenses Ilustres do Século Dezanove, pp. 640-644.
土生葡人建築設計師湯瑪斯‧阿基諾逝世
民國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12月24日,澳門各界參加拱北高沙蓮花亭開幕典禮儀式。蓮花亭向為同善堂茶亭,位於澳門往來中山的必經之道,方便往來行人休息。抗日戰爭期間不幸為日軍所毀,此次由同善堂主席黃渭霖發起重建,目的依舊為供應茶水,以利行人。《同善堂100周年特刊 (1892—1992)》,第109頁;《世界日報》1946年6月26日。
澳門各界參加拱北高沙蓮花亭開幕典禮儀式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